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英雄谁是英雄之五代帝王评说(六):英年早逝的周世宗柴荣和赵匡胤是结拜兄弟吗?

说英雄谁是英雄之五代帝王评说(六):英年早逝的周世宗柴荣和赵匡胤是结拜兄弟吗?_第1张图片

        网络史学家写的东西,很多把传说和正史掺杂在了一起,让不熟悉历史的人真伪莫辨。

        但是,如果熟悉历史规律,就会自觉把一些所谓的史实归于传说。比如最近在度娘上看到的宋太祖赵匡胤和后周世宗柴荣是八拜之交的说法,就很有可能是宋代文人为了扬赵贬柴造出来的谣言。

        根据《旧五代史周世宗纪》的记载,赵匡胤发迹于柴荣初当皇帝后的高平之战,当时北汉勾结契丹大举进攻,柴荣刚刚即位10天,内部不稳,但毅然决定率军亲征。两军在高平对决,周军右翼未战先溃,右军主将帅骑兵败逃,沿路还散播皇帝兵败的谣言,右翼步兵也全部投降敌军。幸亏周军中军苦战不退,周将刘词带领援军又及时赶到,最终大败敌军。赵匡胤在此战中“驰骑于阵前,先犯其锋,战士皆奋命争先,贼军大败。”,似乎周军的胜利完全应该归功于赵匡胤的奋战。

        但是,考虑到《旧五代史》是宋人所撰,其中自然有溢美当朝皇帝的不实之词,从高平之战后周世宗的赏罚来看,总共封赏了八个节度使和11个高级军官,其中并没有赵匡胤的名字,从中可以分析出两点:第一,赵匡胤的战功并不像正史中吹嘘的那样大,否则周世宗封赏的时候无论如何要提上一笔,第二,当时赵匡胤在周军中的地位,只能是个中下级军官,离掌握军权还远得很。

        地位相差这么悬殊的两个人,有可能结拜为兄弟吗?

        柴荣能当上皇帝,本来就是个意外:他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侄子,从小帮郭威打理家中的事情,算是个总管的角色,为了解决家里的经济困难,还曾做过茶叶生意,算是在基层锻炼过,对国情民情都比较了解。因为业务能力出色,郭威认了他做养子。郭威被逼造反,留在京都的亲人都被后汉皇帝杀掉了,包括两个亲儿子。而郭威在造反成功后当了三年皇帝就死了,没来得及留下子嗣,只能让干儿子上了位。

        乱世中的帝王,都要靠军功来提高威望、巩固地位。唐庄宗即位后就发动潞州解围战,汉高祖平杜重威,周世宗则是高平之战。一战下来,周边环境暂时稳定,内部建立了权威,更容易推行各种政策。

        在高平之战前,周世宗与五朝元老、文臣之首的冯道有过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帝又曰:“刘崇乌合之众,苟遇王师,必如山压卵耳。”道曰:“不知陛下作得山否?”帝不悦而罢。冯道是多么小心谨慎的人,要不然也不会历经五朝十个皇帝始终位居高位。连他也居然当着周世宗的面说出这样有损皇帝权威的话,那些一向骄纵的武将估计更不会把周世宗放在心上。

        高平之战大胜后,周世宗借势整军,把高平之战中带头逃跑的大将70多人全部斩首,临阵先降的部队也全部杀掉。然后裁撤冗兵,把精锐集中到禁军,老弱瘦小的放归乡里,从而建立了一支天下无敌的精锐部队,但是也带来了一个恶果:谁掌握了这支军队,谁就成了帝国事实上最有权力的人。赵匡胤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个军队,才有机会篡夺后周大权建立北宋的,这是后话。

        凭借着这支部队,周世宗在执政的短短六年里,就已经为南北一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向北数次击败北汉和契丹军队,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的部分领土;西败后蜀,夺取秦、凤、成、阶四州;南摧南唐,尽得江北、淮南14州,并且初步建立了强大的水军,这才有后世赵匡胤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的底气。

        军事上的成功必然有内政上的清明作为保障,周世宗做过商人,自然了解民情,也比较关心底层。有一次,他去视察宫殿重修工程,发现装修工人吃饭随便用块瓦片当碗,撅根木棍当筷子,当时大怒,认为负责工程监督的内供奉官孙延希失职,下令将其斩首,并免去一批相关官员的职务。又有一次境内某地出现淘金热,官府上奏请示皇帝,是不是要没收老百姓淘来的金子,周世宗否决了这一请示。乱世之中,出世的佛教广为流行,许多人为逃避徭役和赋税纷纷“出家”,大量金属被用来铸造佛像,致使铜价上涨,钱币奇缺。周世宗采取抑制佛教、打击寺院经济的措施,禁止私自剃度出家,“废寺院凡三万三百三十六”。在他的治理下,中原经济走上了恢复元气的道路。

        柴荣刚即位的时候,曾经豪言道: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可惜上天没有给他三十年的时间,即位六年后,他因病去世。但是,在他的努力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态势已经形成,周朝已经成为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中原王朝,南唐北汉等割据势力只能苟延残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英雄谁是英雄之五代帝王评说(六):英年早逝的周世宗柴荣和赵匡胤是结拜兄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