「浅析系列」《孟子》(离娄下)第十节

此节在如今而言,即是对成语“不为已甚”的解析。

说明:“百度百科”中解释为劝诫别人对人的责备或处罚应当适可而止(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若只停留在劝诫与自觉上的话,人类社会会更加的和谐与美好)。

赏析:根据成语单列的含义来说,此节内容就是以孔子的身份来告诉大家“言人之不善”(《离娄下·第九节》)需要适可而止。

提:在此还是得要详细列明两种“言人之不善”的情境:

其一、对好人好事的诋毁、诬诟、谩骂——言不善、心不善、意不善(近期某大V对某韩姓明星之事)。

其二、对恶人恶事的批判、责难、讨伐——言不善、心若善、意近善(批判之语、责难之语、讨伐之语等,皆为恶口)。

第一种情况一般不会出现在世道清明的社会中的,所以不被包含在孟子所谓的“言人之不善”与孔子的“不为已甚”的范畴之内。

而对于第二种情况来说,若能把责备与处罚的程度(容易破坏和谐关系)降低到近似于劝诫的高度(以提点为主,护他保己,且都能在和谐的基础上劝导与归正),则对他人对己都有一定的好处(亦所谓忠言不逆耳,依旧利于行)。

引申:忠言不逆耳。

首先,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古语已然传承许久,也应该有其更深的时代含义——忠言不逆耳——能够使得言者(劝诫者)与听者(受教者)在较为和谐的关系上,帮助受教者改正与成长,而并不需要让受教者真正意义上失去什么或甚至强迫受教者而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其次,但若要使得忠言不逆耳,确需要双方的配合:前者需要拥有高超的教育水平,后者亦需要聪慧与善解的心性,两相齐全才能使得受教者在一个较为惬意的环境中成长。换言之,也许逆耳的忠言从心出发是善的,但听在他人耳朵里,却是另外一番风味,就像别人用忠言来教育你一样。只有当心口合一(心善、口善)的时候,才能表达出最真切的含义。

所以,对于忠言与逆耳的关系来说,亦是一种衡量教育水平的标尺。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析系列」《孟子》(离娄下)第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