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无为篇第二章(原第37章)

第五十六章

化而欲作  无为自成

(原第37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注解】

1、无为而无不为:无为,指顺其自然,不妄为;无不为,指没有事情是它做不到的。

2、守之:即守道。

3、自化:自我化育、自我生长,乃至全自动化。“道”翻译成科学的语言就是全自动化,可以自动更新与升级。

4、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在运作过程中,如果欲望有膨胀等偏离道的情况出现,自然得到纠正。镇:通“贞”,安定、纠正。无名之朴:无名,指道。朴,形容道的质朴。

【释义】道,从不刻意去做什么,但没有什么是他不能做的。君王若能顺道而为,万物将自动化运行。即使有人好像脱离了“道”,我们也不去过分强调对方“背道”之名,不去回应和强化,对方的行为得不到关注和支持,慢慢就不再生出杂念。当妄念去消,重归于道,万物再归于自然运行。

【释意】

化而欲作是关键。法做事,就想改变,改变人、改变事物。道不改万物本性。道从“欲”入手,欲如果依靠自制能力强行压制必不长久,当经验过并圆满之后,就无需再体验,会自然剥离。欲,是谷+欠。谷分别有形之谷、无形之谷。有形之谷提供我们生命中成长的物质能量,无形之谷提供我们生命中成长的精神能量。每个人内在都是圆满具足的。内在圆满,外在有“欠”,造成一个“欠”的感觉。如果把“欠”补上并体验完整,一个人内在和外在就都完整且圆满了。“欠”的感觉就是宇宙运行的动力,“欠”与“谷”彼此相辅相成,永无止境。

欲本是中性的,欲的好坏取决于满足“欲”的方式,是以和谐的方式达到,还是以破坏的方式达到。“和”是道运作的方式,破坏及争斗则代表着法,包含着有能量的对抗和挫折。当你知道众人之所欲,则无需将自己的欲望强加于别人身上。道把“欲”看成集体意识,要根据集体意识创造DNA。宇宙赋予的“欲”,都不难得,因为都源于自然。人为了自己头脑创造出来的假“欲”,通常是“贵难得之货”,要很费力地去推广与传播。将“难得之货”变成“不贵难得之货”就做到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此句意为:做到不欲,即可无为取天下。满足代表着内在的知足。如果内在不知足,拥有再多的钱也是不知足。为何不知足?因为有后顾之忧,是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人不知足。因此,道的核心,是要让与系统相关的人无忧,天之道可以让众人无忧。


《道德经》无为篇第二章(原第37章)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道德经》无为篇第二章(原第37章)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无为篇第二章(原第3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