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业号称长牛的板块,近几年来消费股一骑绝尘,成为了市场上最耀眼的分支。我们在研究之前,首先得明白两个核心问题。(1)消费为什么长牛 无论从A股还是借鉴国外的经验上看,...

消费行业号称长牛的板块,近几年来消费股一骑绝尘,成为了市场上最耀眼的分支。我们在研究之前,首先得明白两个核心问题。

(1)消费为什么长牛

    无论从A股还是借鉴国外的经验上看,消费的确是长牛股的聚集地,这点与消费的内在价值属性有关,一方面是必须消费品的需求弹性弱,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现金流十分稳定;第二点是较高的用户粘性构成了极宽的护城河,


(2)为什么会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是指消费结构向高层次发展变化的过程,举个例子:90年代彩电、冰箱等是家庭的奢侈品,但如今已经是家庭的必需品。这种趋势性的转变其实就是消费升级。

    而这几年消费升级的趋势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是三点:①人口洪峰:80后和90后是我国的人口洪峰,这两代人目前成为了消费的主力军。②人均收入:2018年我国人均年收入迈入10000美元大关,从美日韩的经验上看,当人均收入达到这个关口时,人的消费结构会出现加快变化。比如: 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韩国,当他们的人均迈入一万关口阶段均触发过长达10年-20年不等的消费股牛市;③政策驱动:由于消费是经济的“压舱石”,消费占GDP的比重超50%(这点很重要);这几年政策面为稳经济而不断刺激消费,并引导加快“储蓄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速度。

    明白了这两点之后,我们再来对消费的具体细分领域进行探讨。

1.消费行业分类

     

消费品可分为必需消费品、可选消费品、奢侈消费品和消费服务业,其行业特征具体如下:

      在不考虑个股的情况下,单就各类消费的基本行业特征,其实我们可以基本做出以下判断:

•必需消费品具有弱周期性,适合长期稳定投资

•可选消费品受政策影响较大,需要踩准政策进行投资

•奢侈消费品适合在通货膨胀较严重的阶段进行投资

•消费服务业与客流规模息息相关,需要注重趋势

2.必需消费品

   

必需消费品是机构扎堆抱团的重点方向;因为其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小,所以必需消费品又有较强的“防御属性”;因此需要把握:弱市是买点,可以加大配置、牛市是卖点,应降低配置的基本思路。

      必需消费包含食品饮料、中低档服饰、普通化妆品、医药等,其中医药行业我们有具体的研究分析框架,这里不做具体分析;

2.1 食品饮料

      由于饮食习惯是人类最难改变的行为特征,所以在必需消费中食品饮料又是更容易走出长牛的细分领域。

    我将食品饮料分为酒类/软饮(不含酒精)/乳制品/休闲食品/调味品这几个方向。

2.1.1 酒类

      如果将食品饮料当做必需消费品的“皇冠”,那么酒类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因为越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就越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我国酒类消费规模年均超万亿,为酒类企业提供了足够大的市场空间。其中白酒/啤酒/红酒的占比分别为65%/30%/3%左右,并且几乎常年保持在这样的水平线上。

(1)白酒

      白酒行业是天生的好命行业,市场空间大、无技术换代、研发投入低,毛利率高、存货保值、品牌护城河极高(比如:“借问酒家何处是,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样的一句名诗,就构成了汾酒穿越千年的护城河。)

      白酒行业品牌众多,集中度低,价格带鲜明,不同价格带的竞争格局和竞争要素也不同,需要分类看待。一般市场将白酒分为高端白酒、中端白酒、低端白酒三类。

      在消费升级的趋势下,白酒板块,当前主要有四种趋势:

① 高端白酒涨价趋势

      高端白酒目前主要由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国窖1573)形成了垄断格局。(注意:近期酒鬼酒出品的 “内参酒”倚靠新股东中粮集团杀入了高端市场,后续可以关注一下销售情况)

    对于高端白酒,其关注点主要是提价和营收,因为提价和营收双轮驱动,能够直观的反映出其品牌的溢价能力。在高端白酒中,提价能力依次是: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

② 中高端白酒跟随涨价趋势

    中高端白酒基本也是全国性白酒,所以渠道上大家相差不大,那么品牌的拉力直观反映依然是跟随高端白酒的涨价和营收;

    除此之外,中高端白酒还需要关注其应收账款情况,如果应收账款过大,说明酒厂存在允许供货商先提货后付钱的讨好性行为,侧面反映去酒厂的议价能力。

③ 中端白酒跨出原产地趋势

      中端白酒大部分是地产酒,区域性很强;这种白酒有品牌,但是更加依赖渠道,一些区域性白酒通过渠道发力扩展市场,向周边地区渗透。

      据统计2016年这些中端品牌的地产酒前10的市场集中度不足8%,未来直接竞争挤压掉其他地产酒的空间还很大。

      因此,中端白酒的主要看点是借助区位优势发力的品牌,主要关注渠道拓展情况。

      比如东南地区的古井贡酒、口子窖;中南地区的酒鬼酒;西部地区的伊力特;华北的老白干酒等在这方面已经表现得较好。

④ 低端白酒小酒化趋势

      近几年,以“江小白”“红星二锅头”“老村长”“牛栏山”为代表的低价光瓶小酒开始大量出现,很受市场欢迎。这些白酒口感好、渠道优势强,日渐挤占了“散酒”的市场,并且成为一种时尚。

      未来100元以下的低端白酒的发展趋势是30-100元(高不成低不就)的盒装酒市场萎缩,取而代之是30元以下的光瓶酒。

      对于这一档酒,竞争较为激烈,我们主要关注其业绩表现。

      相关A股就是顺鑫农业的“牛栏山酒”,凭借售价仅10几元的光瓶白酒,从北京走向全国,白酒营收从16年至今翻番,股价上涨了近380%。

(2)啤酒

相较于白酒而言,啤酒的生意就要难做多了,啤酒行业的弊端主要体现几点:(1)投资成本高;(2)短腿,不宜长距离运输;(3)不宜储存;(4)产品单价低,毛利率低等。

    受运输问题影响,一座啤酒厂只能管方圆几百里,因此“群雄割据”并恶劣竞争的情况。近几年,随着百威、嘉士伯等国际大的啤酒厂陆续收购和整顿,关闭了很多小厂,现阶段啤酒的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从供应的角度来看,我国有460家规模以上的啤酒厂,其中仅华润雪花、青岛啤酒、百威英伦、燕京啤酒、嘉士伯前5大酒厂占据75%市场份额,虽然集中度已经很高,但是议价能力依然不强,这些企业的净利率均不足10%。相当一部分国产啤酒厂包括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还依靠政府补贴。

    从需求的角度上看,目前啤酒市场十分饱和,年均需求量几乎没有增长甚至出现下滑的趋势。

也正是啤酒行业的弊端,啤酒板块远远逊色于白酒。

    不过,整体上各大厂商的集中度仍将继续提高,竞争也日趋缓和,加上减税减费的影响,今年啤酒行业出现了业绩拐点,啤酒的趋势是向好的,但由于啤酒行业的附加值不高,如果不出现重大的行业变革,不宜抱有过高的预期。

    啤酒行业建议关注重庆啤酒(嘉士伯)、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等。

(3)黄酒+红酒

    首先来说说黄酒,虽然黄酒也有一定的品牌价值,但是黄酒历来都只有江浙一带饮用,其他地区没有饮用黄酒的习惯。所以,从人均消费来看,这几年白酒和黄酒的差距越来越大,黄酒消费占酒类消费的比例也不足1%;市场小,但是业内厂商也不少,上市公司有: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酒业。

    红酒虽然普及度也较高,但是作为一种“洋酒”,它的市场占比也极小,与此同时,我国不是最好的红酒产区,对进口红酒也没有禁止,所以国产红酒上市公司:张裕A、威龙股份、莫高股份等一路表现平平,未来也不可能取代国外红酒市场。

整体来看,黄酒和红酒在消费中均不是一个好的赛道。

2.1.2 软饮

    软饮即不含酒精的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果汁、咖啡、瓶装水、乳液饮料等。由于其单价低、消费频次高,整体上受到宏观经济影响较小,所以也把它纳入到必选消费的范畴。

      我国软饮的市场空间约6000亿,与白酒的规模相当,但由于软饮的多样化,行业集中度极低。从市场规模来看,娃哈哈、可口可乐、康师傅为前三大软饮料制造商,但其市场份额之和也不足20%,所以饮料行业舞台足够大,也没有明显的垄断,品牌力不突出,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不错的赛道。

      比如:可口可乐(代码:KO)号称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饮料,其股价20年间上涨了66倍,并且仍然不断创新高。

      饮料行业“百花齐放”,除可口可乐、红牛这种长盛不衰的饮料之外,一般的饮料都有很明显的生命周期。比如:健力宝曾经风靡一时,但很快消声灭迹。

所以饮料行业投资也要具有3-5年的周期性思维。

      对于行业内的相关个股的跟踪和研究,我们主要关注2点:

①传统产品能否持续保持高增长

      通过关注公司的单款产品能否持续保持高增长,来进一步判断该款饮料的天花板,当一款产品销量增速已经低于20%的时候,我们则需要开始对股价保持谨慎。

      比如:香飘飘靠冲泡奶茶起家,曾以“一年卖出三亿多杯,能环绕地球一圈”的广告词风靡一时,但2013-2015年,其业绩增速开始明显滞涨,所以公司股价从17年上市之后不断下跌,最低跌幅达2/3.

②能否有新的产品接力

      新款饮料一旦能被市场认可,往往能够给公司带来大的估值提升。

      比如:百润股份2014年研发出RIO鸡尾酒,公司股价一年时间内上涨了10倍,市值最高涨幅达到200亿之多。

      白云山2012年收回红罐凉茶“王老吉”商标之后,公司股价上涨一年内上涨了3倍,市值也一度上涨约200亿。

      因此,我们在关注饮料公司传统产品的同时,还需要关注其新品研发进展。

      比如:香飘飘虽然冲泡奶茶业绩增速放缓,但是今年香飘飘的新品果汁茶“Meco蜜谷”一上市就成为网红茶饮,进而带动业绩再次快速上涨,股价在年内最高涨幅达3倍。

百润股份的RIO鸡尾酒又出了“微醺系列”,今年中报该系列开始放量,令股价走出了低迷。

      而传统的承德露露(露露杏仁露)、养元饮品(六个核桃)由于多年未见好的新品出来,传统饮品触碰天花板后业绩下滑,股价走出了杀业绩、杀估值的双杀路线。

2.1.3乳制品

      乳制品即为以牛羊奶等为主要原料,经加工制成的各种食品,也称之为奶油制品。我国乳制品市场规模约4000亿,仅次于美国是全球第二大市场。

      从需求的角度上看,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约是亚洲平均消费量的2/3,与欧美人相去甚远,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但是由于乳制品的普及率已经较高,目前行业的年均增速仅2%左右。

      从供给端的角度上看,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国家对乳制品行业出来了较严厉的安全规范政策,倒逼小企业出局,从而令行业加速形成垄断格局,进入成熟期。

      目前,乳制品行业有十分明确的梯队,伊利、蒙牛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光明乳业、新希望、燕塘乳业、科迪乳业等都具有典型的区域特色。

      与白酒行业具有鲜明的价格带不同,乳制品的附加值较低,价格弹性不大。伊利、蒙牛凭借奶源优势,毛利率约35%,而区域品牌的毛利率仅25%。这样一来,区域龙头几乎没有可能跨出区域在常规奶上与伊利、蒙牛进行正面竞争,只能偏安一隅,利用在当地渠道精细化特点,在低温奶方面维持经营。

因此,从行业上来讲,在不出现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区域性乳制品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不高。

      当然,龙头统治下也有触角伸不到的细小领域,今年乳制品行业也杀出了一匹黑马,即国产高端奶酪厂商妙可蓝多。由于奶酪号称奶制品中的“黄金”,高端奶酪长期被国外企业占据,但妙可蓝多先发制人,率先带领国产品牌走出了替代趋势。从人均奶酪消费量上看,我国奶酪消费还有数倍的提升空间,而可蓝多目前市场占有率仅5%,成长空间较大。

2.1.4休闲食品

      休闲食品可以理解为各种零食,是一个非常宽泛非常巨大的市场。根据A估上市公司情况,我将其分为烘焙、卤制品、坚果、零食连锁店四类来分析。

(1) 烘焙

      2018年烘焙行业市场规模达到2300亿,近几年保持着15%左右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一个比较大也比较景气的市场。2017年中国大陆烘焙 食品人均消费量仅为 6.9 公斤/年,远低于世界平均人均烘焙消费量(18.7kg/年),即使与饮食习惯较为相近的香港地区(12.4kg/年)相比较仍有近一倍的增长空间。

从日本的经验上看,日本烘焙行业的前5强集中度可以达到85%,目前我国仅前5强的集中度仅11%。

      所以,无论从行业规模、行业成长空间、行业趋势上来看,可以说烘焙行业是一个不错的赛道。但目前该行业尚未出现明确的龙头。

    目前烘焙行业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以85度C、可莎蜜儿、元祖股份为代表的门店模式,一种是以桃李面包(短保糕点龙头)、达利园(长保糕点龙头)、盼盼为代表的中央工厂+批发模式。

    对比A股中元祖股份和桃李面包,二者模式不同,可以看到元股股份的毛利率要高于桃李面包,但是股价的稳定性要低很多,原因是开店模式受人工费、店面租金等成本影响较大,市场对这种模式的认可度不高。

    相比之下,桃李面包则要稳健许多,桃李面包目前已经在全国建立了15大型工厂,建立了22万多个零售终端,将产品输送到了各大超市和零售店,已经初步赞露出了烘焙龙头的苗头。

    除了烘焙厂商之外,酵母是烘焙产品的必须添加剂,由于酵母行业的生产安全规范要求极高,构成了很高的行业壁垒,目前安琪酵母一家成为酵母粉行业寡头。

(2) 卤制品

      卤制品在我国是特有的食品,其市场规模与烘焙行业相当,同样也是集中度非常低。

    在A股中主要就是绝味食品,它与港股的周黑鸭(HK.01458)互为主要竞争对手。其中老大哥周黑鸭坚持直营路线,而绝味食品通过走加盟路线实现了对周黑鸭的反超,二者股价也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近几年绝味食品的营收增速主要靠开新店来维持,这种模式的瓶颈在哪里暂时不好说,后续主要关注其开店速度会不会放缓,以及单店贡献的利润能否提高。

(3) 坚果

      坚果行业也是一个市场大,集中度低的行业。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中主要有三家企业:恰恰食品、三只松鼠、好想你(百草味)。

从销售渠道上讲,恰恰食品主要优势是传统的线下;而三只松鼠和百草味主要是线上模式。

从生产模式上,恰恰食品是自产自销模式,比较重资产;而三只松鼠、百草味则主要是轻资产的贴牌生产模式。

    这两种模式其实各有利弊,比如自产自销能够保证品牌质量,但是产销周期长,新品上新速度慢;贴牌模式则不好保证质量,在产销周期快,新品上新速度快。

    目前从渠道上各企业除了守住自己的渠道优势外,都在努力往对方地盘拓展,比如恰恰食品开起了网店,而三只松鼠也开起了线下直营店。相比之下,百草味则出现了经营性问题,被二者甩开。

    接下里,坚果行业主要看恰恰食品和三只松鼠在不同模式间的角力,重点关注其财务方面的细微变化。

(4) 零食连锁店

      零食连锁店主要有良品铺子、老婆大人、来伊份、盐津铺子等。

与坚果行业的恰恰和三只松鼠一样,上市公司来伊份、盐津铺子的商业模式也是一个贴牌+销售(来伊份)、一个自产+销售(盐津铺子)。

从零售额来看,来伊份要高出很多,但是盐津铺子的净利率要高。

      可以说二者有相同之处,但差异还是较大的。后续还需要从商业模式的演变和财务数据上进行对比。

2.1.4调味品

      调味品行业的“油、盐、酱、醋等”是老百姓“衣食住行”中最基本的刚性需求,在邻国日本消费升级的20年来看,调味品规模上涨了8倍,几乎是增速最快的领域。2018年我国调味品市场规模达3000亿,预计未来五年行业呈现量价齐升的态势,规模复合增速在8%-10%,行业景气度优。

      调味品之所以景气度高,主要原因是(1)用户粘性强(不随意换);(2)毛利率高;(3)消费升级对食品的品质要求快速提高;(4)行业品牌价值高。

      我国调味品行业的集中度非常低,也是处于百花齐放的格局,我初略的统计了一下,任何一个子行业的玩家都比较多。


      以酱油行业为例,我国酱油行业的前三家公司(海天、李锦记、美味鲜)的集中度不足20%,同为酱油消费大国的日本集中度达到了70%,这样来看,行业的整合空间也同样较大。

      酱油行业中海天味业和李锦记已经率先打通了全国渠道,相比之下加加食品(湖南地区)、中炬高新(华南地区)、千禾味业(四川地区)这几个在全国布局上起步较晚,都带有较强的区域特性。

      除了酱油之外,醋是调味品中的第二大单品,行业集中度更低,包括恒顺醋业在内,尚未出现一家全国性的企业,这样一来其成长空间还是较大的。

    至于复合调味品、这一块的多样性需求本身比较强,所以最后会不会出现统治市场的龙头还有待考证,但安记食品、天味食品这几年业绩很好是真的。

      经过对这些细分领域的梳理,我们应该能判断出以下两点:

从投资稳定性考虑,调味品细分的排序应该是:酱油>醋>其他调料

但从弹性的角度上则应该正好相反:其他调料>醋>酱油

2.1.5化妆品

化妆品目前也属于刚需品,2018年国内化妆品行业规模突破4105亿元,增速12.3%,并呈加快增长趋势,属于消费行业十分景气的分支,可重点关注和参与。

      但由于我国并未对国外化妆品进口管制,所以目前主导的仍然是国外知名品牌。目前国内品牌尚处于品牌建设期。A股上市公司中仅珀莱雅、丸美股份、上海家化(佰草集)、御家汇(御家汇主打面膜,在精华液等高附加值产品上尚处于刚起步阶段、)

      由于行业景气度十分高,短期内国产品牌仍然处于高增长阶段。由于上海家化的日用化学品占营收比重较大,从成长和业绩弹性的角度上看, 珀莱雅和丸美股份要高于上海家化。

3.可选消费品

   

可选消费包括住房、汽车、家具、家电、中高档服饰、电子产品等;这些行业典型的特点是消费额高、消费频次低,往往与政策和行业革新有关。     

     

其中住房和汽车是两个大品种,后续我们会另外单独写研究框架,本文不做具体分析;

      下面我们主要讲讲:家具、家电、中高档服饰、电子产品。

3.1 家具

      由于家具是在买房之后该考虑的消费,所以家具行业是房地产行业的后周期,也就是说“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只是有个先后顺序而已。

      家具行业是一个大行业,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期已经过去,家具行业的景气度开始不断下滑。尤其是这两年“房住不炒”的顶层信号出现,整个家具行业也表现较差。

      我们来梳理一下家具行业的相关个股:

家具卖场:美凯龙、

家具产品:顾家家居、

全屋定制:索菲亚、好莱客、尚品宅配、我乐家居、皮阿诺、顶固集创

橱柜:金牌橱柜、欧派家居

床垫:喜临门、梦百合

      仔细翻看他们的财报,几乎每一家都是赚钱的,但这些个股几乎在2017年之后就集体开始持续萎靡。这里就需要思考2个问题。

(1)为什么企业赚钱,股价不涨?

      我们知道,家居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行业的天花板已经很明显了,几乎没有哪一家企业存在业绩暴涨的可能性。

      股票炒作的是未来,当一个行业一眼看得到头的时候,它会开始“杀估值”,往往杀估值比短期的杀业绩要来得更加可怕。

假使一家企业市值100亿,每年盈利5亿不变,在只考虑分红而不考虑股价波动的请款下吗,如果买入这家企业的股票,理论上我们需要20年才能回本,还会有人买它吗?

(2)为什么2017年家具行业集体见顶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出台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开始推行“城中村棚改”,这批拆迁户成为了后来购房和购买家具的主力军。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棚改计划基本已经完成”,所以家具行业开启了杀估值之路。

      那么,家具行业的下一轮景气周期在哪里呢,可能只会是农村了吧!

3.2家电

      家电也是房地产的后周期行业,但与家具行业不同,二者却略有不同:(1)家电的更新换代速度更快,消费频次高于家具;(2)我国家电已经走向全球,但家具行业没有。因此,尽管房地产行业开始走衰之后,家电行业仍然有优质的公司股价不断创新高,比如:美的集团、格力电器

      我国家电行业经历过两次大的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0-2000年,这段时期国内家电行业刚起步,人民生活水平开始提高,以彩电为代表的家电逐步取代黑白电视,这段时间称之为“导入期”,这段时期技术领先的企业往往是业绩和估值双提高。

      比如:四川长虹在1990-2000年10年时间内股价上涨了10倍。创维数字在1998年上市,到2000年仅仅2年时间内股价上涨5倍。

    第二个阶段是2008-2015年,由于08年经济危机之后,国家开始出台促销费拉动经济的政策,因此提出“家电下乡”,对农村购买家电给予优惠的补贴。这段时期我国家电行业的技术水平也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我们称之为“成长期”,这段时期大部分家电股均在业绩的驱动下大幅上涨。

比如:格力电器15倍、美的集团10倍、TCL集团5倍、青岛海尔5倍、长虹美菱6倍等等,不胜枚举。

    第三个阶段就是2015年至今,由于家电下乡补贴的退坡,一大批没有竞争力的家电企业业绩和估值双下滑,只有极个别公司成长为行业龙头,并走出国门。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成熟期。

比如:创维数字、长虹美菱、四川长虹等竞争力开始减弱,股价开始与美的、格力背道而驰。

      进入到成熟期,我国在电视、空调、冰箱、洗衣机、照明电器这几个大件上已经成为全球主要产能集中地。

    后续家电行业中的机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龙头

      进入成熟期,各领域几乎就是“强者恒强”,龙头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小品牌则逐步退出市场。此外,龙头公司也会通过兼并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比如:2019年美的集团兼并小天鹅A,2018年格力电器收购晶弘冰箱等。

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参与一些小品牌的概念股中去。

这些个股包括:格力电器、美的集团、TCL集团(TCL通过收购华星光电,打入了电视最大的成本端面板领域,未来将具备更强的议价能力)等。

(2)小家电

近几年消费升级的趋势促进多种小家电快速成长,比如豆浆机、净化器、厨房垃圾粉碎机等,可关注:苏泊尔、九阳股份、小熊电器等

(3)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主要是通过通讯技术将家用电器和通讯设备打通,从而实现远程调控。这一块未来将引发家电行业革命,可能是下一个家电股大涨的风口。目前布局最领先的是青岛海尔和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和创维数字也有一定的布局,但暂时由于没有好的终端产品和解决方案出来,因此尚未放量。

3.3中高档服饰

与低档服饰相比,中高档服装并未日常生活的必选项,属于消费升级的范畴,因此也被列入“可选消费”。

中高档服饰的特点主要包括:(1)行业壁垒低;(2)品牌粘合性不强;(3)多样化。

这些特征就决定了该行业注定更新换代快,竞争格局分散。

    但服装行业的问题在于,国产服装品牌一直不温不火,一方面是习惯性抄袭,原创设计的不多,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国民缺乏文化自信的原因。总之,国内服装品牌均没有走出国门的品牌,而像耐克、优衣库等却持续风靡。耐克(代码:NKE)的股价10年20倍,常年保持上涨着趋势。

    简单的罗列一下业内的上市公司(不完全统计):

男装:海澜之家、雅戈尔、美尔雅、九牧王、报喜鸟、七匹狼、希努尔、乔治白

女装:拉夏贝尔、地素时尚、朗姿股份、锦泓集团、红豆股份、歌力思

休闲品牌:森马服饰、搜于特、太平鸟、美邦服饰、安正时尚、

体育类:安踏体育(HK.02020)、李宁(HK.02331)、贵人鸟、探路者、比音勒芬、三夫户外

品牌鞋:红蜻蜓、奥康国际、哈森股份

童装类:金发拉比、安奈儿、起步股份

羽绒服:波司登(HK.03998)

      对于服装行业,需要注意的是“品牌是创造绩效的第一因素”,比如波司登是羽绒服的代名词,安踏、李宁是国产运动品牌的代名词;

      而目前我们女装、男装、品牌鞋、童装行业的公司均处于品牌建设期,后续最先脱颖而出的可能仍然是类似森马服饰、海澜之家、雅戈尔这种渠道优势比较明显的公司。

    但一般情况下,机构几乎很少选择投资服装行业,更不会选择一些品牌力不强的服装公司,因为服装行业有别于科技,难出现快速业绩反转的基因。

3.4 家纺

家纺行业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梦洁家纺、罗莱生活、水星家纺、富安娜、多喜爱;它们也是该行业的龙头公司,但是市场占有率不足5%;其中,排名第一的罗莱生活占比2%左右。

    对于一个集中度不高的行业,理论上讲头部公司仍有较大的渗透空间,但尽管是消费升级的这几年,这几家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几乎没有提升。

    即便是美国、日本这种已经过了消费升级最热烈时期的国家,它们在家纺上的龙头公司的市场占有率也仅5%-8%,按照这样的数据,我国家纺龙头的渗透空间也仅2-4倍,时间则可能需要20年—30年。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家纺产品同质化太强,几乎不存在创新需求;(2)低附加值;(3)品牌力不强;

因此,从投资的角度上讲,家纺行业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领域。

3.5消费电子产品

      终端面向消费者的电子产品也属于可选消费行列,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我们日渐离不开这些电子产品,同样高端的电子产品也具有消费升级的属性。这种产品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环、VR眼镜、无人机、电子烟等等。

      这种行业主要特点是:(1)市场空间大,技术壁垒较高,创新驱动力强;(2)普及速度快,终端产品更新速度较快;

      也正是因为如此,消费电子一旦出现能够普及的终端产品,往往容易出现大牛股。

      比如:MP3风靡一时时,先关产业链的全志科技上市后股价大涨;

      iPhone 4推动了智能手机诞生,先关产业链的信维通信、蓝思科技、环旭电子、歌尔股份等成为大牛股。

由于该行业细分领域较多,也是当前5G开始导入后一个值得重点挖掘的行业,我们后面将出专题研究,这里就不一一分析。

4.奢侈品消费

   

尽管奢侈品也是消费升级极好的方向,但我国几乎无奢侈品牌。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也曾经研究过。

通过研究世界50大奢侈品牌,我发现基本上这些品牌均诞生一般有两个要素:

(1)与世界格局有关

      从这些品牌诞生时间和国家上看,奢侈品牌诞生时间基本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爱马仕、LV、巴宝莉、香奈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阿玛尼、范思哲、CK、Coach)的所谓“第一世界国家”

(2)与国家形象和文化自信密切相关

      全世界的奢侈品主要集中在欧美国家,他们给世界的影响往往比较高端,比如:全球对法国的印象是高端、优雅、浪漫;对美国的印象是年轻、自由;对英国的印象是古典、高贵等。所以他们的东西大家就会觉得高端。

      但国外很多对我国的印象还停留在90年代,比如廉价劳动力、Made in China的世界工厂,低消费水平等。

      另外,就是文化自信的原因,这里不再讨论。

      总之,奢侈品的诞生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而A股奢侈品的投资几乎找不到标的也是情有可原的。

5.消费服务业

   

消费服务业主要包括旅游、餐饮、航空、零售等;

5.1 旅游

      旅游10年整体复盘:2010年以前,旅游板块整体独立行情不显著。2010年后,随着我国人均GDP超3000美元后国内旅游行业崛起(与国际规律一致:人均GDP3000美元后观光游逐步爆发,人均GDP5000美元后休闲游逐步兴起),进而是支撑A股旅游板块表现日趋靓丽。期间,经历了大盘牛熊转换与投资风格的演绎,各子板块也阶段轮动。

      基于该思路,我们在板块选择上会提除掉一些观光旅游(旅游景点)概念股:黄山旅游、九华旅游、天目湖、峨眉山A、长白山、桂林旅游、张家界、丽江旅游等。

      至于休闲旅游,我们主要的方向是选择出国游,尤其是海滩。所以,这里涉及到旅行社。但是旅行社并不是一个高壁垒的行业,近几年随着“打击黑旅行社”的力度加大,旅行社的毛利率被压得很低,仅20%左右,纯粹是赚辛苦钱。从旅行社的业务上看,目前只有中国国旅和中青旅最有可能逐步对行业形成垄断,但是预计进度会很慢。

      复盘国外的旅游行业,其中有牛股基因的细分领域只有两个:博彩和主题乐园;剖析这两个分支,我认为其主要是:高壁垒(牌照)+可复制性

      目前A股中尚无博彩行业个股,未来如果有,一定会成为大牛股。

      但旅游板块中也有高壁垒股,即中国国旅的免税店,全国免税店牌照只有3块,即中国免税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国旅子公司)、日上免税店、中国出口人员服务总公司。

      此外即是主题乐园,目前仅宋城演艺通过“宋城千古情”“三亚千古情”“丽江千古情”等千古情系列的实景演出,走出了一条新的模式,风格上与美股中10年40倍的迪士尼(代码:DIS)类似。

5.2 餐饮

      “民以食为天”,餐饮行业其实具有极大的市场,但是餐饮行业上市却较难,主要原因在于较难形成长期的优质资产,此外在劳动力、税收等问题是哪个均有不合规的地方等。

      目前上市的餐饮公司仅广州酒家、西安饮食、全聚德、湘鄂情(已破产);

      其中,广州酒家财务上一直表现良好,但是其本质上并非餐饮业,而属于食品加工范畴。

而西安饮食、全聚德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由于我国餐饮文化的多样性,导致其可复制性较低。因此,难有持续性表现。

5.3航空

      尽管现在高铁网络四通八达,一部分程度上挤压了明航的市场占有率,但是我国仍有10亿人次尚未坐过飞机,而我国民航收入仍保持这平均每年10+%的营收增长。

      从国外的行情上看,航空股也是也是机构喜欢长期投资方向,比如10年15倍的美国达美航空(代码:DAL)、10年25倍的美国西南航空(代码:LUV)

      复盘美国的航空股,其中达美航空属于全球性航空公司,类似于我国三大航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东方航空,主要特点是全球航线广。这三者中中国国航和东方航空整体经营水平较好。

      而美国西南航空则是典型的美国国内廉价航空,类似于我国的吉祥航空、春秋航空,主要是主打廉价特色的国内航空。这三者中春秋航空经营水平较好,华夏航空主要是支线航空。

      所以,我们初步可以认为在廉价航空和国际航空两条赛道上均有牛股基因。

      对于航空股的研究,我们主要从:(1)油价;(2)汇率;(3)政策;这三个方面入手。

(1)油价

      由于航空汽油是飞机飞行的主要成本,且占运营成本比例30%,因此油价的波动与航空公司的收入关联度较大。

      从各个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上看,南方航空的燃油成本最高,因此当油价上涨或者下跌时,其弹性最大。其次则是东方航空和吉祥航空。


(2)汇率

      由于航空公司是飞机的购买和维修主要由波音和空客完成,而交易则采用美元交易,因此,汇率与航空股的例如息息相关。一般我们认为汇率的影响是油价的2倍。

      从各大航空股的维修成本上看,南方航空依然是最  高,但汇率波动时候其弹性也表现最大。其次是中国国航和东方航空


(3)政策变化

      事实上,我国航空行业基本上已经形成了垄断格局,但他们却并未享受垄断的红利,毛利率整体较国外航空公司偏低;主要原因是我国对民航有比较严格的管制。比如:要求民航每年必须积极拓展中小城市航线(但这并非民航公司愿意的)。再比如:每年航空公司票价调整申请不得超过2次,每次最多只能调整该公司10%的航线(限制票价)。

      我们知道,现在就连铁路都会主动增减班次,而航空公司不行,这种不市场的干预对航空公司不公平,所以2015年开始,民航局就在不断调整。

      比如:2017年12月17日,发改委和民航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民航国内旅客运输价格的通知》,适当放宽了调价的条件,进而引发了几大航空股普涨30%。

      从趋势上讲,这种政策放宽,让企业自由化、市场化竞争会是趋势,因此后续需要进一步关注行业政策。

5.4零售

      从投资的角度上讲,连锁零售是一门好生意。国外沃尔玛、Costco、7-11均给出了答案。一方面,行业的天花板极高,另一方面,零售业态随着社会结构变化而不断演变,一种盈利模式最终都是赢家通吃。

      我们知道房地产永恒不变的讲求位置,零售行业的渠道也是一样,抢占区位优势之后,后来的竞争者几乎是无能为力。 而零售行业发展到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最后一公里”的竞争。谁能更加精细化的抢占市场,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这点从永辉超市发展mini店,同时入股红旗连锁;阿里发展小型无人超市即可证明。

    从精细化的角度上看,连锁便利店和生鲜超市(生鲜引流作用明显,挤压了传统综合超市的空间)最受重视,数据显示,连锁便利店和生鲜超市均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但是传统的综合超市和大型商场则由于电商的兴起开始逐步萎缩。比如:王府井依靠区位优势依然十分赚钱,但是其可复制性已经很低。

    目前在生鲜超市上,主要是阿里的盒马鲜生,以及腾讯系的永辉超市(唯一一家全国性的生鲜超市)、家家悦(区域性强)

    而在便利店方面,A股比较唯一的标的即是红旗连锁(大股东是永辉超市、腾讯系)

    由于生鲜和便利店均处于战略扩张期,关于行业的研究方法,我重点关注开店数量和平销率(销售总额/总面积)这两个指标。如果这两个指标未出现明显的背离,我们认为其仍处于好的发展势头,因此认为股价仍有上涨空间。

    一般,零售商均会在中报和年报披露总的开店数量和面积,所以这两个时间点均是比较不错的投资节点。

消费行业号称长牛的板块,近几年来消费股一骑绝尘,成为了市场上最耀眼的分支。我们在研究之前,首先得明白两个核心问题。




(1)消费为什么长牛




    无论从A股还是借鉴国外的经验上看,消费的确是长牛股的聚集地,这点与消费的内在价值属性有关,一方面是必须消费品的需求弹性弱,能够穿越经济周期,现金流十分稳定;第二点是较高的用户粘性构成了极宽的护城河,



(2)为什么会消费升级




    消费升级是指消费结构向高层次发展变化的过程,举个例子:90年代彩电、冰箱等是家庭的奢侈品,但如今已经是家庭的必需品。这种趋势性的转变其实就是消费升级。




    而这几年消费升级的趋势愈演愈烈,主要原因是三点:①人口洪峰:80后和90后是我国的人口洪峰,这两代人目前成为了消费的主力军。②人均收入:2018年我国人均年收入迈入10000美元大关,从美日韩的经验上看,当人均收入达到这个关口时,人的消费结构会出现加快变化。比如: 70年代的美国、80年代的日本、90年代的韩国,当他们的人均迈入一万关口阶段均触发过长达10年-20年不等的消费股牛市;③政策驱动:由于消费是经济的“压舱石”,消费占GDP的比重超50%(这点很重要);这几年政策面为稳经济而不断刺激消费,并引导加快“储蓄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速度。




    明白了这两点之后,我们再来对消费的具体细分领域进行探讨。




1.消费行业分类



     


消费品可分为必需消费品、可选消费品、奢侈消费品和消费服务业,其行业特征具体如下:






      在不考虑个股的情况下,单就各类消费的基本行业特征,其实我们可以基本做出以下判断:


•必需消费品具有弱周期性,适合长期稳定投资


•可选消费品受政策影响较大,需要踩准政策进行投资


•奢侈消费品适合在通货膨胀较严重的阶段进行投资


•消费服务业与客流规模息息相关,需要注重趋势




2.必需消费品



   


必需消费品是机构扎堆抱团的重点方向;因为其受宏观因素影响较小,所以必需消费品又有较强的“防御属性”;因此需要把握:弱市是买点,可以加大配置、牛市是卖点,应降低配置的基本思路。




      必需消费包含食品饮料、中低档服饰、普通化妆品、医药等,其中医药行业我们有具体的研究分析框架,这里不做具体分析;




2.1

你可能感兴趣的:(消费行业号称长牛的板块,近几年来消费股一骑绝尘,成为了市场上最耀眼的分支。我们在研究之前,首先得明白两个核心问题。(1)消费为什么长牛 无论从A股还是借鉴国外的经验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