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小学数学“数学素养”研讨会听课体会

第一节课是河套中心小学罗雪峰老师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罗老师先用动画演示了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整节课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最开始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来探究长方体的特征,之后上台进行展示,这时罗老师的评价语言特别到位:会研究、会交流、会倾听都是好的学习品质。老师精准的评价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和表扬,老师应该恰当的使用评价语言,而不是仅仅说:你真厉害,你真棒,太聪明了,这些意义不大的语言,这些都是我上课时需要注意的。在学生表述不规范时,罗老师会及时纠正他们的说法,并适时在黑板上将学生用的一些数学方法写出来。在学生数长方体的棱时,罗老师提示他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当学生展示完,得出结论后,罗老师又带领大家一起回顾探究的过程,将长方体的特征在黑板上板书出来,一是总结了这节课的核心内容,二是加深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印象,为正方体的探究打下很好的基础。接着提出问题:一条棱可以确定一个长方体吗?两条棱呢?三条棱可不可以?最后得出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可以画出一个确定的长方体,由此自然而然的引出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又通过变换长方体的放置方式,让学生知道同一个长方体放置方式不同,长、宽、高也有可能不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时,罗老师就完全放手给学生,有了前面长方体特征的探究,学生很容易就得出了正方体的特征。由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之处?得出了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接着又用集合圈表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后面又让学生做了练习,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内容。整节课,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特别多,老师只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规范表达、总结主要内容,也充分利用了课堂生成资源,充分重视了数学活动经验的形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第二节课是河套中心小学刘姿彤老师执教的《观察物体》。先是一个物体从多个方向观察,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小正方体)摆一摆,看一看,探究图片中的孩子看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并引导学生注意:同一物体观察的方向(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可能不同。提出问题:为什么同一方向观察时,老师和你们看到的形状也不一样?由此强调观察物体时,视线要垂直被观察物体的表面。接着让学生将学到的观察物体的方法运用到更复杂的图形中去,找出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并描述观察到的图形形状。刘老师在学生做题之前先让他们找关键词,再利用学具(方块纸片)摆一摆从前面、上面、右面看到的图形。在学生上前展示、描述之后,老师又用动画演示了一遍,是不是有些不必要?接着让学生从前面观察三个物体,并画出观察到的形状,在发现学生只画出了最外边的轮廓时,老师强调了画图的规范性。又让学生观察画好的三个图形,再换成从右边看,画一画,从中发现了什么?老师在这个地方提出的问题不明确,学生回答不出老师想要的结果,在这个地方浪费了很长时间。最后又带着学生回顾了整节课的内容。整节课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从多个方向观察一个物体到多个方向观察多个物体,从看一看、摆一摆再到画一画,一步一步带领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

观察物体

不论是校内还是区内的课听了不算多,也不少了,每次都感觉其他老师的课上的很好,却真的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他们的教学设计为什么是这样?这个教学环节在这节课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不是今天年级主任王剑老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这些年轻的老师可能还要很长时间才会注意到这些重要的问题,这些可能也真的需要有资深的老师帮助我们进行深度解读,当然自身的思考也不能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新区小学数学“数学素养”研讨会听课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