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你所承受的生命之轻重



        13年暑假,去北京找分隔两地的对象,火车上无聊,第一次翻开了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然后就陷入一种忧愁善感中不能自拔。看到特蕾莎与自己的相似之处,甚至会掉几滴眼泪。

        这是第二次读,果然思考的又全面了一些。

        男主角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直到遇见餐厅的女服务员特蕾莎,对他来说“特蕾莎是一个被人放在涂了树脂的篮子里顺水漂来的孩子”,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依然认为“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对立的感情”,甚至还试图说服特蕾莎也可以去试试与别的男人做爱。可是特蕾莎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只想全心全意的爱着托马斯,托马斯像她的救命稻草,清醒时想到托马斯她痛苦不安,睡觉时不安转变为梦魇。

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一味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托马斯不知如何承受这样重的感情,他甚至感觉不到自己深爱着特蕾莎,“一个简单的比喻,便可从中产生爱情”。此时捷克政治动乱不安,两人去了在苏黎世生活,但对陌生环境的不安与丈夫仍然与情妇私通,特丽莎决定离开,回到祖国。命运与抉择让托马斯回去找她,当自己的祖国也容不下他们异己的思想时,两人决定去乡下寻一片净土,电影《布拉格之恋》中他们在乡下远离纷争远离杂乱的样子,多么幸福,干净,纯粹。特别是特蕾莎干农活间隙,直起腰时脸上呈现的笑容,美似天仙。上帝大概是嫉妒了,在雨夜中,发生了车祸,此后两人没有再分离。



        在我认为,托马斯灵与肉的分离是轻,合体是重。

        特蕾莎的自卑是轻,对托马斯的情感是重。

        在当时动乱的社会中,大概没有人会想永远,心中的迷茫与质疑以及时行乐的方式表现出来。没有办法去说谁好谁坏,谁要是能怎样怎样就好了,毕竟人性复杂。

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只希望我们在人生路途中不再迷茫,我们能接受自己的不美好同时接受自己美好,我们可以勇敢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用大众的眼光只能看到扭曲的自己。

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那些年,你所承受的生命之轻重_第1张图片

拜拜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你所承受的生命之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