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了“前世”的“大棚房”,还得关注它的“今生”

8月15日,是北京“大棚房”的大限。此前,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决定,全市清理“大棚房”要在8月15日前整改到位。

“大棚房”清零已是箭在弦上。借助“疏整促”的东风,北京地毯式清查全市“大棚房”,还定下了8月15日这个最后时限,力度空前,推进迅速。据媒体报道,目前各区基本完成了清理任务。

“大棚房”,顾名思义就是盖在农田上的房子,一般都是违法建设,不然也与违法建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棚房”硬化了耕地,几乎都改变了“看护用房”的用途,而且面积动辄百十平米以上,盖在农田上十分刺眼,是一块块农田上的硬伤。

既然“大棚房”即将全部根除,也就没了“前世”,不妨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它的“今生”上。

盯紧拆除现状,尽快清除干净,严防反弹,是当下的紧要任务。“大棚房”存在已久,为什么能形成“天女散花”之势,各区普遍都有呢?原因在于“第一个大棚房”没有被及时制止,没有依法拆除,于是你看我、我看你、大家纷纷效仿。现在,有些“大棚房”拆除了主体,有些拆除了门窗,还未达到完全清除干净,有可能出现反弹现象。时刻盯紧,坚决看住,才能确保不出现反弹。

尽快恢复土地原有用途,是接下来要抓紧做好的事情。土地恢复起来并不容易,属地政府要负起责任,遇到个人恢复确有困难的要及时出手相助,别让拆除后的土地被“撂荒”。如不尽快恢复,仅从视觉来说也有碍观瞻,那些“大棚房”被拆除后的现状很不美观,也影响各区的地方形象。

“大棚房”被拆除了,还要警惕新生“大棚房”。“大棚房”有利可“图”,才造成了过去区区“开花”的现象,所以,严格控制新“大棚房”产生,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虽有拆除违法建设的大气候,但也不排除有人“顶风作案”,杜绝新增“大棚房”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杞人忧天”。

管控“大棚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就要压实各区和乡镇政府的主体责任。问责是最凌厉的推进手段,市、区监察委将加大对不作为问题的问责力度,对典型问题严肃问责,点名道姓通报曝光;涉嫌违纪违法的,按照相关程序办理。

“大棚房”拆了,还土地一片整洁,还土地本来的用途,也有利于营造社会公平的氛围。清理“大棚房”的任务基本完成,关注“大棚房”的任务还未结束。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了“前世”的“大棚房”,还得关注它的“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