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成功的经验-《汉书》读感01

        杂七杂八的历史资料把刘邦描绘成一位不学无术的流氓,看过《汉书》“高祖纪”才知道还真不是那么一回事。且不说一次次地御驾亲征,仅从他的“自我评价”和其驾崩后的“官方评价”上就可以看出。

        自我评价。《汉书》这样记载:

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通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敬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屋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群臣悦服。

        从这段话看,刘邦是坦诚可爱且大有自知之明的,也就是说他深知自己吃几碗干饭,要成就大业必须谋众用长。虽然他与韩信辩论将将与将兵的故事未见于《汉书》,但刘邦善于用人而且能够用其所长的特性见著笔端,与项羽勇而无谋刚愎自用形成了鲜明对比。平民出身的背景和二流子的经历使其不时展漏“流氓”习气,所以臣下说他“慢而侮人”,大概有时候喜欢捉弄别人,但绝不是看不起人,否则的话也不会重用张良、韩信、萧何了。更重要的是他抓住了人性的最本质需求,做到“与天下同利”,也就是所有跟我干的都有好处,跟着大哥走没亏吃。慧眼识人、择长用贤、懂得分享又不拘小节,还能接受部下那么直白的批评意见,这样的领导怎么能不成功呢?

        官方评价:初,高祖不修文学,而性明达,好谋,能听,自监门戍卒,见之如旧,初顺民心作三章之约。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仓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

        这段官方评价透露了如下信息:一是刘邦同志学历基础不高,理论修养欠缺。二是思维活跃,善于想办法、出主意,能够听取不同意见。三是平易近人,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四是善于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五是善于用人,择长用贤,把能干的人放到其能够发挥作用的位置上。

        有上述特点,即使在今天也是肯定能够成功的。特别值得主意的是古人评价问题,总是先说缺点不足,再分析优点长处,而不是像今天这样,优点一大堆,缺点一点点,这算是古今不同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邦成功的经验-《汉书》读感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