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中对粉刺的分析

高一六班37号 周昊坪

这周末,我重读了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作品《罗生门》。作者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新思潮派代表作家,日本文坛重要的“芥川奖”,便是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他以冷峻的文笔和简洁有力的语言揭露了社会丑恶现象,这使得他的小说在具有高度的艺术性。短篇小说集《罗生门》就是其代表作。

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初三升高一那个暑假,当时也写了一篇赏析的作文,内容主要是从写作镜头转换的角度分析主人公内心的变化。这一次的重读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细节,那就是对主人公脸上粉刺的描写。

《罗生门》里很多次提到下人脸上的粉刺(ニキビ),一共有这么几个地方:

1、【百无聊赖地望着雨丝,右脸颊那颗大大的粉刺又给他增添了几分烦躁。】

2、【上面透下的火光,隐隐约约舔着他右侧的脸颊,映出短短的胡须和红肿的粉刺。】

3、【听的过程中仍为右手摸着的脸颊上那个红肿的大粉刺而感到心烦。】

4、【从粉刺上移开右手一把抓住老太婆的上衣襟,咬牙切齿地说:“那好,我剥掉你的衣服!你可不要恨我,若不然我就得饿死!”】

无论是从原文分析还是从现实生活中的角度看,脸上的粉刺都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东西,而是一个令人在意,烦躁,肿痛起来还会让人感觉心烦意乱的芥蒂。第一处对粉刺的描写是在通往罗生门前,这时候的主人公身处地狱,仍心存善念,烦躁的只是被雇主解雇以及这下不停的大雨而已。第二处则是在通往罗生门顶端的宽梯中间,这时的主角内心紧张,也从这一点点的火光中看到了活下去希望,因此他也不在意这恶心的粉刺。第三处描写与第一处有点相似,也是主要凸显出主人公的心烦,只不过这时候的心烦已经不再是为了失去工作,下雨那些小事而心烦了,主人公从阿婆的话语里逐渐体会到了地狱的恐怖,也是在这里,把人性善恶之间的冲突体现地淋漓尽致。最后对粉刺的描写是在全文的结尾,从“仍为右手摸着的脸颊上那个红肿的大粉刺而感到心烦”到“从粉刺上移开右手”我们就能看出主人公的内心已经做出决定了,从某种意义程度上来讲,他的内心不再彷徨,也找到了新的方向——在乱世之中活下去,哪怕不择手段,最终变成和那个阿婆一类的人。

    总的来说,一颗小小的粉刺虽然无法表现出太多的内涵,但是结合上文章的其他部分,也可以有着耐人寻味的深度,可能这就是文字的力量吧。

m

你可能感兴趣的:(《罗生门》中对粉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