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的全景》:思维行为及常见错误



读书《人的全景》:思维行为及常见错误_第1张图片

作者:池宇峰

结构:


读书《人的全景》:思维行为及常见错误_第2张图片

    本书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

    理论部分,除了介绍思维行为的相关科学外,还提出一个“全因模型”,说明人的整个思维行为过程。模型如下:


读书《人的全景》:思维行为及常见错误_第3张图片

    信息通过比较器进入大脑,从而引发平衡态失衡,为恢复平衡,人从经验价值清单中寻找信息对当前问题进行分析,找到自认为合理的方法,从而恢复平衡。如果行动不能恢复平衡或不愿意采取行动恢复平衡,人们会动用平衡补偿机制,通过降低标准或其他心理调试方法,使自己恢复平衡。为了恢复平衡而采取的这一切行动和思考,都属于负反馈

    而在实践部分,本书系统性得提出了人常见的思维错误,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一、 情绪失控引发的本能错误

1、由比较器引发的嫉妒、傲慢

    从孩童时与同龄人比玩具、比零花钱,到成年后与身份人笔工作、比家庭。比较,尤其是社会比较会伴随我们一生。很多时候,人与社会前进的动力就来自于比较,但当过度比较时,就会引发嫉妒(必输时)或傲慢(比赢时)。

    对于嫉妒,解决办法:将精力集中在提升自己上,更多关注自我比较;同时,锻炼自己的“同喜之心”,真心为他人成功感到高兴

    对于傲慢,解决办法:直问缺点法,自问或找他人问自己的缺点,打破自己的“全能感”

2、冲动、暴怒

    愤怒的情绪通常几分钟后就会消退,所以当愤怒时,可以使用延迟法,控制几分钟后再行动,将会让自己冷静下来。

3、欲望无限

    过于贪婪会最终引发大错误,克制欲望的方法是学会感恩,通过感恩自己所拥有的,将注意力拉回。

二、 信息边界引发的沟通错误、眼光限制、自查无错

    人的信息是有边界的,信息输入的范围、数量、质量都有边界,所以人无法百分百得了解环境和他人,从而引发了以下错误。

1、沟通中信息无法全然传递。

  假设信息补全:我们无法完全了解他人,所以,会将信息空白处通过自己的经验进行补全。所以,我们眼中的他人,就是25%的他人再加上75%的自己。

    为了应对他人对自己的假设信息补全,可以使用模型法,即先在心中建立几类人的行为价值模型,当和他人沟通时,可以明白他人会按照所处模型下的方式来要求自己,从而更好了解对方的行为,实现更好的沟通。

    如何避免自己对他人的假设信息补全,可以多参考第三方意见。通过多角度,更多得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

2、人际沟通ABCD——沟通过程中信息流失

    甲在脑中想到的是A,但表达出来会变成B,乙接受到的信息是C,通过自己的经验加工后,会变成D。

    在ABCD过程中的信息流失,造成人之间沟通百分百会产生的误会,只是误会的程度根据流失程度有所不同。

    所以,为了尽量减少沟通过程中信息的流失,解决办法为:在B阶段,充分表达,从多角度表达,尽可能表达清楚;在C阶段,要多确认对方接受信息程度;在D阶段,如果产生误解,要直面误解,做到“职业化沟通”,就事论事,弥补损失。

3、眼界受到信息边界的限制

  高山俯瞰:不同层级眼中的世界不同

    站在山脚下的人往往不能理解站在山腰的人,站在山腰的人又常常看不懂站在山顶的人。爬上高山的人能看懂矮山上人的情况和轮廓,而矮山上的人看不懂高山上的人的思考方式及行为方式。

    不知道别人有,则不知道自己无

    我们往往只能看到事务的局部,却误以为看到的是全部,从而产生一种足够了解它的错觉,这种错局导致我们经常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不知道别人有什么、自己没有什么,不知道他人有多少、自己没有多少,从而造成盲目自信,无法进步。

    解决方法:使用放大镜思维,将小差距放大很多倍,直到能看清自己到底差在哪里。

  自查无错

    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很难发现自己是错的。原因在于,我们总是用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并行动,再用同一套标准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这就是我们错而不知的最重要原因。

    解决办法:放入警笛:时刻提醒自己,“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我的做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引入竞争:当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时候,我们自然能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或者低效的。引入第二套或多套经验价值清单:找和自己不同的人讨论这件事情,通过了解他们的看法,多角度观察自己的方法是否为最优。

三、 经验保护引发的观念错误、创新困难、判断力自信

    经验价值清单诞生于人们的精力和经验,最初它是符合我们所处的环境的,甚至是我们得以生存下来的保障。我们为了获取当前的经验价值清单付出了很多代价,所有的既得利益也都是通过经验价值清单实现的,因为替代成本过高,人们有保护已有价值清单的倾向。

    同时,维持原有价值清单消耗能量较小,基于对于能量保护的自然倾向,人们也更倾向于维持原有经验价值清单,从而引发了很多错误。

1、全新信息——非逻辑接受:

    当遇到全新的信息时,人们倾向于不假思索得全盘接受,而当次新信息进入时,会受到已有信息的挑战。

    解决办法:学会拆地基。对头脑中已有观念进行拆解,寻找其来源,以及最底层的逻辑根基。首先看这个逻辑根基是否符合人性最根本的诉求,其次,将逻辑根基与不证自明的公理进行对比,来判断正误。

2、次新信息——旧观念胜出:人无法被说服

    能量成本以及替代成本过大,而更新观念的未来收益不确定,造成人们更愿意守旧。新旧观念冲突时,往往会旧观念胜出。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更是如此,所以,从根本观念上讲,人是无法被说服的。

    解决办法:想要改变固有观念,需要付出比接受这个观念时多几倍的努力。假设他人有理法:先假设对方的观念时对的,反观自己观念存在的问题。寻找已有观念源头:分清它是客观事实还是主管判断。

    当想要说服别人时,可以循序渐进,给新观念建立与已有观念相连接的通道,让这个新观念更容易被人接受。

3、创新即叠加

    创新的本质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事物和逻辑的一种组合。所以,创新有两个部分,一是元素,这是创新加工的材料,二是逻辑,这是创新的加工方式。

    提高创新力的方法:获取更多元素,人无法想象自己根本没有看过或听过的东西,所以,为了增加创新材料,必须获取更多新鲜元素。训练使用逻辑加工方式:如叠加、类比、拆分、取反、变形、变性。

  找到痛点:所有痛点都是由局限而来的,而局限就来源于三种边界,能量边界、信息边界、效用边界,一个产品能打破越多的局限,就能影响越多的用户。而通过对问题的层层拆解,找到最小的不可拆分的单元,就是痛点的精准位置。

4、维持判断力自信:人人都是弹簧人

    判断力是人们从自己的经验价值清单中搜寻方法,并用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抢占更多资源的人类本性下,判断力弱就意味着失败甚至被淘汰的可能性,引发人的焦虑恐惧,从而造成心理失衡。为了保持稳态,人们倾向于对维持对自己的判断力自信,从而引发错误。

    人们为了维护判断力会倾向于:

    期待性询证:

    人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观点和判断是对的,面对多种多样信息,往往只能看到那些和自己想法一致的,而忽略与之相悖的,判断的偏见和误差往往来源于此,心理学上成为“证实性偏差”。

    解决办法:引入科学家思维,即“证伪”。当遇到一个问题时,硬带着中立的态度去探索结论,而不是一开始就直接相信自己的经验和他人的结论。对已有的经验,要学会站在对立面,“反过来想”,积极寻找能证伪的证据。

    记忆修改:

    人为了节省认知资源,提高认知效率,通常只记忆重要信息,不重要的细节会压缩记忆,而在提取信息时,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价值清单去填补其空白,就可能会引发为了维护自己的观点,而修改自己记忆。

  自我说服:事前找理由,事后找台阶

    在行动前,人们倾向于快速采取行动以缓解欲望压力,而当现实有所限制时,会倾向于夸大行动利益,降低行动成本来进行自我说服。当失败后,又为了尽快恢复身心平衡,倾向于将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等外部原因,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服务归因”。

    解决办法:“30%原则”。对于事前找理由,用30%乘法。将预想得到的利益打三折。对于事后找台阶,用30%加法。失败后,在认为自我需承担的责任上,再加上30%。

    单倾选择——为自己的利己选择找“冠冕堂皇”的借口

    当人有利己性的选择时,为了维持社会评价,并不会当时采取行动,而是等到一个借口包装,从而果断采取行为的倾向。

    解决办法:怎么才能看清自己或他人的选择呢?可以使用“利益加减法”。对该行为产生的利益进行加减,从而看清行动的真实目的。

    比如两个管理者就一个方案是否实施争执,可以通过加减这个方案对两人各自带来的“私利”,来测试出争执双方心中在意的是工作本身,还是自己的某些利益。

四、 人的惰性引发的改变困难

    在生活中,人们常盼望自己能做出一些改变,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明知健身有好处,但工作一天回到家中只愿意躺着看看电视,刷刷手机。这些未能发生的行动背后,有几个障碍。

1、活化能,是阻止改变行为发生的第一步。

    活化能是个化学概念,用来定义化学反应开始发生时所需要的能量。这里借用来说明人产生改变行为第一步所需要的能量。

    为了跨出第一步,我们可以:

    借助外部催化剂:比如可以找一个人监督自己健身等。

    预估困难减半:将改变的困难减一半,降低自己心理抵触。

    小步子原理:将改变分解为最小的部分,将活化能降低到自己完全可以胜任,从而产生改变第一步。

2、改变虚弱期

    当改变的初期,成绩反而不如改变之前,这就是改变虚弱期。会降低人们改变持续的动力。

    解决办法:重设比较对象:将改变开始的节点作为0,后期都与0节点比较,从而树立信息。重视练习。在反馈的参与下,反复多次进行一种学习。反馈的作用在于不断加强各个神经元之间的正确练习。

3、惰性

    所有物体都有惯性,人也不例外。人总是倾向于维持原有状态,不愿意改变。

    解决方法:提高生理能量,改变意味着能耗增加,当改变的活化能超过自身所有能量时,自然无法启动。所以,通过锻炼身体,提高自身生理能量,会更容易产生改变。跳出既得利益:既得利益会再一定程度上麻痹人们对生活的感知,所以,要做到居安思危,跳出舒适区,用于尝试和接纳。利用外部扳道工:利用外力刺激,让自己脱离舒适区。

总结:

    人因为能量局限、信息局限、资源局限,形成了固定的思维行动方式,从而常常引发错误,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局限,认识自己思维行动的过程,从而避免错误,让自己的思维、行为为自己目标助力,实现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人的全景》:思维行为及常见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