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论语》:泰伯篇
百篇博客系列篇.本篇为:
v26.xx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自旋锁篇) | 当立贞节牌坊的好同志
进程通讯相关篇为:
- v26.08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自旋锁) | 当立贞节牌坊的好同志
- v27.05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互斥锁) | 比自旋锁丰满的互斥锁
- v28.04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进程通讯) | 九种进程间通讯方式速揽
- v29.05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信号量) | 谁在负责解决任务的同步
- v30.07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事件控制) | 任务间多对多的同步方案
- v33.03 鸿蒙内核源码分析(消息队列) | 进程间如何异步传递大数据
本篇说清楚自旋锁
读本篇之前建议先读系列篇 进程/线程篇.
概述
自旋锁
顾名思义,是一把自动旋转的锁,这很像厕所里的锁,进入前标记是绿色可用的,进入格子间后,手一带,里面的锁转个圈,外面标记变成了红色表示在使用,外面的只能等待.这是形象的比喻,但实际也是如此.
在多CPU核环境中,由于使用相同的内存空间,存在对同一资源进行访问的情况,所以需要互斥访问机制来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核进行操作,自旋锁就是这样的一种机制。
- 自旋锁是指当一个线程在获取锁时,如果锁已经被其它
CPU
中的线程获取,那么该线程将循环等待,并不断判断是否能够成功获取锁,直到其它CPU
释放锁后,等锁CPU才会退出循环。 自旋锁的设计理念是它仅会被持有非常短的时间,锁只能被一个任务持有,而且持有自旋锁的CPU是不可以进入睡眠模式的,因为其他的CPU在等待锁,为了防止死锁上下文交换也是不允许的,是禁止发生调度的.
自旋锁与互斥锁比较类似,它们都是为了解决对共享资源的互斥使用问题。无论是互斥锁,还是自旋锁,在任何时刻,最多只能有一个持有者。但是两者在调度机制上略有不同,对于互斥锁,如果锁已经被占用,锁申请者会被阻塞;但是自旋锁不会引起调用者阻塞,会一直循环检测自旋锁是否已经被释放。
虽然都是共享资源竞争,但自旋锁强调的是CPU
核间的竞争,而互斥量强调的是任务(包括同一CPU核)之间的竞争.
自旋锁长什么样?
typedef struct Spinlock {//自旋锁结构体
size_t rawLock;//原始锁
#if (LOSCFG_KERNEL_SMP_LOCKDEP == YES) // 死锁检测模块开关
UINT32 cpuid; //持有锁的CPU
VOID *owner; //持有锁任务
const CHAR *name; //锁名称
#endif
} SPIN_LOCK_S;
结构体很简单,里面有个宏,用于死锁检测,默认情况下是关闭的.所以真正的被使用的变量只有rawLock一个.但C语言代码中找不到变量的变化过程,而是通过一段汇编代码来实现.看完本篇会明白也只能通过汇编代码来实现自旋锁.
自旋锁使用流程
自旋锁用于多CPU核的情况,解决的是CPU之间竞争资源的问题.使用流程很简单,三步走。
创建自旋锁:使用
LOS_SpinInit
初始化自旋锁,或者使用SPIN_LOCK_INIT
初始化静态内存的自旋锁。申请自旋锁:使用接口
LOS_SpinLock
LOS_SpinTrylock
LOS_SpinLockSave
申请指定的自旋锁,申请成功就继续往后执行锁保护的代码;申请失败在自旋锁申请中忙等,直到申请到自旋锁为止。释放自旋锁:使用
LOS_SpinUnlock
LOS_SpinUnlockRestore
接口释放自旋锁。锁保护代码执行完毕后,释放对应的自旋锁,以便其他核申请自旋锁。
几个关键函数
自旋锁模块由内联函数实现,见于los_spinlock.h
代码不多,主要是三个函数.
ArchSpinLock(&lock->rawLock);
ArchSpinTrylock(&lock->rawLock)
ArchSpinUnlock(&lock->rawLock);
可以说掌握了它们就掌握了自旋锁,但这三个函数全由汇编实现.见于los_dispatch.S
文件
因为系列篇已有两篇讲过汇编代码,所以很容易理解这三段代码.函数的参数由r0记录,即r0保存了lock->rawLock
的地址,拿锁/释放锁是让lock->rawLock
在0,1切换
下面逐一说明自旋锁的汇编代码.
ArchSpinLock 汇编代码
FUNCTION(ArchSpinLock) @死守,非要拿到锁
mov r1, #1 @r1=1
1: @循环的作用,因SEV是广播事件.不一定lock->rawLock的值已经改变了
ldrex r2, [r0] @r0 = &lock->rawLock, 即 r2 = lock->rawLock
cmp r2, #0 @r2和0比较
wfene @不相等时,说明资源被占用,CPU核进入睡眠状态
strexeq r2, r1, [r0]@此时CPU被重新唤醒,尝试令lock->rawLock=1,成功写入则r2=0
cmpeq r2, #0 @再来比较r2是否等于0,如果相等则获取到了锁
bne 1b @如果不相等,继续进入循环
dmb @用DMB指令来隔离,以保证缓冲中的数据已经落实到RAM中
bx lr @此时是一定拿到锁了,跳回调用ArchSpinLock函数
看懂了这段汇编代码就理解了自旋锁实现的真正机制,为什么一定要用汇编来实现. 因为CPU宁愿睡眠也非拿要到锁不可的, 注意这里可不是让线程睡眠,而是让CPU进入睡眠状态,能让CPU进入睡眠的只能通过汇编实现.C语言根本就写不出让CPU真正睡眠的代码.
ArchSpinTrylock 汇编代码
如果不看下面这段汇编代码,你根本不可能知道 ArchSpinTrylock 和 ArchSpinLock的真正区别是什么.
FUNCTION(ArchSpinTrylock) @尝试拿锁,拿不到就撤
mov r1, #1 @r1=1
mov r2, r0 @r2 = r0
ldrex r0, [r2] @r2 = &lock->rawLock, 即 r0 = lock->rawLock
cmp r0, #0 @r0和0比较
strexeq r0, r1, [r2] @尝试令lock->rawLock=1,成功写入则r0=0,否则 r0 =1
dmb @数据存储隔离,以保证缓冲中的数据已经落实到RAM中
bx lr @跳回调用ArchSpinLock函数
比较两段汇编代码可知,ArchSpinTrylock即没有循环也不会让CPU进入睡眠,直接返回了,而ArchSpinLock会睡了醒, 醒了睡,一直守到丈夫( lock->rawLock = 0
的广播事件发生)回来才肯罢休. 笔者代码注释到这里那真是心潮澎湃,心碎了老一地, 真想给 ArchSpinLock
立一个贞节牌坊!
ArchSpinUnlock 汇编代码
FUNCTION(ArchSpinUnlock) @释放锁
mov r1, #0 @r1=0
dmb @数据存储隔离,以保证缓冲中的数据已经落实到RAM中
str r1, [r0] @令lock->rawLock = 0
dsb @数据同步隔离
sev @给各CPU广播事件,唤醒沉睡的CPU们
bx lr @跳回调用ArchSpinLock函数
代码中涉及到几个不常用的汇编指令,一一说明:
汇编指令之 WFI / WFE / SEV
WFI
(Wait for interrupt):等待中断到来指令. WFI
一般用于cpuidle,WFI 指令是在处理器发生中断或类似异常之前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在鸿蒙源码分析系列篇(总目录)线程篇中已说过,每个CPU都有自己的idle任务,CPU没事干的时候就待在里面,就一个死循环守着WFI指令,有中断来了就触发CPU起床干活. 中断分硬中断和软中断,系统调用就是通过软中断实现的,而设备类的就属于硬中断,都能触发CPU干活. 具体看下CPU空闲的时候在干嘛,代码超级简单:
LITE_OS_SEC_TEXT WEAK VOID OsIdleTask(VOID) //CPU没事干的时候待在这里
{
while (1) {//只有一个死循环
Wfi();//WFI指令:arm core 立即进入low-power standby state,等待中断,进入休眠模式。
}
}
WFE
(Wait for event):等待事件的到来指令WFE
指令是在SEV
指令生成事件之前不需要执行任何操作,所以用WFE的地方,后续一定会对应一个SEV的指令去唤醒它.
WFE的一个典型使用场景,是用在自旋锁中,spinlock
的功能,是在不同CPU core之间,保护共享资源。使用WFE
的流程是:
开始之初资源空闲
CPU核1 访问资源,持有锁,获得资源
CPU核2 访问资源,此时资源不空闲,执行WFE指令,让core进入low-power state(睡眠)
CPU核1 释放资源,释放锁,释放资源,同时执行
SEV
指令,唤醒CPU核2CPU核2 获得资源
另外说一下 以往的自旋锁,在获得不到资源时,让CPU核进入死循环,而通过插入WFE
指令,则大大节省功耗.
SEV
(send event):发送事件指令,SEV是一条广播指令,它会将事件发送到多处理器系统中的所有处理器,以唤醒沉睡的CPU.
SEV
和WFE
的实现很像设计模式的观察者模式.
汇编指令之 LDREX / STREX
LDREX
用来读取内存中的值,并标记对该段内存的独占访问:
LDREX Rx, [Ry]
上面的指令意味着,读取寄存器Ry指向的4字节内存值,将其保存到Rx寄存器中,同时标记对Ry指向内存区域的独占访问。
如果执行LDREX
指令的时候发现已经被标记为独占访问了,并不会对指令的执行产生影响。
而STREX在更新内存数值时,会检查该段内存是否已经被标记为独占访问,并以此来决定是否更新内存中的值:
STREX Rx, Ry, [Rz]
如果执行这条指令的时候发现已经被标记为独占访问了,则将寄存器Ry中的值更新到寄存器Rz指向的内存,并将寄存器Rx设置成0。指令执行成功后,会将独占访问标记位清除。
而如果执行这条指令的时候发现没有设置独占标记,则不会更新内存,且将寄存器Rx的值设置成1。
一旦某条STREX
指令执行成功后,以后再对同一段内存尝试使用STREX
指令更新的时候,会发现独占标记已经被清空了,就不能再更新了,从而实现独占访问的机制。
编程实例
本实例实现如下流程。
任务Example_TaskEntry初始化自旋锁,创建两个任务Example_SpinTask1、Example_SpinTask2,分别运行于两个核。
Example_SpinTask1、Example_SpinTask2中均执行申请自旋锁的操作,同时为了模拟实际操作,在持有自旋锁后进行延迟操作,最后释放自旋锁。
300Tick后任务Example_TaskEntry被调度运行,删除任务Example_SpinTask1和Example_SpinTask2。
#include "los_spinlock.h"
#include "los_task.h"
/* 自旋锁句柄id */
SPIN_LOCK_S g_testSpinlock;
/* 任务ID */
UINT32 g_testTaskId01;
UINT32 g_testTaskId02;
VOID Example_SpinTask1(VOID)
{
UINT32 i;
UINTPTR intSave;
/* 申请自旋锁 */
dprintf("task1 try to get spinlock\n");
LOS_SpinLockSave(&g_testSpinlock, &intSave);
dprintf("task1 got spinlock\n");
for(i = 0; i < 5000; i++) {
asm volatile("nop");
}
/* 释放自旋锁 */
dprintf("task1 release spinlock\n");
LOS_SpinUnlockRestore(&g_testSpinlock, intSave);
return;
}
VOID Example_SpinTask2(VOID)
{
UINT32 i;
UINTPTR intSave;
/* 申请自旋锁 */
dprintf("task2 try to get spinlock\n");
LOS_SpinLockSave(&g_testSpinlock, &intSave);
dprintf("task2 got spinlock\n");
for(i = 0; i < 5000; i++) {
asm volatile("nop");
}
/* 释放自旋锁 */
dprintf("task2 release spinlock\n");
LOS_SpinUnlockRestore(&g_testSpinlock, intSave);
return;
}
UINT32 Example_TaskEntry(VOID)
{
UINT32 ret;
TSK_INIT_PARAM_S stTask1;
TSK_INIT_PARAM_S stTask2;
/* 初始化自旋锁 */
LOS_SpinInit(&g_testSpinlock);
/* 创建任务1 */
memset(&stTask1, 0, sizeof(TSK_INIT_PARAM_S));
stTask1.pfnTaskEntry = (TSK_ENTRY_FUNC)Example_SpinTask1;
stTask1.pcName = "SpinTsk1";
stTask1.uwStackSize = LOSCFG_TASK_MIN_STACK_SIZE;
stTask1.usTaskPrio = 5;
#ifdef LOSCFG_KERNEL_SMP
/* 绑定任务到CPU0运行 */
stTask1.usCpuAffiMask = CPUID_TO_AFFI_MASK(0);
#endif
ret = LOS_TaskCreate(&g_testTaskId01, &stTask1);
if(ret != LOS_OK) {
dprintf("task1 create failed .\n");
return LOS_NOK;
}
/* 创建任务2 */
memset(&stTask2, 0, sizeof(TSK_INIT_PARAM_S));
stTask2.pfnTaskEntry = (TSK_ENTRY_FUNC)Example_SpinTask2;
stTask2.pcName = "SpinTsk2";
stTask2.uwStackSize = LOSCFG_TASK_MIN_STACK_SIZE;
stTask2.usTaskPrio = 5;
#ifdef LOSCFG_KERNEL_SMP
/* 绑定任务到CPU1运行 */
stTask1.usCpuAffiMask = CPUID_TO_AFFI_MASK(1);
#endif
ret = LOS_TaskCreate(&g_testTaskId02, &stTask2);
if(ret != LOS_OK) {
dprintf("task2 create failed .\n");
return LOS_NOK;
}
/* 任务休眠300Ticks */
LOS_TaskDelay(300);
/* 删除任务1 */
ret = LOS_TaskDelete(g_testTaskId01);
if(ret != LOS_OK) {
dprintf("task1 delete failed .\n");
return LOS_NOK;
}
/* 删除任务2 */
ret = LOS_TaskDelete(g_testTaskId02);
if(ret != LOS_OK) {
dprintf("task2 delete failed .\n");
return LOS_NOK;
}
return LOS_OK;
}
运行结果
task2 try to get spinlock
task2 got spinlock
task1 try to get spinlock
task2 release spinlock
task1 got spinlock
task1 release spinlock
总结
自旋锁用于解决CPU核间竞争资源的问题
因为自旋锁会让CPU陷入睡眠状态,所以锁的代码不能太长,否则容易导致意外出现,也影响性能.
必须由汇编代码实现,因为C语言写不出让CPU进入真正睡眠,核间竞争的代码.
百篇博客分析.深挖内核地基
- 给鸿蒙内核源码加注释过程中,整理出以下文章。内容立足源码,常以生活场景打比方尽可能多的将内核知识点置入某种场景,具有画面感,容易理解记忆。说别人能听得懂的话很重要! 百篇博客绝不是百度教条式的在说一堆诘屈聱牙的概念,那没什么意思。更希望让内核变得栩栩如生,倍感亲切.确实有难度,自不量力,但已经出发,回头已是不可能的了。
- 与代码有bug需不断debug一样,文章和注解内容会存在不少错漏之处,请多包涵,但会反复修正,持续更新,v**.xx 代表文章序号和修改的次数,精雕细琢,言简意赅,力求打造精品内容。
按功能模块:
基础工具 | 加载运行 | 进程管理 | 编译构建 |
---|---|---|---|
双向链表 位图管理 用栈方式 定时器 原子操作 时间管理 |
ELF格式 ELF解析 静态链接 重定位 进程映像 |
进程管理 进程概念 Fork 特殊进程 进程回收 信号生产 信号消费 Shell编辑 Shell解析 |
编译环境 编译过程 环境脚本 构建工具 gn应用 忍者ninja |
进程通讯 | 内存管理 | 前因后果 | 任务管理 |
自旋锁 互斥锁 进程通讯 信号量 事件控制 消息队列 |
内存分配 内存管理 内存汇编 内存映射 内存规则 物理内存 |
总目录 调度故事 内存主奴 源码注释 源码结构 静态站点 |
时钟任务 任务调度 任务管理 调度队列 调度机制 线程概念 并发并行 CPU 系统调用 任务切换 |
文件系统 | 硬件架构 | ||
文件概念 文件系统 索引节点 挂载目录 根文件系统 字符设备 VFS 文件句柄 管道文件 |
汇编基础 汇编传参 工作模式 寄存器 异常接管 汇编汇总 中断切换 中断概念 中断管理 |
百万汉字注解.精读内核源码
四大码仓中文注解 . 定期同步官方代码
鸿蒙研究站( weharmonyos ) | 每天死磕一点点,原创不易,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若能支持点赞更好,感谢每一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