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收藏艺术虽乏味,但无法摆脱艺术的魅力

90后,自出生以来一直处于被标签的舆论风口。事实上,已全部成年的“90后一代”青年艺术家正悄然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新力量。为此,向出生于1985年至1995年的艺术家,发起【艺术“90后”】系列,试图用专访的形式,走近他们的艺术世界。与前辈大不相同的时代背景成长起来的他们,正在发现、思考什么?正在尝试哪些艺术实践?如何打开自己的艺术市场,甚至创造自己的艺术影响力?

出生于东京1989年的蔡文悠,蔡国强的长女,成长于纽约,幼时起便跟随父母穿梭于世界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对于成长,美术馆是太过孤寂的地方”蔡文悠在《可不可以不艺术》里写道。如今30而立的她在澳门迎来了第一次个展《蛇拍的鸡、虎、羊》。展览及画册呈现了蔡国强一家从2006年到2018年按时间顺序编排的家庭照片。主要人物是蔡文悠的爸爸蔡国强(鸡)、妈妈(虎)和妹妹(羊)。中国的十二生肖能够表达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包括与其它那些生肖合或不合,也同时透露一个人大致的年龄。这个摄影系列的标题指的是家中成员的生肖。每个人的个性都截然不同,像是共存在和谐与争执之间的动物种群。而蔡文悠作为“蛇“的代表,也在各个场合、时机里不断观察和追随着这三个她最亲密人的行为举止。

90后#收藏艺术虽乏味,但无法摆脱艺术的魅力_第1张图片

蔡国强(左)参加女儿蔡文悠(中)展览开幕仪式

毕业之后,蔡文悠发现自己填表时总要把“职业”一栏空着,因为再也不能说自己是“学生”了。每次乘坐飞机,她都要盘算半天到达后怎样向目的地国家的入境官员解释自己的职业,一个二十来岁的无业人员,怎么会是个“空中飞人”?即便她再不愿给自己贴上“摄影师”、“艺术家“这样的标签,但在机场入境前的最后一刻,蔡文悠被告知必须填满表中空白才能前行。在这一刻,她极不情愿地成了一名“艺术家”。

90后#收藏艺术虽乏味,但无法摆脱艺术的魅力_第2张图片

蔡文悠与家人的“合照” 

多年前,蔡文悠这样写道:“我意识到自己的所有兴趣都能被“艺术家”这个宽广的头衔囊括,纵使整个余生都要用来努力适应这个名词。或许,我宣称自己不是艺术家,体现的是一种更强的艺术立场,我执著地走着一条成为“非艺术家”的道路。”而今的蔡文悠又如何定义自我?

4岁第一次拿起相机,5岁时开始创作

蔡文悠第一次拿起相机是一家人还住在日本的时候,妈妈将傻瓜相机交给四岁的她,请她帮忙给来家里做客的朋友们拍合照。但当照片洗出来过后才发现朋友的头都没有出现在画面里,妈妈告诉她:“拍照药留头,不是脚。”这是她学到关于摄影的第一堂课。

五岁的时候,蔡国强一家搬去了美国,一位艺术家开展了一个以儿童视角来拍摄的艺术项目,便交给了蔡文悠一台相机。对于那时的文悠,周遭的一切都看起来很大,世界充满着新鲜、新奇的事物。

90后#收藏艺术虽乏味,但无法摆脱艺术的魅力_第3张图片

有大概十年的时间都绝不在照片里出现笑容

蔡文悠大概11岁的时候,发现有些照片里人们的笑容是勉强挤出来的。他仔细研究这些照片,尝试研究那些不符合表面笑容背后的真实感情,又因为青春期的皮肤问题和体重失控,从那时起,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文悠在拍照时都没有笑容。

“我所追求的是去记录一种不做作、不虚假的自然状态”。蔡文悠通过摄影研究那些她所钦佩具有天赋表达能力的人。幸运的是,她有天生在镜头面前自信的爸爸,总能做出超预期表情的妈妈,从不畏惧镜头具有表演天赋的妹妹。

90后#收藏艺术虽乏味,但无法摆脱艺术的魅力_第4张图片

那样的色彩,能够呈现一种电影化的现实世界 

高中时,蔡国强给了女儿一台旧的Nikon F3 SLR拍黑白胶片,并练习在暗房冲洗底片。大学的课程也继续辅修了暗房摄影课。一次,蔡文悠不经意拿起了一台爸爸在90年代末开始使用的Contax旁轴相机,拍下了一张彩色照片,便立即被色彩的深度和层次吸引住。“ 那样的色彩,能够呈现一种电影化的现实世界,是当时的数码相机无法模仿的。”那时起,蔡文悠便随身带着胶片相机,记录下家人在各种场合中时常被忽视的、自然而又真实的时刻。

90后#收藏艺术虽乏味,但无法摆脱艺术的魅力_第5张图片

爸爸断定旅游能够提供在学校学不到的“另类教育” 

蔡文悠在年少时经常被动的转学、换地点、随时离开学校,陪着父母去世界各地工作,爸爸蔡国强坚信旅游能给蔡文悠提供在学校学不到的另类教育。那些年,她几乎没有与任何同龄人建立深厚的友谊。

很多时候,蔡文悠都像是爸妈的“新生活”写照,艺术变成了从童年延续至今的主要生活内容在美术馆里,只有几岁的蔡文悠,最开始为了打发时间,开始帮着父亲布展,很小的时候便知道布置展览的每个环节,长大一些便随父亲的展览到处旅行、拍摄工作照、勘探场地。

“仿佛我全然不知他们曾如何辛苦地打拼,可以毫无后顾之忧、信心满满地前行,可以带着他们的“遗产”开拓新的天地。我对这一切心怀感念,但我也面对着别样的挑战:必须在他们为我提供的这一切奢华逸乐之中认清自我,不要养成轻浮的习性。”所以,蔡文悠总是留心考虑周围朋友的经济情况,从不和他们去太贵的餐厅吃饭,并且事事节点,点餐时也注意价格,免得朋友们一起买单时会觉得太过破费。

90后#收藏艺术虽乏味,但无法摆脱艺术的魅力_第6张图片

“我不太会画画,因此我选择拍照”

蔡文悠在大四那年,决定创作一本爸爸蔡国强在各种过度和变化下的写真集。她一边为此收集相片,一边写下背后的故事,2012至2015年都蔡文悠都沉浸在此书的编写中,终在2015年出版了一本书名为《可不可以不艺术》。这些照片大多阐述主观真相,蔡文悠也通过照片研究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镜头前人物的感情幅度。“当我回顾自己的相片档案时,也重新编辑了浮现在脑海中的故事与回忆”。

“我在美术馆里度过枯燥乏味的成长期,最后却选择了学习艺术,这真有些讽刺” 

“我想理解为何罗斯科的色块使人们在画前心醉神迷站上几个小时,为何蒙娜丽莎能吸引世界各地的观者去一睹芳容。我想理解为何有些我曾觉得极度无用和刻意的东西可以被展览并卖到那么高的价钱。”回首过去,蔡文悠明白自己选择艺术学院并不是想要学习艺术或成为艺术家,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本能,去了解自己的成长环境和构成的原因。她进艺术学院去创作艺术,付出大量的时间想要搞清楚什么是值得做的,却发现自己完全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

蔡文悠在今年写个人介绍时,仍然写着自己是“非艺术家”。她说:“人人都知道我爸爸是做艺术的,我只想拥有一个自己的空间,一个属于蔡文悠表述,所以我常常说自己是“非艺术家”,却干着艺术家的事情”。

90后#收藏艺术虽乏味,但无法摆脱艺术的魅力_第7张图片

爸爸蔡国强喜欢独立思考,我更倾向与人交流得到灵感

“我跟爸爸不太一样,因为我发现他喜欢一个人独立思考,但我需要不停与人交流、接触。与人谈话的效果总比一个人的思考更全面、多样。”2016年秋,蔡文悠创立了一间关注日常生活鉴赏的画廊商店“Special Special”,与来自不同背景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合作、策划并改造空间、举办沉浸式展览和艺术工作坊等。蔡文悠说“Special Special”可以让我接触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它更像是一个平台,提供了机会让我可以和各种人互动、合作、聊天。无论他们来自哪里,什么背景,都能在Special Special聚在一起。

90后#收藏艺术虽乏味,但无法摆脱艺术的魅力_第8张图片
90后#收藏艺术虽乏味,但无法摆脱艺术的魅力_第9张图片

澳门美狮美高梅“Special Special”快闪店

现在的蔡文悠,身份更多元化:艺术家、摄影师、画廊主、策展人… 就像那些精心编排的焰火表演,蔡文悠也是爸爸蔡国强日复一日辛苦雕琢的产物。“爸爸通过艺术找到了他自己,在爸爸为塑造的世界里,我也正通过探究我是谁而找到我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90后#收藏艺术虽乏味,但无法摆脱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