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郑国的韩国人去秦国修水渠

今天给女儿讲一个好玩儿的故事。

在战国时代各国角力,而秦国成长最快,它的邻居韩国非常担心。

那时候各国都会引进外来人才,秦国更是首当其冲,客卿无数。有外来人口就可能有间谍,夫差好美女,最后都被“西施”这个间谍利用,国破家亡,所以客卿中当然也会有间谍。韩国就从此入手。

韩国有个人善水利,名郑国。而秦国因为商鞅变法,提高了国内的调动能力,好大兴土木。于是韩国指使他去修建一条长河渠。这样耗费秦国的人力物力财力,避免它有能力攻击韩国,让韩国可以休养生息。

郑国的能力不是吹的,水渠开凿。当时嬴政还小,左右朝政的是吕不韦,吕不韦自己就是最大的客卿,郑国的建议被采纳也是理所应当。后来,嬴政和吕不韦闹翻,连带着对众位客卿也都不信任,要把这些客卿都驱逐出去,这就是“逐客令”的由来。

有人检举,郑国是韩国派来的,而且是带着“疲秦”任务来虚弱秦国的,不但应该被赶走,还应该被砍头。秦王大怒,不过郑国还是解释:水渠和修建宫殿不同,300km水渠修成,沿岸的农田可以得到灌溉,河水带来的泥沙肥沃土壤,即使耗费财资,也只能延缓韩国几十年,但对秦国来说一劳永逸,千秋之功。秦王是个灵活通透的人,觉得有道理,所以特赦郑国,给了他更大的权利,让他务必把水渠修好。果然水渠在以后的一千多年惠及沿岸百姓,两岸都因为有了丰富的水资源而变成了良田。秦国也因此粮草充足,迅速强大起来。

郑国这个人到底是谁的间谍呢?好像是个无间道,双面间谍。

我问女儿怎么看郑国这个人?女儿觉得他弄巧成拙帮助了秦国。我妈也觉得是韩国失策。可是我们不应该从忠君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如果君只是为了害别人,那么忠不忠的意义不大,你只是君的一把刀。其实从郑国领到得任务来讲,他也完成了耗费秦国人力物力得任务,延长了韩国得寿命。

当时郑国一己之力也无法扭转韩秦的强弱趋势。秦国之所以可以大兴土木,他们做工程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方法,也不是郑国胡说八道一番就能上马,上马了胡说八道一番就能做个豆腐渣工程的。这背后真正成功的是秦国的工程运作能力,郑国提供的水利体系方案。无数客卿提方案,不是什么方案都能成功的,秦国那时候可以统一六国,他们有效利用人才是很重要地方面。即使郑国这样动机不纯良的客卿,他的方案好,还是执行到底了。这是秦国管理能力强大的表现。并且修成后还以他的名字命名,足以证明秦国胸怀宽广。

从对于人类贡献来讲郑国渠超乎了战国时期两个国的斗争,它是人类和大自然斗争的胜利成果。渠修好后,原来可能水灾的地方水可以泻出,是治水的一个伟大成就。水引到之处成为沃野。《汉书》记载“渠就,用注填阏(淤)之水,溉舄[xì戏]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名曰郑国渠。”

所以我们不能把郑国看作一个间谍,一个客卿,他是个伟大的水利专家。无论当初的动机是什么,他造福了一方土地一方人。如果有机会我会带女儿去看看郑国渠遗址。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叫郑国的韩国人去秦国修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