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0101.疯果儿君‖读了那么多书,你记住了多少?

I便签:从小到大,我们读过的书从课本到课外,读了那么多书,但能回想起来的内容又有多少?

当别人问我最喜欢读过的哪本书时,我或许可以说出一个书名,说“这本书我之前读的时候对我很有启发,写得非常的不错”。

但当他们谈到

“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

“你有没有喜欢的部分?”

“对你来说有哪些重要的影响或者促使你行动的地方?”

“有哪些优点和观点是值得借鉴的?”

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我只能脑袋空白,哑口无言。

这时,我们可能才会发现,原来读书并没有自己认为的那么容易,这其实是件挺难的事情。

人的记忆确实有限,我们不可能记住所有的内容和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读书的时候养成了做笔记和写随笔的习惯,这样会不会帮助自己记忆呢?

“这本书我之前读过,但是对于书中的内容却很模糊……”

我的记忆不好,只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物会有点印象,但对于记住人名,地名来说是我的一大梗,总是记不住,更别说读过的书了,以前我就知道自己读书的问题是“记不住,读不懂”。

读完书记不住,跟没读又有什么区别?

也许我们时常会有以下的问题:

“这本书很好,可真要说好在哪里,我也说不上。”
“我经常读了上句忘了下句,把书一关,咦,这到底写的什么呢?”
“读了那么多书,却从来没用到过。”

也许大家都为这样的苦恼而心烦过,有时我们也会想:“至少里面有些金典的句子是我们能记住的,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很多人会想:一本书这么多内容,我们只要能记住其中一二,也是好的,其他的大部分内容或多或少会存在自己的潜意识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蹦出来了。

但是人类这个健忘的物种,就连午饭吃了什么都要想半天的人,我们又怎能那么容易明白且记住书中的精华呢?

而且我们买书看书的目的,不仅仅只为理解记住那1%-2%,我们肯定希望全部或大多数都能记住,或则记住三分之一,最少十分之一也得有吧。

读书时我总觉得,所谓理解精髓就好,这只是觉得而已,那是记不住全书内容的人给自己的一个安慰,问题是你连那一点精髓都记不住,长期读书的人,反而会因为读过太多书,以致使自己连那极少的1%和2%都忘记了。

如果我们只是用眼睛去看书,而不是用大脑去读书,那么毫无疑问,这样是起不到读书的效果的,和没读没什么区别。


A1便签:自己以前读完了书,就以为学到了好多东西,当在某个地方发现某个观点好像似曾相识时,却记不起是哪本书了。之前读《书都不会读,还想成功》这本书,读的时候,觉得很受鼓舞,好多的学习方法,励志也要像作者那样读书,可让我现在想起来,就只能反问自己,作者是怎么读书的呢?我能记得的大概就是他有个指导读书的老师,读不下去的时候就去找他,找笔友,大概就这1%不到的与精华无关的内容。

以前读《精进:如何成为厉害的人》的时候,读到一半就被搁浅了,等再想起这本书时,基本上都不知道讲了什么。从书签的地方再看,却发现有点不连贯,于是又得看前面的内容,甚至有时再看之前的内容就像新的一样。连那百分之三十的内容都记不住,何况是90%-100%?


A2便签:为了解决读书记不住的这个难题,为了让自己读过的书,能为己用,为了理解更多的精髓,我制定了以下的计划:

-1-读书的时候,给自己分类整理几个笔记本,用于优美文的摘抄。对于技巧类的书,用印象笔记记录,方便自己用的时候可以很快搜索,还能很快检索到相似的内容,一块来加深印象,能做思维导图的就做导图,更简单易懂,可以强化记忆。

-2-看到书中作者的某个观点或方法时,先问问自己是否对自己有用?如果有用,就记下来,然后在旁边写下自己对这个观点的思考。也是为了加深原文的理解。

-3-当读到让自己有启发或让自己汹涌澎湃的句子的时候,立马写下自己的想法,进行延伸。

-4-用以上方法,把上面那两本书再看一遍,把书中的精髓用笔记记下来。然后运用到生活中。

时刻翻看A2便签,把计划变为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0101.疯果儿君‖读了那么多书,你记住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