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重难点教学研究2400 - 草稿 - 草稿 - 草稿

一、让学生学会观察题中属于单位“1"的量

对于小学的分数应用题学习而言,首先需要学会分辨出题目中的分率句,接着再通过分率句与题目中的其他信息得出当分子为“1"时,题目中所说的事物有多少数量,这就是“标准量”。在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分数应用题中,有的分率句与标准量判断起来比较容易,但也有些需要学生细心观察、认真思考才能够发现,这就比较考验学生的眼力了。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解析过程中,学生只有找出题中的正确标准量与分率,才能对该题目接下来的解析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的乘法》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有一道应用题目是“有一个工地开工的时候总共采购5万块砖头,通过一段时间的施工以后,总共用去了7/10的砖头,请问砖头还剩了多少块?"在这道题目中分数的数量为"1时,砖是总共的5万块,那么这5万砖头其实就是单位为"1"的量,而分率句则是"一段时间以后用去了5斤",因为这句话中所含的分数数据在这道题中起了递进作用,与本题开始的砖块总量和本题所求的最终答案二者之间都有着紧密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此加以关注,。可以问学生,本地中的7/10部分的量是属于哪个整体?如果这个整体部分就是本题中的标准单位"1"的话,整体与答案与本题中的7/10三个数之间相对而言都分别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引导,能让本题的解题思路更加清晰,从而迅速找到最终的答案。经过这种寻找分率句与标准量的解题思路的方式,学生解析分数应用题的水平获得了长足的提升。

二、通过问题导读与自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析的过程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发进行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学习,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参与度,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例题之时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进行例题阅读,通过这种导读问题的方式,学生们可以初步掌握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基本解题过程,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读完还不知道题目到底在说什么。接着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集思广益分享自己对于例题的解题思路,或者自身还没有读懂与存留着疑惑的地方。因为小学生互相之间年龄相仿,思维也具有其相似性通过这种让其自行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取长补短,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培养数学素养,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从而懂得了如何团结协作,还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小学六年级上册《分数的百分比》这一部分内容教授之时,数学教材中就有一个例题是:在某市的造林计划中,本来想要种植一百五十亩林地,实际上却种植了二百一十亩,那么在这次的造林过程中,实际情况比本来所计划的多造了几个百分点?数学教师可以先设定相关问题,让学生们进行思考与讨论。问题一:在这道应用题中为了得出实际种植比原来所计划的超出了多少百分点?出来问题中本身交代的数据之外,还有哪些数据问题中没有直接说出来?(实际种植比原来所规划的多种了多少亩);问题二:为了得出问题的最终答案,我们总共需要用到哪几个数据?(本来规划种植多少亩,后来实际多绿化了多少亩?)为什么解出最终答案需要用到这些数据?如何找出这个问题中没有直接交代清楚的数据?;问题三:在这个分数应用题解题中,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什么?为何要用这种思路来解题?(根据分数百分比的定义,本题中所求的实际绿化面积比之前本来所规划的面积增加了百分之几?应该先算出多绿化了210-150=60亩地,接着用分数的除法60÷150=40%),即是多种植了原来规划的40%。经过这种问题引导与共同探究的方式,数学分数课堂的活跃度大大提高,学生们积极踊跃地参与进分数课堂的讨论过程中,并且最后大多数小组都通过讨论得出了例题的正确答案。这种通过问题导设与小组讨论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尊重了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提高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以及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通过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演示

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了多媒体设备进行应用题演示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解题思路的印象以及对课本知识点的记忆,这样就可以提高数学分数应用题课堂的教学质量。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的一大优势就是能够将抽象的语言和数据变的鲜活起来,将静态的思维过程具现为真实的形象,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构建学生的数学解题逻辑框架,让学生懂得如何分析题中的数据,从而快速找到解题方法。

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解方程》这一内容的教学之时,课本上有一道例题是"为了得出一口井的深度,测量人员将长绳对折三次慢慢放入井中,到达井底后经过三次对折的绳子依然多出来4尺,而将同样一条绳子对折五次之后再重新放入井中到底部以后,对折了五次的绳子依然多出来一尺,那么在本题中的绳子有多长?井有多深?因为学生多是初次接触分数方程,而这个题目的内容又过于抽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重难点教学研究2400 - 草稿 - 草稿 -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