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

刚睡了一觉,能量补充完毕,补发一下中午的观影感受。感恩组办方的点映活动,怀着好奇心参加了今天上午的观影+讨论。先说讨论环节,男人们和女人们关注的地方明显不同。

男士们会跳出电影人物故事来观察,关注的是电影的外围的东西。A哥说,这部描写藏族题材的片子不错,表现手法,场景切换,剧情铺垫上都挺到位,就是室内室外的配音处理上有时未转换(显然这位哥是站在导演制作人剪辑的角度来考量,不是业内专业人士就是电影发烧友)。B哥说,这部片子的表现风格偏文艺,重点突出男主一个人的特写,其他人物都是背影被淡化了。导演没有像那些功利的影片一样,投其所好,而是坚持自我的风格,是艺术家的路子(做好我自己,懂我的自来)。C哥说,你们都是说片子的好,我就不喜欢这部片子,觉得里面把藏族的人物和背景换成黄土高原也一样有类似的效果出来,没啥特别的(具体里面啥地方不好,我也说不上来)。……

图片发自App

女士们会一头扎进电影人物和故事里面体会及感悟得失,关注的是人的内心世界。D姐说,看了这部片子很震撼,她是讲一个关于自我救赎和放下的故事,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也有联系,接地气,片子中的老头对男主是一种引导和影响,穿插的那个修行的故事也挺有深意…(别的记不清了,只记得这位姐说的很投入,像是穿行在这些人物周边一样,身临其境一般)。E姐说,……

旁观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我看来,《太阳总在左边》人物关系及剧情并不复杂,表现手法上的留白挺多,可以让观众自己来想象和思考,正如男主一样,在一路行走中,从懵懂走向成长,走出了痛苦忧郁,最终接纳了生命的无常,露出久违的笑颜,完成了内心的一个蜕变。

关于朝圣。看过一部藏族电影,讲的是一帮人一起磕长头去拉萨朝圣的故事,但这部刚好相反,开头就是男主已经磕长头朝拜结束之后,返回家乡的路上的经历。此处是否也在隐喻,不能把许多事情寄托在朝圣上面,并不是朝圣完了就万事搞定了。在朝拜、行走的路上,只是给了自己一个思考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勇敢去面对心中的那个不敢不愿不想面对的伤痛。直面了也就无所畏惧了!

关于成长。男主在返程的途中,一头乱发,一脸木讷,挂满了固执倔强,不愿接受过路司机的搭车帮助,开始也对老者的劝说陪伴无动于衷。他认为,坐车太快了,自己都不知道该去哪里,迷失了方向。处于迷失状态的他暂时放弃了对自己身体的照顾,只关注心灵的追问,一路行走向西,太阳总在左边,左脸总被阳光灼伤,感觉不到痛楚。在时空跳跃的回忆里徘徊者,跟哥哥去接母亲回家,摩托在前,拖拉机在后,突发状况,老母离世。当场逃跑,不敢进家,要求被抓,寻死不成,拉萨朝圣,最终归于对信仰的虔诚,但还是逃避大于自省。或许,成长注定是需要周期的,或长或短。经历着挫折困难的时候就是成长最快的阶段。母亲去世的时候,正是男主嫂子生娃的时候,一生一死,看似平衡,实是无常。

关于接纳。男主决定接纳自己,接纳无常,接纳现实的那一刻,他上了客车,对着玻璃中的自己第一次露出了微笑(你好,我回来了!),当心灵一旦释然,就开始关照起了自己的皮囊。

第一次参加观影活动,我尽量用旁观者的心态去观察影片以及其中的故事,导演是那个讲故事的人,或许他想要表达的更多,但我们都是听、观众,感受会千人千面,以人为镜,有所启发思考就好。谢谢!

旁观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