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业模式?
通俗的来说商业模式,我认为就是用某种具体的方法来赚钱,但是这种说法太笼统。我查了一下相关的书籍,有人说,商业模式就是清楚说明一家公司如何通过价值链定位赚钱;也有人说,商业模式是描述一家公司的产品流、信息流、货币流,以及各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和关系。我觉得这些说的都有道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最认可的定义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
根据这个定义,我们可以分析出商业模式的三重含义:一,谁是利益相关者;二,利益相关者如何交换利益;三,如何设计共赢的"交易结构"。那我们今天展开的案例和讨论就会重点围绕商业模式的定义来展开,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重新思考"荐股"和"基金"
我们先说"荐股"这个商业模式。从利益相关者来看,最重要的两个利益相关者就是投资咨询公司和客户,那么他们如何交换利益呢?推荐股票赚钱吗?哪怕什么都不懂的客户有时候买了股票也能赚钱,投资咨询公司也一样,有时候推荐的股票可以赚钱,有时候不能赚钱。那么好了,二者交换的是什么?咨询公司更高的概率吗?如果是概率,怎么量化呢?
所以,最终投资咨询这种商业模式的关键就落在了"交易结构"设计这个环节,如何实现双赢和共赢?比如设计一个年化总收益率跑赢沪深 300 的标准吗?哈哈!如果投资咨询公司的投顾们有这个能力,为啥不去做基金?如果跑不赢沪深 300,那么咨询公司的专业性如何量化呢?券商一直都有投资咨询的牌照,也不缺少人才,至今都没有见到设计出成熟的投资咨询模式。
现在再来看基金这种商业模式。利益相关方是基金公司和客户,交换的利益在于公司的收益率高于客户自己的投资收益率。因此,基金公司只要公布一个净值波动的走势图,客户能够接受这种波动和收益率,基本上就可以成交了。
配资和两融的商业模式
我们先来看配资公司的商业模式,利益相关方就是资金的出借方配资公司和配资者;他们交换的利益是一个需要资金,一个提供资金;注意,问题又来了!他们的"交易结构"是有问题的,你能不能保证"共赢"或"双赢",我想配资公司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客户想要加 10 倍杠杆也没问题)。如果一项交易是"单方绝对盈利",另一方则无法保证一定受益,这种绝不是好的商业模式。
就像许多人说的"开赌场"是个好的生意模式,但是我从不这么认为,因为"赌场"首先是政府限制的一个行业,另外,它的客户长期来看都是要破产的,这种"交易结构"也不是"共赢"和"双赢"的,之所以赌场这种生意模式能够成立,是因为牌照的限制,人性中固有的赌性造成的生生不息的赌徒,但绝不能说"开赌场"是一个好的生意模式。
反观券商的"两融"业务,同样是一个需要资金,一个提供资金,但是因为监管的原因,这种融资手段杠杆小,而且有投资标的的限制,其实这种"交易结构"的设计,正是考虑到客户的风险,客观上部分实现了"共赢"和"双赢"的结果。所以,这是我认为"两融"是更优于"配资"的商业模式。
当然,如果真的有配资公司,真的想把"配资"这门生意做好,那就要帮助客户把"交易结构"好好设计一下,做到帮助客户控制风险,实现"双赢",如果你不在这个"交易结构"上下功夫,用心思,就别想做好这门生意。
三一科技的商业模式
上面提到的是金融服务行业中的商业模式,主要分析的是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交换,我觉得通过对比分析,让我对商业模式认识更清楚了。接下来我们看一家制造业公司中的特殊案例。
我朋友曾经在三一重工旗下的上海三一科技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候是 2009 年,车间里面的工人工资都很高,据说少则四五千,多则七八千,而那个时候上海的平均工资在 2900 多。
后来,我才知道怎么回事——这些车间的工人和三一科技签的不是劳动合同,而是合作协议。就是这些工人是计件拿工资,并不是纯粹的雇佣关系,当然每件零件的能记多少分,能拿多少钱是公司说了算。
所以,这算是不同寻常的商业模式了,我觉得只要能驾驭好,这种商业模式的设计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车间里的管理,真的一塌糊涂,一地鸡毛。某个月计划部门下达生产指令,生产 10 台履带起重机,要求几号交付一台,几号交付一台等等。但是由于管理不到位,我记得非常清楚的是,10 台车的左平台全部下线了,右平台一个没有,这怎么可能完成某台车的定期交付呢?
于是,车间里变成了不需要的库存超多,需要的部件一个没有,前端的销售一个劲打电话催车,后面的生产乱作一团,记得每台车的下线就像农民抢收庄稼一样,急急忙忙,这种生产节奏能够保证生产品质吗?我去车间里面看过那些零部件,有些误差真的是非常夸张。
一个完美的商业设计,变成了乱作一团的生产线。因为计件工人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切换机器的费时费力,不如抓紧时间把 10 台车所用的某个零件一口气全部做出来,而且还出现他们喜欢做那些分值高,赚钱多的零件,不赚钱的零件没动力做,而对于一台车来说,少一个零件都没有办法下线。
可以说,这是我听过最美好的商业模式和最残酷生产现实。
让客户变得更有竞争力
在我曾经跟踪过的公司中,我发现英威腾这家公司经常这么说——让客户变得更有竞争力。我觉得这是制造企业深度服务客户的价值创造,即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进行个性化的产品设计,甚至比客户更周全的思考他们的竞争力。
同样,我在跟踪奥瑞金的时候,也发现公司除了做好金属罐之外,也在朝饮料客户的下游提供深度服务,比如和许多体育赛事合作,帮助下游饮料客户做广告营销等等。也就是说,在产品这种利益交换的基础上,同时提供广告服务这种附加的更系统化的客户竞争力。
写到这里,想想那些只想割韭菜的公司,和这些踏踏实实做实业的公司相比,真的是天上地下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