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旅行》之爆炸后的天堂观后感


        想把看过的每个故事的感想都记录下来,终于,还是选择了,希望,之后的你,也会和它常联系。

        进入正题,这个作者和友人这次旅行选择了梦幻的巴厘岛,可是当时的报纸对巴厘岛的描述是这样的,“巴厘岛三起恐怖爆炸,逾百人死亡”。虽然当时的作者也有点犹豫,但是,我还是为他最终的行动感到敬佩。我想,要是自己的话,应该会觉得太危险而退缩了吧,不过,选择没有对错,不必谴责自己的担心。

        “你实际上不是进入博物馆,而是生活在博物馆”,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一个生活环境啊,也许,就是因为作者当时抱了太大的希望,以至于出现了一点差错,和经理的对话有些失去文人的礼让与儒雅了吧。不过,也确实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文人,谁能没有脾气呢。其实,我丝毫没有感觉到作者做的不对,我反而会觉得作者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遇到权利被损害时,懂得去维护自己的权利。而自己,也许就是典型的中国人思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让一步就算了。其实,更深层次的是,自己害怕惹事上身。

        虽然没有进入自己想要的房间,但作者对经理安排的房间的描述也让人体会到了作者的满意,“美不胜收,精致优雅”“花木扶疏”“古董眠床”“烛光晚餐”所有美好的词语都集中在这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小花园小径”“不急不徐”时间似乎一切都慢了下来,这样清幽的环境,一杯咖啡,似乎生活就该这样享受,没有世间的忧虑与繁杂,没有人心的叵测与不堪,生活就这样慢一点,再慢一点……

        整个的旅行,作者一直再强调的一件事就是一切本该喧闹的地方受到战争的洗礼后都安静了下来,经历过战争的人们眼睛里似乎有了些空洞。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不可量化,也许,无尽的时间也不可将其磨灭,人们的心口上已有烙印。怀孕的妇女依靠劳动力来养活自己,这样的世界该如何让人忍受呢,我们只能以一个外人的视野来观看他们的生活,真实的生活的悲惨状态可能在我们可见的视野之外……

        不愿多说令人压抑的事情。跟着作者的步伐,我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底层社会的一个不普通的艺术家,没有对自己作品的虚饰,只是对自己作品欣赏者的一种由衷的感谢,真实,豁达

        这一场的旅行没有指导书籍,全部依靠自己的现场判断,作者把它走地一样精彩。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社会这本大书的寓意丰厚的让人有些害怕,此时,还处在校园里的我,庆幸自己还有时间汲取书籍的一些知识为之后真正还是读社会这本大书时做一些铺垫,增加一些底气。一些人说,你简单,社会就简单。可是啊,当经历过一些事情后,脑子的想法就不再像小时候那么天真单纯了,这是成长付出的代价吗?我也不知道。一句话说的好“明知世俗而不世俗”,这节人生之课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习得然后贯于实践。

        亲爱的,相信自己,多读书,多学习,朝着更好的自己奔跑,有一天,你会找到她并和她相拥,然后自信地告诉她:“我做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与旅行》之爆炸后的天堂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