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毕业的时候上下班通勤时间特别长,所以从网上搜罗了好多小说的电子书,大部分没营养的已经忘得彻底,唯独杉井光的《请记得我》总是时不时的想起。故事的主人公拥有一部胶片相机,他所处的世界没有任何预兆,人们无来由地消失。没有遗体,没有葬礼,连存在过的痕迹也从所有人的记忆中消失,于是借由洗出来的胶片,主人公成了唯一记得的人。小说的情节看似虚幻,可仔细想想,难道不正是我们生活的写照吗?曾经的发小、同学、前同事,他们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生活着,可是再也不会出现在我的生命中了,就连曾经在一起相处的记忆也渐渐模糊。偶尔翻看老照片的时候对着一张张合影,许多连名字都想不起来了,当记忆只存留在照片中,人还剩下什么?
再一次想起这本书的情节,是因为金庸先生作古。一时间所有人都在缅怀,我们80、90这一代,不知道他的人恐怕没有几个。和小伙伴在群里聊起这件事,大家一开始是不敢相信,等确定是事实后就开始念叨起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金庸武侠了。我是个武侠迷,梁羽生、古龙、温瑞安、金庸……或改编剧、或小说原著,算是伴随了我整个青春,可是多年后再回忆,只记得看过哪本,喜欢过哪个人物,大概情节和性格,再深的细节,忘的差不多了。特别怕再过5年、10年,连看过哪些都要忘记了,索性趁着还记得,记录下那些年我爱过“侠”。
先说说梁羽生,对他的作品印象最深的就是《云海玉弓缘》了,毫无疑问是因为影视化,差不多是从这里认识了林峯和叶璇。
然后是古龙,他的作品风格其实不是我喜欢的,但是却不经意的看过不少。《浣花洗剑录》《武林外史》《绝代双骄》《楚留香传奇》《萧十一郎》《大人物》《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英雄无泪》。因为更注重塑造和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笔下的角色极具个人魅力。我最喜欢的莫过于楚留香和萧十一郎了,曾经最喜欢而现在最不喜欢的是李寻欢,最爱恨交织的当属卓东来。
对温瑞安的印象就比较单薄了,只有四大名捕是我的最爱,确切地说盛崖余是我的最爱。如果有生之年能看完《说英雄谁是英雄》的话,可能我会再多喜欢温老先生一点(剧情都不记得了,完结了还得从头看/(ㄒoㄒ)/~~)。
武侠几位泰斗,最后一个说金庸是因为只有他的作品,我去找全集来反复读。世人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来概括他的作品。虽然基本都看过,但雪山飞狐、碧血剑、侠客行之类的对我来说只是顺带读一读。最爱的还是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喜欢里边的家国天下和快意恩仇。金庸笔下的经典人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朋友说:“大半个娱乐圈的人都演过他的武侠吧?”,我想了想,答:“是的。”
由金庸的作品引申的去想,什么是侠?
郭靖说:“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份,此为侠之小者。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乔峰说:“所谓尽忠报国,第一是保家卫国,第二是改善民生,让天下老百姓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大概侠,可以理解为一种情怀吧。
还有一个说道侠绝对不能无视的人物——南侠展昭。早年的包青天、七侠五义、三侠五义,围绕着展昭的作品也是非常多。我最爱的还是94年台湾版的《七侠五义》,那时的展昭大概刚入开封不久,总是被白玉堂挑出一些江湖气,我爱那股江湖气。南侠的侠,是“侠骨义胆豪肠,踏遍江湖风浪,爱管人间不平事,哪怕蹈火赴汤;侠骨义胆豪肠,纵横剑影刀光,四海为家人中豪,哪怕雨暴雪狂;壮士一诺千金重,看我除暴安良。”
新派的武侠、仙侠作品后来也看过不少,其中有一些近些年也被影视化成为了爆款影视剧,但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听雪楼》和沧月对我来说是新一代武侠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最初看到听雪楼,是因为在图书馆自习太过无聊,去文学区找些闲书放松放松,就这么被书名吸引了,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几天的时间内把图书馆里能找到的沧月的书全都借回去看了个遍,被很多人推崇的长篇《镜》系列我倒不是很喜欢,《听雪楼》相关的所有短篇和衍生却爱不释手。
萧忆情说:“其实人的心里都是一只野兽,那些道德伦理知识像一个坚硬的面具,如果你敲破了它,会看见内里藏的只是丑陋不堪的畜类而已——那才是人的本性啊。” “无论你要维护什么,你都需要力量,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而将这种希望寄予在别人身上,你难免要失望!”
舒靖容说:“弱者必须死亡,但是,善良和正义却不能用死亡来回报。”
萧靖算是最让我意难平的一对情侣了,去年前半生播出的时候和朋友戏称贺涵和唐晶就是现代版萧靖,同样骄傲的不肯彼此低头。贺涵和唐晶略幸运一些,不低头至少还能转身去爱别人,萧靖不肯转身,最后只能携手走向死亡。
沧月之后,再没看过武侠了。只是偶尔喜欢的游戏或者动漫里,有那么几个瞬间会被一些情节戳到。
比如五前谢沧行:“剑者,心之刃也,既可为杀,亦可为护,杀与护,不过一念之间。”
比如秦时盖聂:“真正的侠,是用尽全力保护他人之人,即使一个人的力量再渺小,他也是真正的侠。”
再比如,好多好多,写不完,但愿也能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