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如果你有产品卖不上价的困惑,借读《涨价也能卖到翻》

顾客人数一直增加未必是件好事

顾客增加,成本也会增加。

成熟产品进入利润下降周期。

提高客单价 增加来客数

所谓“提高客单价”,就是让每位顾客的平均购买金额增加。这包括涨价,促使上门的客人多买,或是购买更高等级的产品。

重点在于先提高客单价,再增加来客数。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呈现“V字价格曲线”

在价格战达到某种程度、价格无法再降低时,消费者会转而追求虽然昂贵、但品质出色的商品。如果你身处的行业正处于价格战阶段的话,那些觉得不够满足的消费者,相当有可能转而追求更高水准的消费。

“我没钱”,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对于觉得很有价值的东西,会不吝于掏钱买下;但是其他的东西则希望尽可能捡便宜”。顾客不想购买某件商品,经常会以“没钱”作为理由,其潜台词是:“我才不想花钱买这么个玩意儿呢。”即使是有钱人,对于他们不需要、感受不到魅力的东西,也一样会推说“没钱”。

也就是说,能否让消费者确实感受到商品的“特殊价值”,就决定了企业的成败。关键不在于客人有没有钱,而是让顾客觉得“说什么都想要”、“即使很贵也想买”,一举提升商品价值。

推荐:如果你有产品卖不上价的困惑,借读《涨价也能卖到翻》_第1张图片

八成以上客人都有可能变成高消费力顾客

用“2·6·2法则”来说明。例如工蜂,据说每100只中有20只非常善于工作,60只工作能力一般,剩下20只会偷懒。消费者也是这样:上面的两成是“绝不买特价品”的阶层,最下面的两成是“只买特价品”的阶层,中间的六成则是“特价品与一般品都买”的阶层,“两边通吃”。

“高消费力顾客行销”争取的是上层的20人与中间的60人,加起来共80人。如何掌握这一类“两边通吃的人”,就是高消费力顾客行销的精髓。

下层两成只买特价品的消费者在你执行高消费力顾客行销的方法后,就会渐渐离去。不过它们不只是喜欢便宜货,同时也具有“要求比别人多1倍”的倾向。

把价格“表演”上去!

方法1

好奇心:将后台变成前台。

“现场实际表演”。

方法2

故事桥段:讲述与商品有关的“故事”。

方法3 

创造英雄:利用本土情结。

只要活用“事业在当地深耕”的特点就可以了。

方法4 

推荐:消费者抵挡不了“权威保证”。

经由别人推荐,尤其是权威人士,印象就会整个改观。

方法5 

稀少化:限定数量与销售期间。

充分沐浴在阳光下的草莓!美味的程度,是温室栽培无法相提并论的,请务必吃一口看看。

推荐:如果你有产品卖不上价的困惑,借读《涨价也能卖到翻》_第2张图片

待客方式里的附加值

方法1

感同身受:消除顾客的疑心病。

购买商品的人一定都有各自的烦恼,希望“改变现在的状况”。对于顾客的烦恼感同身受。

方法2 

引导:整理模糊的需求,使之成形。

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能够帮他们将需求挖掘出来,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方法3 

提案:以亲身体验吸引顾客。

员工讲述自己的亲身经验很重要。不要拿出印好的介绍手册,而是提供顾客活生生的资讯,这样更能赢得他们的信任。

方法4 

知识:引发期待的“冷知识”。

如果只有专业知识,顾客并不会产生期待感。现在的社会,“想要过得更舒适”的需求,比起“想要解决问题”的需求更强烈。(换句话说,现在的顾客花钱不是因为“有需要”,而是因为“有乐趣”。)这就是为什么“冷知识”会大行其道。

方法5

角色:演什么像什么。

身心一致。

增加“期待感”,让顾客大喊“我想要”

方法1 

教导:挖掘隐藏的价值。

所谓的“教导”,就是要告诉顾客好在哪里。很多时候是因为顾客不了解商品的真正价值,才会不想拥有它;知道的话,他们就会想要。

方法2 

体验:请顾客参与“升级体验”。

虽然不能断定“便宜没好货”,但有不少例子都是由于买了便宜货,感受不到价值,于是更想找便宜货,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应该设法让顾客体验高品质的东西,让他们感受到“贵虽贵,但更有价值”。

方法3 

沙龙:活动+商品。

方法4 

深入:引君入瓮。

往往需要某种契机,人们才会愿意尝试新的事物;有时甚至不只需要一两个契机,而是需要多个契机累积在一起,才肯尝试一直以来不曾考虑过的事。

方法5

连环套:还有更多东西等着呢?

人类这种动物,一旦觉得“目的已经达到了”,热情就会瞬间冷却下来。因此,刻意让对方觉得“还有更多东西等着”是很重要的。

推荐:如果你有产品卖不上价的困惑,借读《涨价也能卖到翻》_第3张图片

卖不上价的心理陷阱

陷阱1:就是不敢涨价,

陷阱2:解说时不知不觉变得太专业,

陷阱3:误以为“商品相同,价格当然也应该相同”,

陷阱4:不知不觉就推荐便宜货给顾客,

陷阱5:总是锁定有钱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推荐:如果你有产品卖不上价的困惑,借读《涨价也能卖到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