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离看波哥的读书感悟,是种啥感觉?

近日,波哥参加了剽悍一只猫读书营的“精读主题营活动”——从5月13日开始,10天精读一本书,每天打卡,输出一篇500—800字的稿件及语音。

为了大家能“学有所用”,猫叔很贴心地为大家推荐了自己亲测有效的20本经典书籍。翻看推荐书目,只一眼,波哥就爱上了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当晚就狂翻了上百页还不过瘾……

今天是主题营的第四天啦,波哥特将利用碎片时间写作的前3篇读书感悟原稿放到公众号上,欢迎老铁们拍砖哈

零距离看波哥的读书感悟,是种啥感觉?_第1张图片

治愈焦虑的一颗稻草

近一年来,作为“有志中年”,我在“知识付费”的海洋里乐此不疲,却越学越焦虑,直到看到主题营推荐书籍《好好学习》里成甲老师说得一句话“评价学习是否有效的标准是:学习之后,你的行为或认知是否发生了改变”时,我才惊觉自己的焦虑所在:学习后“知道了很多道理”,却根本无法在工作生活中有效应用,这种“知识”与现实世界的断层造就了越学越焦虑的我。

“知道了那么多道理,为什么还过不好这一生?”如果知识有用,那问题出在哪里?仅仅是“知道了没有去实践”吗?

诸多的迷茫和困惑,在《好好学习》里,我找到了答案。

成甲把知识管理(学习)分为三个维度:数据管理、信息管理、底层规律。打个类比:你在《得到》上订阅了《成甲说书》,听完后,它只是一堆数据;听完通过记笔记、思维导图等加深理解,它就成了一组信息;只有通过深度思考后,在深层次上找到普遍规律,并将其与其他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新的知识网状,才是底层规律。

而大部分人的学习都集中在第一个维度(数据管理),有一部分人达到第二个维度(信息管理), 只有极少数人达到第三个维度(底层规律)。

看到这里,我才明白,自己虽然学了很多,但大多在前两个维度上徘徊,而前两个维度向第三个维度跃升,还有极其重要的一环:深度思考,在掌握普遍性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对事物的认知框架模型,继而指导我们的实践。

正因为少了深度思考 这最重要一环,我的学习只能停留在对事物的浅层理解上,无法根植内化,更谈不上与其他知识点连成知识网状,形成对事物的认知框架,即所谓的“融会贯通”,因此,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更无法有效指导自己的实践。

了解学习的三个维度后,我知道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成长就是‘知道之后做到’“这个公式。在“知道“和”做到”之间其实还有一环,那就是“思考”,没有经过深度思考的“知道“,不仅难以指导我们的实践,即便指导了也是低效的,甚至还会造成二度焦虑。

零距离看波哥的读书感悟,是种啥感觉?_第2张图片

 

你是“斜杠青年”吗?

我曾经把“斜杠青年”当成自己的职业目标,甚至是锻炼能力、实现“财富自由”的最佳途径,但就在刚刚,这个认知完全被《好好学习》里的一句话打碎了——如果我们把追求多元的职业体验加兼职收入作为成为斜杠青年努力方向的话,我觉得这可能是很多人的大坑。

这句话我差点没接住,因为在我的认知里,多元化发展不仅是个人也是很多企业的发展战略,在这个领域成功案例颇多,我身边就有好几个,成甲老师为什么说这是个大坑呢?

面对这个问题,成甲提出了这样一个时代命题:在海量信息即时获取时代,我们到底要拼什么?

他将过去30年中国认知优势构建分为知识数量构建(拼数量)、知识获取速度构建(拼速度)、知识深度构建(拼深度)三个阶段,而现在的我们,正处于拼深度的第三阶段,狭路相逢,无路可退。

曾在千团大战中胜出的美团网首席执行官王兴曾说:“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这句话告诉我们:知识固然能够改变命运,但改变命运的是知识的认知深度,早已不是知识数量的多寡 (第一阶段),所谓的多元化发展。

说得更直观一点:一个是向下拓展深度聚焦的竖线条,强调深扎根的纵深感;一个是平面拓展的横线条,强调浅种植的遍地开花。战略角度不同,导致的结果也完全不同。

而所谓“斜杠”无疑是平面拓展的横线条,它虽然带来了多元的职业体验,但对于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毫无帮助,甚至会因此付出巨大的时间成本。盲目追求多元学习、兼职变现,不过是肤浅地拿时间直接变现而已。

因此,与其忙着学习各种新技能、考各种资格证、兼职打杂发传单等“多元学习和体验”,真不如沉下心来,在自己的专业上下苦功、深扎根,等你的根扎得足够深的时候,也许离真正的“斜杠”(认知达到一定深度后成就的职业多元)就不远了。

毕竟,一万只猫也没有一只老虎强大;一万只麻雀也没有一只雄鹰有力量。从长远看,盲目追求多元,不过是陷入了一个看似高端实则低效的大坑而不自知。

零距离看波哥的读书感悟,是种啥感觉?_第3张图片

你掉进“低水平陷阱”了吗?

5次报考5次惨败!这是几年前我的闺蜜陈同学报考某专业初级资格证的经历。一个初级资格证,大部分人都是一年过,陈同学却连续考了5年,年年惨遭滑铁卢。为此,“恨铁不成钢”的我曾调侃她说:“范进中举考了8年,考上也疯了,你这么用功,为啥就考不过呢?”

陈同学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人之一,为了拿到资格证,她每天下班吃过饭就开始挑灯夜战,甚至于多年来连恋爱都没时间谈。她的付出与收获为何如此不成正比?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让我困惑不已,直到看到《好好学习》“跳出‘低水平陷阱’”一章,才恍然大悟,原来,陈同学掉进了“低水平陷阱”。

《好好学习》提到了一个重要观点——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用二八原理来解读,就是要以慢为快,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看到这里我突然明白了陈同学的问题所在——花了大量时间按顺序、机械性的重复看书,对真正需要解决的难点和自己不理解的部分却几乎没有花时间去认真钻研。虽然天天都在“学习”,却是被动接受,无法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更谈不上将知识点“内化于无形”,屡战屡败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反思陈同学的经历,我感到不论学习任何知识,要想真正学得快,反而要让自己慢下来。因为只有慢下来,把知识的堵塞点完全解开吃透,才能最终走得快。而像陈同学一样,表面求快,其实不求甚解,最终只能陷入恶性循环。学得知识再多、学得时间再长,都是在低水平的陷阱里打转,以至于越学越没有方向。

所谓欲速则不达,有勇气慢下来的人,才能最终获胜。这是读《好好学习》给我的又一个认知更新。

你可能感兴趣的:(零距离看波哥的读书感悟,是种啥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