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惧怕的一个中国人,跑到日本建国称王,日本人还对他感恩戴德

明代的历史上出现了两个汪直,一个是明成化年间的宦官,一个是赫赫有名的海盗头目。要说这两个人有什么关系?还真没有。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这两个人都很厉害,前者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后者是火枪传入日本的事件中的关系人物,其事迹更是引得日本立像纪念。

日本惧怕的一个中国人,跑到日本建国称王,日本人还对他感恩戴德_第1张图片

今天我们重点说说海盗出身的汪直。汪直一生扮演海盗、商人、皇帝等角色,传奇性十足。

汪直天生聪慧过人,机智异常,如果按照正常的发展轨迹,此人定是可以通过科举谋个大好前程了。可他偏偏对呆板的经书不感兴趣,相反却热衷于世人并不看重的经商。不同于别人的小本生意,汪直一出走,就选择和同乡赴广东进行海外贸易。

日本惧怕的一个中国人,跑到日本建国称王,日本人还对他感恩戴德_第2张图片

当时的明朝,海禁政策正处松缓之时。尽管如此,汪直等人的海外贸易仍属非法,非法即是走私。“置硝黄丝棉等违禁货物,抵日本、暹罗、西洋诸国往来贸易”。富贵险中求,在走私的暴利面前,汪直表现出少有的疯狂。他一面招兵买马,发展队伍;一面扩大贸易规模,并一跃成为东亚一个大型武装海商集团的首领。

当时的汪直自立为船主,“造巨舰,联舫一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人,上可驰马”,规模之大可以正规军匹敌。汪直正式步入了武装走私的生涯,这在明朝看来无疑是海盗行为。而在汪直看来,建立私人武装一则可以躲避其他海盗的袭击,二则可以在私人武装的掩护下进行走私,从而搞到更多的钱。

日本惧怕的一个中国人,跑到日本建国称王,日本人还对他感恩戴德_第3张图片

汪直走私的地点,先是在广东沿海,然后到东南亚,最后又到日本。十六世纪中叶的日本,军阀割据,各自为战,十分混乱。凡逢乱世,必求利器。日本大名们最渴求的就是火器。而这些火器掌握在西班牙人手里,西班牙又对东方的金丝绸缎梦寐以求,汪直看到了商机。他转而做起了转手贸易,其中暴利自不必说。

汪直的火器贸易以日本萨摩国的松浦津为基地,发展很快,渐成规模。以至到了后来,汪直在附近的平户(日本长崎县)定居,自称徽王,僭号曰宋,一副建国称王、威风无比的样子。日本大名为何容忍这样一个政权存在呢?前面我们已经交代:日本军阀割据,战乱不止;加之汪直拥有一支数量庞大、规模可观的私人武装,日本地方军阀是极为畏惧汪直的。

日本惧怕的一个中国人,跑到日本建国称王,日本人还对他感恩戴德_第4张图片

汪直称王期间,平户得到了很大发展,由一个海滨小城发展成为海上贸易重镇。而汪直也深受当地领主欢迎。人们感恩戴德,尊称他为“大明国的儒商”,每年都要隆重纪念。

汪直的影响力很大,盛时有数万倭寇都听命于他。而他们活动的最后目的就是“要挟官府,开港通市”。这无疑是一种强盗行为。朝廷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日本惧怕的一个中国人,跑到日本建国称王,日本人还对他感恩戴德_第5张图片

胡宗宪出任兵部左侍郎后,面对势力日盛的汪直,一心想通过招安化解倭患。汪直家有老母妻儿,思念至深,况且招安也是一条出路。两人很快达成了一致。然而,汪直上岸后骄横日纵,不经意被杭州谒巡按王本固诱捕,而后杀害。

汪直临死前说了这样一句话:“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不料,汪直死后,竟然一语成谶,很快浙江、福建东南沿海成为倭患的重灾区。

汪直一生虽然扮演多种角色,但也饱受争议。有人说他提倡通商,眼光独特而长远;有人他是日本的走狗,帮助日本人劫掠中国人的财富。但不可否认的是,汪直收编不少浪人和野武士作为部队,而他们的根仍然在中国。

日本惧怕的一个中国人,跑到日本建国称王,日本人还对他感恩戴德_第6张图片

只不过令人可悲的是,作为无功无名之人,汪直选择了做海盗,也选择了诏安,最后又陷入了历来诏安必有的惯性。况且从当时形势来看,皇帝要杀他,江南士绅也要杀他。汪直一定是要死的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本惧怕的一个中国人,跑到日本建国称王,日本人还对他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