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从业者的个人品牌建设与变现

最近半年,深入混了一下心理圈,中间产生了一些想法。市场上有很多个人和公司公众号,线下机构,各种发布的网上课程,微信群,线下课程,和咨询师的个案。

我感觉,真正的力量是需求。

市场的需求是无穷无尽的,各种价格层次的需求,我见过年费100多人民币到几万人民币的微信群。各种不同深度需求的产品,从公众号到网络课程,到大型工作坊、小型工作坊,到一对一个案。

一个心理行业从业者,想要建立自己的品牌,获得更多的商业收益,去更好的贴合需求,是一个好的准则。需求是在的,只要你捡起了需求。

就像拼多多,在淘宝和京东等逐渐放弃低端需求后,它捡起了低端需求,当然它的高频模式也有很多自己的讲究。所以它成了庞然大物。

举一个心理学界的例子,武志红老师,是心理学国内的流量王。

为什么呢?

我的思考:他的文章和科普贴合了大众的需要,他不是面对咨询师和从业者,或者重度爱好者写的,是面对大众写的。

商业是慈善的,他给了大众需要的,大众也给他加持了力量,他成了流量王。

心理从业者很多人是个人经营的,我建议像武老师一样做自己的品牌,个人的品牌是可以维系很久的,是长期竞争力。

从网络上做,建立自己的品牌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网络产品是可以极低成本扩展的,做好后再次扩展几乎不增加成本。就像写一篇文章,发上去之后增加一个看的人,也不增加成本。

那怎么去贴合需求呢,展现自己独特的经历是一个好的办法。自己的体验是最深的,展现自己个人成长的体验,可以吸引到和你相似的人,不管是多少比例的共振。

心理其实是个人成长的体验。

这个做法有缺陷,需要暴露自己,面临各种评判,但也吸引到了有这个需求的人。

而且这个需求是干柴烈火的,干柴烈火的好处是对价格不敏感。

展现了自己,吸引到粉丝后,接下去是如何变现。

变现的渠道其实是针对不同需求程度的产品。

譬如,公众号是展现自己的通道,粉多了之后可以接软文广告。

可以针对集中的需求做音频和短网课变现。

在微博可以和大众沟通,沟通时间有限,剩下的碎片时间建立一个知识星球,交年费入群的人可以提短问题,回答也是200字以内的。


心理从业者的个人品牌建设与变现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精彩的知识星球问答可以发到公众号上去建设品牌。

建微信群可以对长一些的问题每周做一次回答,群里还可以形成社区氛围。

更深的需求可以建立工作坊,在线下沟通,这其中浅一些的工作坊可以扩大人数,越深越缩小人数。

到最后最终极的就是一对一花时间的个案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从业者的个人品牌建设与变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