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修第四讲SST一次性心理咨询(上)--2018-11-21

SST是Single-Session Therapy的字头缩写,译为“一次性心理咨询”。咨询心理学按照性质(发展咨询、健康咨询)、规模(团体、个体)、时程(长程、短程)、形式(门诊、电话、互联网)等对心理咨询有着不同的分类。

1972年的研究发现,第一次交谈后的脱落率超过50%,所以不管有多大本事都在一次咨询中使用上,因为你之后做的方案再完善人家可能根本就不来啦。如果来访者只来一次,我们认为他的问题已解决,绝大多数问题都可以在一次咨询中解决。心理治疗面对的是病人,相当于医患关系,求医问药,关系不平等;心理咨询在沟通的前提下面对的是正常人,关系是平等的。

有关于SST的12条经验:

1.要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只有一次共50分钟的时间力求有效。

2.不要野心太大;一次咨询只解决一个问题,咨询目标很重要

3.鼓励病人情感的流露;情感流露是为了暴露欲望,由情索欲。人都是为了情欲两字活着,当你的负性情绪出来的时候,要知道背后有着怎么的“欲”,哪些需要没被满足。心理咨询的目的是知道他想要什么,使求助者的需要能够被满足。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和社会需要。按照马斯洛的层次理论,需要又分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心理健康的人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诉求(欲),心理不健康的人表达的是自己的情绪(情),是被动的,而我们鼓励他情感流露是让他主动的去宣泄,变被动为主动,能够驾驭自己的情绪,体现的是一个人的意志行为,这跟被动发泄不同。

心理咨询学的就是语言,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情)和诉求(欲)。欲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观察到的情来寻找他的欲。当我们找到求助者的欲的时候就没必要再追了,因为欲后面跟着的是动机、是支撑着每个人走到今天的动力。

一个心智成熟的男人白天工作很累回到家,直接对妻子说我今天很累;一个心智不成熟的男人白天工作很累回到家,不会用语言表达,可能会说自己难受,成熟的妻子读懂了他的诉求让他休息,不成熟的妻子读不懂他的诉求让他到医院检查;不成熟的男人还可能在自己难受的时候不但不说出来,通过转嫁的方式让对方也不舒服,直接问道“这么晚了你为什么还没做好饭?”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指的是心智的成熟度。

4.谨慎地积极(指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并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症状就像病人的拐棍,离了婚的女人一遇到痛苦就想“都是那个王八蛋造成的”,这种防御方式能给她带来力量支撑她坚持住,如果不再恨他的老公就没法活着了,因为她不会其他的应对方式。防御就像皮肤、就像军队,是保护我们心灵的机制,不能没有。

那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防御机制呢?是她缘木求鱼、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造成的。21岁的女大学生到现在还认为7岁时她妈妈当众打的那巴掌造成了她的自卑,把所有的成绩不好、失恋、不如意都归结为她妈造成的。“对妈妈的恨”就是她的拐杖,像那把剑,使她在不如意的时候忍不住到船上 “刻舟”处寻找14年前的剑。

刻舟求剑采用的是缘木求鱼的方式,她知道可能找不到但又不得不去找。我们用谨慎的积极去帮助她。看到她在树上钓鱼,至少要做到不能脱鞋上树跟她一起钓鱼,慢慢等到时机成熟了再拉她下来或者把树砍倒。切记不能直接把她拉下来,如果太快没有了树的支撑,她连鱼都不钓了会很麻烦。

80年代的时候,有个气宇轩扬的小伙子到天津找知名教授治疗同性恋,半年之后弓腰驼背的回来了。同性恋治好了,他不再喜欢同性了,但是治疗并没有保证能让他喜欢异性。他同性异性都不喜欢,变成了无性人,这比同性恋可怕多了。

同理,让一个上网成瘾的孩子不喜欢上网容易,但是让他不喜欢上网以后喜欢学习确实很难做到的。如果一个孩子既上网成瘾又热爱学习,恐怕不会被家长认为有问题。一个上网成瘾的孩子背后是因为他不爱学习,如果治的不上网不学习,孩子恐怕废掉了。现在存在的戒网中心把孩子的网瘾戒掉了,也就是把拐棍撤掉了,但是没有出现替代物,使得孩子连路也走不了了,这是最主要的问题所在。

5.不要过分重视诱因;物质世界、物理学的思维方式:一个果是由一个因导致的;后现代人文、心理世界的思维方式:一因多果,一果多因,消除了一个果或者一个因,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采取用果索因(果在前因在后)是为了防御。一个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早恋了,这是家长找的原因,我们要帮助他找到第N-1个原因,而不是只局限在这一个因上。

每个人都在犯的三个错误:

①单一归因:一个感冒的人可能因为生物原因(基因某段有缺损)、心理原因(压力大免疫系统弱)、社会原因(没人提醒了)造成的,而不仅仅是着凉了。一个孩子学习不好了,可能真的不是他不用功,要接受孩子不聪明这个事实,没有接受就没有改变。那些接受了孩子不是很聪明的家长往往会把孩子教育的很好。夸孩子的努力不夸他的聪明。

一个焦虑情绪的人过来咨询,他肯定会为自己的焦虑找到理由,可能说因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我们对社会因素要从四个方面考虑⑴社会事件⑵人际关系⑶生存环境⑷道德习俗

②逻辑错误:有A一定有B,A是B的充分条件 ;无A一定无B,A是B的必要条件。来访者把必要条件当做充分条件来用,比如没有钱一定不幸福(钱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但是有钱了就一定能幸福吗?(钱不是幸福的充分条件)

③因果颠倒:记住四句话⑴詹姆斯:一个人不是因为悲伤而流泪,而是因为流泪而悲伤⑵日本多湖辉:一个孩子不是因为厌学才学不好的,而是因为学不好才厌学⑶一个孩子不是因为上网成瘾才有心理问题的,而是因先有了心理问题才上网成瘾的⑷一个问题不是因为多难才解决不了的,而是因为解决不了才变得困难的。同样的工作每个人感受到的难易程度不同。一个问题你解决不了了不是因为多么难,而是因为你多么的“笨”,这个笨不是智商有问题,而是取决于你的思维方式。不要关注为什么产生了问题,而是关注是什么在维持着问题一直存在,把思维方式由先后转变为同时。

让来访者意识到这三个常犯的错误归因方式,有助于意识扩大性自我探索。

6.把事实性查询(提问)控制在最低限度;不要关注事实,实际上没有真实,只有描述的真实。求助者讲的故事都是在讲记忆,记忆是基于当下的建构,它是不准确的,所以我们不关注他讲了什么故事,而是关注他是怎么样讲的这个故事,尤其要关注讲故事时所伴随的情绪,情绪反映了背后没有被满足的欲望,情绪就像拐棍,我们帮助他找到替代的方式来起到拐棍的作用。

一个人所讲的和另一个人所听到的完全是两回事。为什么说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理”是指客观事实,其实不存在,存在的是描述的事实;而情是一种体验存在于当下,这个是真实存在的。同一个故事,这个女人每次描述的都不完全一样,我们关注的是差异,不妨问问别人或者她老公是怎么认为的。

时间没有逻辑关系,我们要教给来访者跳出来,能够站在未来看现在,问问这个焦虑的人“三天之后我见你会怎么样呢?”“现在你的焦虑和刚进咨询室那会儿一样吗?”“十年后会怎么看现在的自己?”充分调动和挖掘来访者的资源,打破他刻板的思维方式,松动强迫性重复。

空间上“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在山外才能看到山的全貌,你长啥模样我比你更清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比你更了解你。只要求助者真的相信了,就会去无条件执行,在两次咨询之间的作业连催三天,再坚持不了就脱落了。

一对父母认为孩子有问题过来咨询,李老师让他俩每天写日记记录孩子的情况,通过他们的眼睛了解孩子,其实目的是促进夫妻两人的沟通,增进他们的感情,触发他们对孩子的动情点,家就像船,先让船稳定下来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从国家到小家到个人,稳定是最重要的,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

你可能感兴趣的:(研修第四讲SST一次性心理咨询(上)--2018-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