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不想去上学?
大家好!孩子不上学,现在好像成了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据统计,中国有近5000万孩子厌学。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甚至研究生,都有辍学的情况。不仅普通学校的孩子,就是世界著名的大学比如耶鲁大学,都有孩子不上学的例子。我一个朋友的孩子,从小到大非常优秀,初中就去了新加坡,参加各种活动,演讲,真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最后从新加坡考上了宋美龄的母校,著名的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真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本来是一路顺利要读研究生的,但是读到大四,因为抑郁症,读不下去了,最后休学回国,推迟了半年才毕业。
亚州家庭治疗大会的专家们在交流过程中说,不上学,已经是亚洲家庭的一个常见现象,是青少年咨询中最常见的案例。也是青少年心理治疗专业领域探讨的非常多的问题。
我曾经说过,如果让大家把孩子的问题排个序,大家可能会把游戏排在第一,但是,为什么大家会忧心孩子打游戏的事儿呢,最担心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因为孩子不上学的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打游戏。所以,家长们其实最担心的还是怕孩子打游戏耽误学习。包括孩子的早恋、交友,其实家长担心的都是这些会耽误孩子的学习。
记得海清演得《小别离》中有一段台词:如果你不好好学习,你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你这辈子就完了。这充分反应了家长们对于孩子学习的焦虑心态。那么,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大,施加的压力大
1、 父母无论是小时候学习好还是不好,都对孩子的期望值很大。父母好的,就说我那时候就是靠个人努力才出来的,现在条件这么好,你要好好学习。父母条件不好的,就说,你看我就是学习不好,才这样的,你要好好学习。
2、 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度增大。独生子女,家庭的重点是孩子,孩子的重点是学习,学习的关注点就是学习成绩。一家子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特别关注。
3、 父母自身的焦虑,贫富的差距,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只有这件事儿是一个可以确定的抓手。无论头脑中怎么想,家长们的潜意识中非常笃定的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只有学习好,孩子的未来才有前途!因此,为了孩子的学习,我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二、 学校给的压力大:
青春期早期的孩子面临着小升初、中期的孩子面临初中升高中、晚期的孩子面临高中升大学,哪个坎都含糊不得。在这些阶段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年级排名、班级排名、重点班、还有什么一年一调班。孩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我一个高中同学的女儿,在重点中学,学习非常好,但是一到期末期中考试就焦虑,要跳楼,原因是怕考不了第一。
三、孩子自己的学习动力小,甚至成了负数
1、现在的生活条件真的变好了,每个孩子都可以接受正常的教育。孩子想改变自身命运的动力就小了。人都喜欢轻松的生活。社会不同,学习的动力就不同。吃苦精神已经不符合这一代人的要求了。年轻人追求的是好玩儿。过去的口号是教育改变命运,可是城市里的孩子条件大多数都很好,他们不想改变命运,他们想要的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父母让自己过的生活。所以,如果总是用吃苦、改变命运这样的理念去教育孩子,他本身是无感的,说不到他的心里去。
第二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无论做什么事儿,都是自己内在的动力大了,才会做好!而父母、学校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反而压制了孩子自身学习的动力。所以,越压越反弹。越控制越想反控制。想一想,我们从孩子上小学开始,父母和孩子最多的一句对话就是:作业写完了吗?父母和孩子谈话最多的内容就是学习。体会一下,父母亲一直和孩子谈学习,父母这个角色的情感体验就被掩盖了,父母和孩子之间真正的感悟就被遮住了,父母成了老师和监工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感觉不到对父母对自己的爱,夫妻之间因为孩子的学习问题爆发了很多的冲突。
长期紧张、忙碌、沉重、充满冲突的家庭氛围,不知不觉中就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写下了这样两个信念:学习是一件很辛苦、很痛苦的事儿,学习是爸爸妈妈最看重的事儿。这样的结果会一是导致孩子在心理层面上和学习之间失去良好的情感链接,凡是和学习有关的事情都是不愉快的,学习不是我的事儿。从人性的角度我们都知道,人是趋利避害的,会本能地做能给自己带来愉悦的事情,人都愿意为自己活着和做事儿,如果是在替别人做,这个动力会非常的小。甚至小到负数。负数的意思是,这个事情本来我愿意做,我变得很仇恨做,反而不喜欢。学习很苦、学习不是我的事儿,这两个信念会让孩子本能的逃避学习,小时候有父母、有老师管着,不得不学,因此,小学生的学习状态很多都是磨蹭、心不在焉、马虎、粗心。而这样的学习状态让父母更加焦虑,对孩子的要求就更加严格,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导致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我们家长们现在面临的情况,厌学、沉迷游戏,和家长对着干。
上面讲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学习动力、不想上学最根本的、最深层的原因,但是,我们在前面也反复讲过,从人本主义的角度来说,每个人天生都是愿意融入主流社会的,愿意按照主流社会的要求来做的。所以,孩子们从头脑中是知道应该好好学习的。所以,尽管内心深处的动力不足,也不会易就不去上学。每个真正不去上学的孩子都是有一些表面的诱因的。就好像每年冬天的流感一样,虽然每个人都有可能感染上病毒,但最后爆发的都是有一些诱因的,或者着凉、疲劳、熬夜等等。孩子们不去上学,也都会有一些诱因。
四、案例
下面我给大家讲一个案例,我想,大家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一下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模式和问题,能不能有一些启发。
有这样一个案例,我姑且把她的名字叫刘丽吧。她和丈夫都是国企的员工,挣钱都不多,但是双方父母条件都不错,特别是刘丽的母亲,是一个中学的数学老师,课外带了很多孩子,收入不菲,对他们小家庭的经济支持很大,一家三口的日子还是很宽松的。两个人工作都比较忙,所以孩子一直是姥姥姥爷给带着。两个人上班的地方比较远,只有周末才回到姥姥家,和孩子在一起。很多的城市家庭都是这个情况。姥爷对孩子管得很严,姥姥也一直给孩子辅导数学,刘丽对孩子要求也很严,自己也肯下功夫,周末一直督促孩子学习,不惜自己下功夫把孩子的语文课本研究透,总结出来重点来辅导孩子,她说,我要是去考试,准能考100分。孩子的成绩一直都不错,可惜的是,孩子到六年级时,说是不喜欢学校的老师,就开始断断续续逃学。刘丽非常痛苦,对孩子更加严格,天天和孩子大战,逼孩子去上学,丈夫劝她想开点儿,她也不听,为此和丈夫的关系非常差,丈夫觉得管不了,家里的氛围也很差,居然在外面有了外遇。
上初一后,开始时在普通班,成绩不错,在班里的排名也挺靠前。初二因为姥姥是学校的老师,把孩子安排进了重点班,压力大,全年级排名变化不大,班级排名变化大。没什么朋友。进入重点班以后半个学期,孩子不上学了。表面原因是老师批评了孩子。上初三后,孩子答应初三上学,一直到11月份都没有上学。为了改善孩子的情况,她们也找了咨询师,改善了夫妻关系。这个时期,孩子开始频繁去网吧上网,经常几个晚上不回来。刘丽做了很多工作,孩子总算不出去上网了,也开始陆续上学,孩子提出养狗,家长不同意,认为分散注意力,孩子不满意,认为父母答应支持自己,不兑现。于是又不去上学。采取过措施:参加过冬令营,去医院看过,没说有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