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也
1
看了《后来的我们》,果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动人和感人。也不知道你们说的“在电影院里哭得稀里哗啦”到底是不是真的。
和高晓松的《同桌的你》、何炅的《栀子花开》类似,我觉得这又“是且仅是”一个因为歌曲《后来》和刘若英本人而未映先火的电影。
是不是真的火,能火多久,尚不好说。
而且它所表达的东西,也未能跳出俗套:甜蜜的曾经,没有在一起的后来,都是遗憾且很美好的,都是值得留恋的。
尤其是网上不少人说:看到满屏的“对不起”时,想起“我最大的遗憾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便哭得昏天黑地。
我们想象一下,一对夫妻或情侣,两个人去看电影,电影描述前任或者初恋有多好多好,然后两人各自怀念,各自流下充满遗憾的泪水?
这场景,诡异不?惊悚不?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同床异梦”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此情此景,请问:你们把现任的老公老婆或者男朋友女朋友置于何处?
2
前任,或者错过的那个人,真的有那么好么?我看未必。
人们之所以会假设出无数个“如果”,只是因为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一些柴米油盐、工作、房贷、孩子等等的不如意,看了电影以后发现,这一切是从现任开始的,于是假设如果当初……
这种如果没有任何意义。把过往里能记起来的点滴美好,拿出来和当下生活的全部来比较,是不道德的。
电影里,方小晓是一个非常清醒的人,这一点,她已经帮我们回答了。
林见清:如果你当时没有跟我分手。
方小晓:那我们之后也会分手。
林见清:如果我当时足够有钱,我们住进一个有大沙发的大房子。
方小晓:你可能已经找了不下十个小三了。
林见清:如果当时我们就是不管不顾,我们就是结婚了呢?
方小晓:我们已经离婚好多年了。
有一个能勾起我们去幻想“如果”的东西,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这个坑很容易引起我们童心未泯,以为可以做点什么去弥补遗憾。但无一例外地,都是弄巧成拙。
电影里,林见清说完上面一段话,牵着方小晓的手跑回酒店,在大厅遇到同事,场面尴尬。方小晓说:“原本我可以是正室的,现在却被当成了小三。”
这就是弥补遗憾所能出现的最大的可能性,也是最大的坑。
其实我们能做什么?当初分开,不已经说明一切了吗?
有这个念头的时候,只需要问自己:既然以前的我们那么好,那么合适,后来的我们为什么没有在一起?
既然没有在一起,那就说明没那么好嘛,没那么合适嘛。
3
林见清的老爸是个过来人,他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最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
人生,怎么可能不留下遗憾呢?
那些遗憾,就像是地壳运动中留存下来的化石一样,只能代表某一个时期有什么,却并不能说明那个时期它们生活的环境美不美。
电影人总喜欢告诉观众,不要忘记初恋、不要忘记前任、不要忘记你的遗憾与我有关,真不知道他们是没有现任,还是不怕被现任打死。
我们经历了前任的历练,变成了现在能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把遗憾减少的自己,遇到了更好的现任,能做的应该是更好地对待现任,对待眼下的生活。
过往,就让他们好好地躺在记忆里吧。如果美好,偶尔自己偷偷回忆一下就行了。如果悲伤,就当过去的那个人死了,真的没必要时不时地拉出来鞭尸。
看《前任》系列,到第三部的时候,简直要被尴尬死了。即使“作”,那也绝对不是两个已经结了婚的人该有的“作”的方式。
看《同桌的你》和《栀子花开》,只想告诉导演,有了一首好歌,真的不适合再弄个相关的电影,不然,你们好好唱你们的歌,拍电影这种累活,还是交给合适的人吧。
从中学时代第一次听《很爱很爱你》之后,刘若英就成了我唯一追的星。看到她也在消费情怀、拍粉丝电影,也挺遗憾的。
我的遗憾,与刘若英有关。
实在忍不住想问:如果,你没有拍这个电影,后来的我,对你的感情是不是还更浓厚持久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