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上海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对上海的好感似乎从孩童时代就开始了……

      儿时同村玩伴的姑妈嫁到上海,回娘家省亲时,总会带几罐上海麦乳精。大人舍不得吃,放在铁罐中化了,结成团。趁大人不在家,取出与我们同享,虽然有点炫耀的成份,不过那又香又甜的味道是那个年头难得的美味。

      上小学时,学校众多老师中,其中两个女老师也是上海的,下放知青,带过我课的戴老师以严厉出名。那时候,她们是焦点和楷模。妈妈们遇到争辩不清的问题时,总会去请教她们,很有些威望和值得信赖的意思。

      大哥是家里的老大,大我9岁。1993年,大哥24岁,一人去上海打工,每年只回来一两次,但每次都会带回他的上海见闻和好吃的,那时候没有电话,只有通过书信传递信息,大哥一般会在信中告诉家里人回家的日期。于是在那日期的前后几天,放学时我会一天跑几趟到村口,急切地等待,直到大哥回来。第一次吃到广式月饼就是大哥带回来的,另外印象比较深的是大哥总和我们说上海人看不起安徽人。随后几年我也上高中了,大哥会经常写信鼓励我要好好读书,还给我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只手表和第一双皮鞋,尽管穿上走不好路,但还是充满了新奇和新鲜,有些得意。可是大哥的鼓励没能换来我的刻苦,成绩平平,最终只考上了一个大专,想起很是惭愧!2008年,大哥四十岁,在上海十五年后回到老家创业。

      在大学毕业后第三年,源于对合资企业的待遇期望以及童年对上海积累的好感。我进入了一家总部在上海的合资企业的安徽分支机构工作,上海人对待工作的认真、细致让我非常认同。偶尔到上海出差,对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也暗暗点赞,在这家企业一干就是十六年,成家、买房、育儿。接触上海人时间长了,我这个安徽人、农村出身的人,偶尔也会冒一两句“洋泾浜”,似乎渐渐有了一点上海人的影子,有时候在超市、在车站也被人家当作是上海人。不过,在工作中,也印证了大哥当年说的话,上海人骨子里看不起安徽人,也看不起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人。

      今年,我四十一,进入一家台资企业工作,总部也在上海。由于先要在总部呆半年,才得以近距离的了解上海。说是上海,其实也是以前上海的乡下,不过从一些小的事件中,可以一窥沪上风土人情。一次散步,偶见一小区名曰“**恬苑”,恬:安静,坦然,淡泊名利。有些小资的味道。恬的音:tian,暗合上海人的口味偏好。总之,我觉得这样的小区名字甜甜的,嗲嗲的,这样的字用在小区名称上的事绝不会在安徽出现,呵呵!

      又一日,看到上海市“新七不规范”:马路不乱穿,车辆不乱停,垃圾不乱扔,宠物不扰邻,餐食不浪费,言语不喧哗,守序不插队。默默对照了一下我们合肥的市民“八不”,大部分相同,其中“言语不喧哗”、“宠物不扰邻”是我们合肥没有要求的,我觉着这一点也体现了上海对市民的文明行为要求体现了不打扰别人的理念。记得刚来上海时,我无意识的说话声有时候也让同事对我“刮目相看”,让我很是尴尬。经过几个月的培养,现在有时候打电话给别人,对方还提醒我声音大一点,否则听不见。哈哈!

    当年的小学老师们现在也回到了上海。大哥,我,还有更多的人也终将是上海的过客。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所以,无论他乡再美,我们终归还是要回到故乡。然而我们都曾经在上海拼搏过、奋斗过,洒下过汗水,甚至泪水!见证了上海的旖旎和奇迹!

    上海也好,家乡也罢。其实无论在哪,只要勇往直前,青春无怨亦无悔!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