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需要层次”后的思考

        今年暑假学习了梁老师的课,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需要是有层次性的,之前大学的时候接触过这个理论,可惜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今天再次遇到感觉似曾相识,也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个孩子。

学习“需要层次”后的思考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习“需要层次”后的思考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习“需要层次”后的思考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学习“需要层次”后的思考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小李的爸爸妈妈有两个孩子。他的爸爸妈妈带着哥哥在深圳打工,而小李则被留下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年龄比较大,能满足物质条件已经很不容易,更别提精神层面的满足了。

        小李性格比较内向,经常用武力解决问题,遇到问题常常推卸责任,习惯性不完成作业,行为习惯非常不好。

        据我分析,他的内在资源有:1.有胆量反抗权威。2.努力寻求关注。3.有信心,有热情,有自己的想法。他的外在资源有:1.小李有一个在师范学院工作的小姨。2.爷爷奶奶对他很支持。3.孩子能够看到父母努力工作,有榜样作用。4.父母在城市打工有开阔视野的机会,能带给孩子更多资源。

        小李的需要,就像梁老师说的大部分是爱与归属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但并没有得到满足,一般孩子的父母就是给孩子邮寄一些钱、吃的或者是玩具,也就是用生理需要来代替其他需要。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作为父母当然会很想陪伴自己的孩子,但现实生活中有些情况不能满足,导致有些孩子精神层面得不到满足,影响他的行为上与其他孩子有一些不同,甚至有些极端,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我知道这些孩子实际上并不是自己的本质有问题,而是经过大环境的影响,比如家庭,比如社会,才导致了他们的行为与其他孩子有异。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应该促进孩子对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的支持。也就是说应该多给他一些肯定的言词,一些小礼物,力所能及的一些服务,多一些身体的接触,比如拍拍头,摸摸肩,摸摸手,多一些沟通的时间,弥补他们在家庭和社会上遇到的缺少温暖的条件,甚至可以说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的稳定的环境。同时我也把学习的链接发在了家长群中,把这样好的资源分享给大家。

      在以后的工作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也明白了应该如何去做。再次感谢梁老师的分享,感谢互加计划的老师们给了我这样一次好的学习机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需要层次”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