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篇】追求有效的课堂(3)

书目: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读书时间:2021.2.25

内容:第二章(82-147页)

理想课堂三重境界指的是什么?

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的内在魅力。

第三层境界: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

今天读两个课例《景阳冈》和《月光启蒙》,这部分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真是太过瘾了,太精彩了,读到停不下来的节奏。边读边画边批注,并整理出这两节课的思维导图,课堂上要抓住核心知识点来设计课堂活动,关键词,关键句做文章,做大文章,大做文章。

其实,我是第二遍读这本书,不过第一遍是读的电子版的。还是喜欢纸质版阅读,这也是我喜欢买书的原因吧。

本书的这部分内容侧重讲述第二重境界,明确第二重境界的主体是全体学生。最大可能地促进实现学生每个个体的学习,这是有效教学的根本追求,也是将课堂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变到学生学的关键所在。

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充分理解有效教学框架中的教学目标,尤其是B类核心教学目标这个概念,将整个教学框架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要重现探索知识的神奇过程。

这里展示了两个新教育的课例《景阳冈》和《月光启蒙》。都是干国祥老师执教的课例。

课例《景阳冈》
开始,检查预习。纠正学生答案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引导,《水浒传》中谁最英雄,先让学生自己谈看法,然后再出示金圣叹的点评:这一百0八人中,武松天人也。我们认为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武松呢?一个______的武松。(让学生填空。)学生填了很多词,这时抛出一个问题:武松的这些性格品质,你认为哪一个在课文中最突出?
渐入:哨棒的作用。武松和哨棒不离,为什么?课文几次写到了哨棒?画出语句。哪一处最精彩?分析武松的性格:胆大,心细。
拓展:哨棒和红门《草房子》,他们都属于典型象征物。
本文其实就是围绕"哨棒"做文章,引发出的精彩。

课例《月光启蒙》
朗读的感情从哪来。检查预习,朗读开始的。学生评价朗读情况,最后达成共识:"理解课文"是"有感情朗读"的重要前提。
理解课文:让词语复活。文本,必须和学生的经验之间,有了一道深浅不同的沟。"理解文本"就是首先让这些词语复活,让文本复活,只有他们复活了,儿童的心灵才能受到刺激,也灵动起来。如何复活词语,文本呢?干老师先讲了《睡美人》的故事,王子吻醒公主。我们怎么吻醒童谣呢?把节奏打出来。吻醒民歌,唱出来;吻醒谜语,采用角色对话,朗读时加上表情动作,声音,其实就是演出来;吻醒民间故事,靠的是讲故事的想象力。就这样让儿歌成为儿歌,让民歌成为民歌,让谜语让故事都还原它原来的样子,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文本吻醒了。
"母亲"的形象抓住关键句子,品味,练习句式:我看到了______从____看出。
课本来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干老师又带学生走向了课堂深处。
从母亲到故乡
母亲就是故乡,就是大地。母亲就是月光,解释为什么题目是月光启蒙,而不是母亲启蒙?牵引处"意象"这个概念。母亲,月光,白褂,玉石尊像,都联系了起来。用这样的话:没有母亲的话,月亮只是和所有人感觉相似的发光 体,一个冷冰冰的星球而已,没有母亲的爱,月光不算什么;但是没有月光的话,母亲只是一个不识字的平凡母亲,正是这月光让母亲变得宁静、美丽、圣洁……月光启蒙月光是个象征,象征了母亲的宁静、美丽、圣洁……此时解释题目的妙用:这个题目有妙处啊,是母亲启蒙,是月光启蒙,是月光母亲,是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分角色朗读全文。有老师读,有个别学生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打节奏读,分角色读,最后一段,标注齐读。
最后送出希望:一位好母亲,一位好儿子,一篇好文章,今天我们要先学做好孩子,学写好文章,以后你长大了,记得还要学做一位好父亲,好母亲。
本文就是围绕"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这句话而做出的整个教学设计。

所以,教学设计前,解读文本很重要,关键词,关键句绝不放过,最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围绕这句话展开教学,设计活动。

【第536篇】追求有效的课堂(3)_第1张图片

【第536篇】追求有效的课堂(3)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536篇】追求有效的课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