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目漱石《明暗》读后感

(一)

夏目漱石,是一个连中国人都至少有所耳闻的日本文豪。他不但汉学的功底很深,就连他的名字「漱石」,也是来源于中国的典故。

「漱石」的典故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 排调」,原文如下:

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

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

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

因为这个典故,所以一般「枕流漱石」和「枕石漱流」,可以差不多混用,代表离世远人而隐居。但是使用「漱石」的话则更会有一层恢谐的感觉。

夏目漱石从小经历坎坷两岁就过继给别人做养子,又因为被寄养的人家衰落,被重新接回家里,家里只有多病的母亲一个人疼爱他,这些经历他在「道草」中,也有相应的描写。因此他给自己起「漱石」这个笔名,里面应该既有远离尘嚣而隐居,又有要不断地砥砺自己的含义吧。

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作家,从开始认真的写小说开始,到「明暗」写到一半因病去世,总共才十几年的时间,却写了十几部小说。并且他对汉语的热爱和熟悉,一生中还写了二百多首汉诗。

「明暗」是他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一部未完结的作品。虽然作者本身写作的时候订立了一个很大的写作目标,也打算在小说的结构上做一个大胆的尝试。不过从目前的阅读上面来看,前面部分的主角津田,仍然没有逃脱漱石式主角(应该说就是漱石本身)的影子。使用一系列家长里短的小事叙述出与自己关系不和的父兄,家庭困难的养父(在明暗家里面是「叔父」),与自己有着似有似无的婚姻纠葛的养父家的几个姐妹,看似乖巧其实不理解自己并且装做懂事,实则自私的「恶妻」这一系列很明显的陪衬人物和一个优柔寡断,想要努力却总是没法上进,总是担心自己的健康情况并且不断的被慢性病不停的折磨的窝囊的普通知识分子(这个确确实实是夏目漱石的写照)的形象。

虽然铺笔仍然非常随意,叙事风格也明显的体现出夏目漱石的慵懒而不在乎的文风。却明显能够感觉到在背后隐隐有一些额外的暗流在流淌。

(二)

做为一部因为作者去世而永远没有完结的作品,「明暗」本身就带着一丝遗憾。而从作者本身对于这部小说的构思来看,虽然没有到结尾,但是小说已经接近结尾前的高潮了。因为作者突然去世而完全无法预知的高潮情节确实是有一些令人惋惜。

从我阅读的理解上来看,「明暗」其实也是来自于夏目漱石晚期作品里面反复出现的禅的思想。这个「明暗」,一方面是人本身人前和内心的鲜明对比,这一点因为日本人独特的性格特点,加上文化传统,在日本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体现出来。小说中出现的所有的人,不管是津田、延子、小林还是完全的配角的女仆阿时,基本上全部都有这明暗的两面。

另一方面,明暗也是一种禅语,它仍然在说明,这个世界本是纯一不二的。明与暗本是一,只是因为人的感观,才有了明暗之分。延子和清子,其实就分别代表了这明和暗的两面。

作品是以痔瘘开始的,这个恶心而肮脏的意象,是日本人很喜欢的歧化审美特点之一,就如「千鹤」中的乳房上的长毛一样。这个恶心的意象竟然做为牵引了整个剧情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这个也是暗的一部分,只是想要去理解它,就需要很多的作品熏陶才可以了。

做为「明」的延子,其实本身就有着非常明显的「恶妻」的特点,明明完全都是从自私出发(哪怕说她的人生目标就是独占丈夫的爱也好),却因为自己的伶俐而总能找到无数的理由去开脱。并且真正需要她去爱的丈夫要去做一个可能会危及生命的手术的时候,她竟然还是非常想要去陪叔父看戏(然后在整个过程中不停的扭怩,一定要丈夫反复强调不妨事,让她离开,才不舍的离开 —— 其实从开始就为穿什么衣服而准备了一早上),并且还要顺手找到一些理由来开脱,不仅仅对别人,还要对自己。

做为「暗」的清子,因为作品最终没有完成,所以并没有把她的剧情展开。但是,考虑到明暗双双本是一,她应该是延子的反过来,是一个蠢而无私的人,最终反倒是因为自私的原因而离开了津田。这个与因为自私而选择了津田的延子恰好形成了对称。

最后几章的构思堪称巧妙,由吉川夫人提供线索让津田去温泉疗养做为契机,整个故事就从「明」开始向「暗」发展。而到了温泉旅馆,则完全是到了「暗」的国度,不但叙事的节奏发生了改变,而且叙述的风格也发生了改变。

津田因为洗澡在酒店中迷路阴差阳错的见到了清子的那段,确实是会给人有一种梦寐的感觉。

所以,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夏目漱石在病中还会叫「我现在还不能死」了,剧情已经发展到了最后的高潮。基本上铁定可以确定延子应该是会出现在酒店,这样明暗双双的寓意就能达到了,问题是然后会怎样的展开,就已经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了。

也许是译本的原因,我觉得这是我阅读得叙事最流畅的夏目漱石的作品。夏目漱石的作品总给我一种啰里啰嗦,枯燥冗长的感觉。当然里面还有很多插科打诨的内容(这个也是夏目漱石独有的幽默)。

当然,正是因为作者超强的驾驭能力,所以里面的角色比较丰满,不同的人,可以解读出不同的内容出来,一千个观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现在写的,只是其中一个观众的观点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夏目漱石《明暗》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