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表达“爱”的方式,孩子get到吗?

文 凌清清

你表达“爱”的方式,孩子get到吗?_第1张图片
凌清清 第87篇原创文章

01

2019年2月21日,深圳市宝安区一名13岁男孩在家附近跳楼身亡。这是新学期开学的第4天。事发前男孩没完成寒假作业,被班主任要求在家完成作业后再回学校上学。事发时,男孩的爸妈均在外地出差,孩子托给姨妈代为照顾。

男孩留下了4封遗书,分别给自己的亲姐姐、姨妈、爸妈和爷爷奶奶。他给爸爸妈妈的遗书是这样写的:爸爸妈妈,我知道你讨厌我,我走了,请不要伤心难过。留给爷爷奶奶的遗书中说到,自己无法达成爷爷奶奶的期待,对生活丧失了信心。

这是一个让人痛心的事件。孩子选择自杀的原因,应该就是他自己所说的“对生活丧失了信心”。是谁?又是什么事情?让孩子在花季年纪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也许会有人将责任归结为现代孩子的心灵太过脆弱,或者社会发展环境太复杂,或者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欠妥,或者家庭教育的缺位。我觉得,这些都是可能的原因。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怎样做才能更好阻止类似事情的发生?

02

我参加过一个亲子课程,他们的导师团队们提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每位父母,都应成为孩子的第一求助人。孩子从哇哇落地、到长到18岁成年人,这期间肯定会遭遇很多让他们觉得很困扰、甚至很无助的问题或事件。

比如考试成绩、同伴交往、异性好感,甚至外貌特征等。此时孩子是否愿意向父母求助?作为父母的我们是否有能力协助孩子从负面事件中走出来?我觉得,这才是阻止孩子自杀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最牢固的防线。

我们得让孩子知道:孩子,爸爸妈妈是无条件爱着你的。唯有爱,才能让孩子信任我们,愿意向我们敞开心扉、甚至求助。

我们有没有让孩子打从心底认同:即便我表现得很拖拉,即便我成绩不好,甚至即便我暂时沉迷网络、陷入早恋,爸爸妈妈也是爱我这个人的。只是,我的某些行为,让爸爸妈妈觉得无法接纳而已。

你表达“爱”的方式,孩子get到吗?_第2张图片
文 凌清清

读到这里,也许你有不同意见。这些行为,明明就是错误的!比如沉迷网络、早恋,我绝对无法允许!是的,从你现有的观念看来,也许的确会判断“这是错误的”。

然而,很多事情也许真的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价值观的不同。而且,你再怎么认为“错”了,这个事情还是发生了,对吗?所以,关键在于如何才能引导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的确,我们有必要区分,爱孩子这个完整的人,及不接纳孩子的某个行为,这是不同的。而区分这两者,对父母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功课。

03

比如,当孩子沉迷网络而疏于学习时,也许作为父母的我们会很焦虑、很着急、很担心。所以我们可能会忍不住数落,或者忍不住在他面前叨叨叨,甚至可能会不理会他、冷落他。

而这些,传递到孩子心中就是:我是被爸爸妈妈讨厌的。都是因为我不好,我爸爸妈妈才会这么对我,他们才会这么不开心、这么不幸福。

我相信,大多数的父母都是发自心底爱着自己孩子的。只是这份爱,如果传达方式不恰当,抵达孩子心中时,爱也许就变成了伤害。

就像选择轻生的这位13岁男孩,他认为爸爸妈妈是“讨厌”他的。他没有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力量和支持。


你表达“爱”的方式,孩子get到吗?_第3张图片
文 凌清清

那么,怎样表达爱呢?处理好自己的那些负面情绪后,我们更需要在自己的认知层面做功课。比如,孩子沉迷网络,这背后是不是有好消息?孩子的行为是孩子的真正兴趣爱好吗?是天赋吗?可以引导他将这个作为终身职业吗?这个过程需要兼顾和学业的关系吗?如何兼顾?

或者,孩子的行为只是简单的消遣?如果只是消遣,怎样才能减少对学业的冲击呢?又该如何兼顾玩耍和学业的关系呢?

当家长在价值观的认知层面捋顺这一切后,我们就不会这么烦躁、着急、担心。此时,依靠过往积累下来的丰厚的亲子情感存款,再辅以良好的沟通技巧,我们绝对可以既表达爱,又能引导孩子去思考和行动的。

爸爸妈妈是允许你可以犯错的,爸爸妈妈也是相信你有能力改正错误的。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无论如何,爸爸妈妈都会陪伴在你身边,做你最坚实的后盾,提供最大的力量和协助。

这,也是需要不断的学习成长,才会植入到我们脑海,并且在大事小事上,让孩子get到这份浓厚的“爱”!

(本文图片来源于6Q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表达“爱”的方式,孩子get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