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分这事,不负对方就好。

(原创首发)

尽管,网上很多质疑《后来的我们》票房声音,但没有阻挡它成为,五一票房的赢家。最动人的点我总结了些…

缘分这事,不负对方就好。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1关于回家过年

我是在上映的当晚,陪我姐姐观看的,她很喜欢刘若英。就如同一直在说我们欠周星驰一张电影票,92年的她觉得刘若英唱的是她们那个年代的青春。观影过程中,她哭的一塌糊涂,我在旁边时不时的扭头看她。不知道怎么安慰她,也不敢问…甚至不知道触动她的是哪一点。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聊起了家常,然后我大概懂了。

我们这一代的90后,也并不是像想象中过的美好,是小公举的生活。我所知道的是我姐姐每天早上要独自做饭上学,放学回家要替父母照顾弟弟妹妹,还要帮忙做家务。

因为上学早的原因,她14岁就上高中,早早的就离家,半个月回家一次。至今妈妈都后悔让她过早出去上学,愧疚和遗憾都有,甚至都没有时间关注她的学习生活。

更多的是电影每次回家的不易,刺痛了她。翻开我姐姐的空间我发现,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说好想家。总会有理由让她踏不上回家的车,早期是回家的路费够她用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不舍得。后来工作之后不是假期不放假就是买不到车票。

缘分这事,不负对方就好。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刘若英的电影改自她《回家过年》的文章,这个话题其实很好。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过年回家,和家人团聚。这个电影的立意是很好,触动心弦,既看到过年回家的不易,也随着一年一年回家的次数经历为时光轴,推动情节发展。

2关于亲情,

很多人最感动的点是,田壮壮老师那封写给方小晓的信。“缘分这事,不负对方就好”

缘分这事,不负对方就好。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因为见清小时候喜欢游戏,长大也学习做游戏,他总是支持他,虽然他不懂,说起儿子他满是骄傲。每年都盼望见清回家,总是做一大桌子的菜,让他们吃。不善言辞的爱,看透不说透知道见清在外面过的不容易,每年他们走时,给他们包起见清爱吃的粘豆包,和自己家做的酱料。

有一年,见清进监狱不能回家过年。方小晓一个人回去,说见清做生意,老板看好他,很忙回不了家,尽管小晓夸的天花乱坠,他还是有些落寂,内心很骄傲儿子的成就。怕北漂辛苦想让他们早些回小镇,想让他们过得好一些。

对小晓,他也是偏爱的,他希望小晓过的好,在感觉出来见清带回家的女孩不是小晓。他是失落的,故意的叫出小晓的名字,他也很无奈,对于孩子们的感情他无法评价。只希望小晓能过的好,劝小晓要注意身体,钱是身外之物。累了,就回家,最重要的是活的健康快乐开心。

3关于爱情和成长

方小晓是个缺爱的孩子,她看起来什么都不怕却什么都懂。年轻人刚出来要面子,放不下身段,只知道怼人,这是所有刚毕业大学生的通病。林见清和室友在市场上摆摊做生意,不懂人情世故,只会蛮横的讲理,方小晓看到后,嬉皮笑脸,玩闹的跟对方开玩笑,一下子把这个事情解决了。

北漂,使人成长,居住在拥挤的出租屋。随时都可能被房东赶走,工作遇到挫折,每天好像都不是那么如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眼就能看到无所为的未来。更让人失望的是,林见清变了,毫无斗志,变得虚伪爱面子。

成长的过程免不了受伤,不是不爱了,而是爱让人失望吧。

缘分这事,不负对方就好。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因为方小晓的离开,让林见清感到了恐惧,他开始努力,想证明给女主角看。好像大部分的男主奋起成功都是女主的离开。

方小晓和林见清,最后也没有在一起,就如同大部分的青春电影结局。毕竟青春是用来祭奠,怀念,遗憾的,要不然怎么刻苦铭心。没有最好的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那个人教会了你成长,教会你如何去爱。消磨爱情的不是不爱,是越来越低沉的斗志,像所有青春期的男孩一样,林见清过于幼稚,没有主见。

离开让对方默默地变得更好也是一种美好,当方小晓笑着说,我发现自己挺旺前男友的,所有的前男友都过的挺好,这一点是不是很帅?有多难过就有多若无其事的说出这句话,不得不错过的无奈。错过你,我后悔,但我依然祝福你,希望你过的好。

林见清结婚了,新娘不是她。当见清的孩子要爸爸拿着手机,把每个角落都扫一遍。我看到了小晓的苦涩,曾经最爱的人,如今只能偷偷摸摸的见不得。

地铁站的错过是人生的遗憾,也是人生成长的转折点。

缘分这事,不负对方就好。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再见面,各自安好比什么都重要,伊恩是永远爱凯莉的,不过会放在心里,相见不如怀念,这就是爱情这就是对前任的态度。

我觉得一部电影能给人带来一些启发,一些反思已经是很好的。这部电影触动了当下最关注的青春题材,同时也是刘若英给自己的答卷,给青春的致敬。

缘分这事,不负对方就好。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缘分这事,不负对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