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

没有预设相见,却在巴彦浩特镇府南街A段-206号“八骏马鞍馆”见到了曹格别立格。他是从他的小菜园赶过来,一身休闲,微笑很轻,风华内敛。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1张图片
曹格别立格  阿拉善盟收藏协会副会长

走进藏馆,但见墙面上整齐地挂放着四五十副种类各异的马鞍,甚至连床的两侧也码满了鞍子。靠墙木架上则被各种挂像、铜器、藏书和民族用品占满,展柜里整齐摆放着各类藏品,琳琅满目。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2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3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4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5张图片

说起马鞍,曹格别立格如数家珍:“马是游牧民族重要的交通工具,马鞍是最重要的一件马具,也最能体现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爱好。好的马鞍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极具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好马配好鞍,马鞍的制作非常讲究,马鞍的构件有几十个,包括木架、蒙皮、马镲、马镫、马禅、稍绳、马鞭等。”曹格别立格告诉我们:一副好马鞍的装饰极为讲究,价格甚至要超过一匹宝马的价格。

曹格别立格是阿左旗伊克尔苏木人,生于1969年的他曾是伊克尔苏木学校的教师。说起收藏马鞍,他说:“可以用‘机缘巧合’四个字来形容。”

2005年冬季,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朋友请他去家中吃饭,刚走进朋友家,他就被两副颜色鲜艳、做工精巧的景泰蓝马鞍吸引得迈不动步。“我从未见过如此精致又古老的马鞍,这对于当时喜欢现代风格的我是一个不小的震撼。”曹格别立格说,朋友看他很喜欢这两幅马鞍,低价卖给了他,当天,他就把两副马鞍带回了家,仔仔细细认认真真观赏着,思绪中远久时代的生活情景映现于他的脑海,从此,他便迷上了马鞍。

第二年开春,曹格别立格和家人商量后决定骑着摩托车走进牧民家中收购马鞍。那时,他自己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 他说,清早四点从家中出发踏上他的第一站——腾格里沙漠腹地的伊克尔哈什哈苏木,没有现代的GPS手机,一天最多时要跑上七八百里路,他仅靠朋友送的地图缓慢驶入沙漠中……出去是有目标的,到一家能收则收,收不上就赶往下一目的地。下去一次最多能收到十几副马鞍。这一年他收了二百多副马鞍,但绝大部分都卖了出去,有的卖到了包头、呼和浩特,有的卖到了青海、甘肃。

“起初因为经济原因,我会不定期将收购的马鞍卖给其他收藏家。但朋友却提醒我马鞍、马具等都是阿拉善的文化,如果出现断层,那阿拉善的马鞍文化谁来传承?”曹格别立格说,朋友的提醒让他醍醐灌顶。“自己的女儿现在也非常喜欢这些有关‘马文化’的事物,经常缠着我给她讲蒙古族游牧民族的历史。”曹格别立格说:前两年,一位外地富商出1000万购买他收藏的所有马鞍,女儿第一个反对,告诉他阿拉善的文化不能流失。  现在,曹格别立格也时常为卖出去的马鞍感到可惜。

“阿拉善蒙古族马文化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马鞍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阿拉善马鞍以选材讲究、乘坐舒适、结实耐用、做工精致而闻名,形成了其独特的风格。当时阿拉善不少牧民家中都有这种做工精巧的马鞍, 有阿拉善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文化,有的马鞍做工非常精美,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曹格别立格笑着指着藏馆里摆放的马鞍说:“这些都是精品,有一副景泰蓝鞍子低价出手,过了几年,我又花五万元的高价收了回来。现在别人掏多少钱我也不卖 。把阿拉善马鞍的精品留住,展示出来,也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尊重。”

曹格别立格不但是马鞍文化爱好者,还是民族、民俗用品的爱好者。他喜欢美的东西,完全不是为了投资赚利或仅仅满足内心的喜好。许多朋友说他:曹格别立格宁愿把钱花在购买艺术藏品上,也不愿过一种奢侈的生活,他的生活理念是朴素的,沉静的,因此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艺术鉴赏和收藏事业上。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6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7张图片

曹格别立格说他是在摩托车上度过了十年。十年,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可平淡度过,也可与众不同。而曹格别立格则用十年的时间走遍了阿拉善27万平方公里,30个苏木镇,周边地区到过银川、民勤、武威、兰州、青海、天水、伊盟、呼市、包头、北京等地,收藏了千余件马鞍、马具等蒙古族传统用品,成为阿拉善地区收藏马鞍最多的人。

曹格别立格在阿拉善收藏界属于起步晚、收藏丰富的藏家。现在他的收藏已经形成了马鞍、马镫、蒙古刀、银碗、茶壶这几大类,其中仅马镫就有200多幅。说起马镫,当然最得意的还是他从阿拉善左旗三道湖庙上收到的一副麒麟铜马镫。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8张图片

“最初我只是收马鞍,后来不断有牧民拿出过去用的铜火盆、茶壶、奶桶问我,这些东西要吗?这样我又把这些东西也收了下来。我搞收藏,我的父母和妻子都非常支持,那些东西多数是富贵人家传下来的,收藏来,就等于富贵到了我们家。”曹格别立格说。

曹格别立格藏品丰富的一个秘诀就是,价格给的好,舍得出价,只要他看上的东西,多少钱都愿意买下来,这样人们都愿意把东西卖给他。他说,现在他很少骑摩托车下去收了,藏品几乎都是别人送上门的。曹格别立格说:现在他收藏的目标主要以马鞍和阿拉善民族民俗用品为主。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9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10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11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12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13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14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15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16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17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18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19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20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21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22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23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24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25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26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27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28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29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30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31张图片

  “收藏的马鞍越来越多,如何存放、在哪儿存放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曹格别立格带着我们来到了他的藏品库房。马鞍存放过久容易生虫,只能用铁架搭起,半个月清理一次。前几年他的家中丢失近15万元的民族古董,现在他只能每天待在家中保证这些古董的安全。“我希望这些马鞍能在博物馆长期展出,既能传承民族文化又能确保它们的安全。”曹格别立格说。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32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33张图片
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_第34张图片

马鞍文化历史悠久,曾经是蒙古族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曹格别立格说:“阿拉善马鞍种类丰富,形式多样,在工艺方面有很多讲究,以景泰蓝马鞍最常见。”因为常年收藏马鞍,曹格别立格不仅熟悉各类马鞍的特点和工艺,为了更好地收藏和妥善保管收来的马鞍,他还向老一辈学会了破损古老马鞍的修复技艺。他说:过去阿拉善的马鞍都在北京和张家口定做,最独特的地方在于鞍头比别的地方的鞍头小,一看就是阿拉善的马鞍。

现在,曹格别立格不仅收藏马鞍,还收藏了很多种有文化价值的民族传统物件 。分别展放在阿拉善十多个展厅中。采访中,曹格别立格向我们说起了自己的理想,就是想开一个马鞍博物馆,把精品马鞍集中展示,让喜欢游牧文化的人们到阿拉善更方便欣赏马鞍文化,为更多的有识之士研究和硕特蒙古族传统文化提供实物。我们期盼曹格别立格的愿望早日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别样的视角呈现“马鞍”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