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述︱36岁职场中年人跨界转行,为什么会成功?

前言:

之前我跟读者朋友们分享了半年多以来的经历,很多人都对我的职业选择以及转行经历很感兴趣。今天我就跟大家聊聊我转行的原因及成功的要素。

请大家重点关注我讲述的这3个问题:

问题1:未雨绸缪,提前思考你的职业发展问题——帮你打开思路,着眼未来。比如,30岁时思考35岁的发展,35岁时思考40岁的样子。

问题2:以终为始,做最正确的选择——帮你解决“转行”还是“不转行”,以及“怎么转行”的问题。

问题3:从想法到行动,跨界转行成功的4大要素——帮你把转行从“点子”落地成“现实”。



正文:

我上一份工作是在金山办公软件做产品运营,现在的工作在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助理。在我中年时,我成功跨界转型了。

坦白地讲,我在金山办公软件工作近10年,做产品运营工作也超过7年。我在公司内部转岗,或者到其他同规模公司找一个类似岗位的“饭碗”并不很难。天大地大,总有我“容身”的地方,那我为什么还要选择难度更大的“转行”?

未雨绸缪,提前思考你的职业发展问题。

大约在我32岁时,也就是2015年,我开始深入思考我的职业发展问题。当时我面临的情况是,产后回归工作,遇到大多数女性都会遇到的职业瓶颈,我想不到自己未来几年的职业发展在哪里,更想不到40岁以后自己还能做什么。即便是当时,在网上随便一搜,也能找到类似“华为清理34岁以上老员工”、“百度员工平均年龄26岁”之类的引人焦虑的话题。于是,从那时开始,我已经在思考未来的出路了,只是一时半刻并没有想清楚、弄明白。

我的故事具备代表性,但不具备普遍性。对一部分职场人来说,他们还年轻,在工作中意气风发,大显身手,还没有遭遇职业瓶颈,这种情况也需要思考未来么?

当然!“你不会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正年轻着”。这句话像一记重锤击打在所有职场人心上,行业飞速发展,环境天翻地覆,新人层出不穷,长江后浪推前浪,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与其等到危机来临时无所适从,不如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25岁时思考,决定了你30岁时的从容。对未来的思考,赶早不赶晚,而且是越早越好!

自述︱36岁职场中年人跨界转行,为什么会成功?_第1张图片

我的未来在哪里,想来想去,不外乎就这2个方向:

第一,现有的工作、岗位、行业,沿着这一领域谋发展,寻求升职、加薪。这条路是显而易见的,但难度相当大。由于我年龄、精力、性别等因素的限制,上升通道越来越窄,我已经明显看到了“天花板”。此时,要么“认命”,像大多数普通人一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么“改变”,探索一个新的、更好的方向,谋求可持续发展。

“改变”和“探索”,这就产生了第二个方向,我希望可以找到一个更好地实现我个人价值的业务方向。我想到了我大学的专业和我儿时的“梦想”。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因此报了法学专业。但大学毕业后,受到就业压力的影响和自己认知水平的限制,我进入公司里成为一名职员。毕业15年以来,我完全没有从事过法律类工作,离自己的老本行相当远。

看着昔日同学们在律师岗位上闪闪发光,我心里特别“痒”。他们有的成为某一法律领域的专家,有的成为某一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生活得体面而自由。我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呐喊,我也想像他们一样。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可以想象,像我这样的,一个毕业十几年的职场人,从0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放弃原来工作中的积累,一切重新起步,显然风险太大了。

我心里也盘算着:一边是平淡无奇的现实工作,轻松,容易,虽不能富贵但也算“安稳”;一边是全新的挑战和未知的风险,跟95后甚至00后们竞争同一个岗位,还有低得可怜的薪水和漫长的起步期(律师行业起薪低,入门苦)……

于是,我的脑子里出现了2个小人,他们经常打架。

A小人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现在很稳定,有很多人羡慕,不能太贪心。”

B小人开始反驳,“有些事你现在不做,一辈子也不会做了。今天是你生命里最年轻的一天,现在是你离梦想最近的时候,此时不追梦,更待何时?”

A小人又跳出来,“梦想又不能当饭吃!人总得现实一点吧?!”

B小人也嚷起来,“你的人生已经过去1/2了,难道下半辈子还想像以前一样得过且过?生命不息,就应该折腾不止。”

两个小人各自都有道理,我确实纠结了好一阵子,直到我看到了“以终为始”这个概念,才下定决心做出了选择。

自述︱36岁职场中年人跨界转行,为什么会成功?_第2张图片

以终为始,做最正确的选择。

以终为始(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是史蒂芬·柯维(Stephen R.Covey)在《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中提到的第二个习惯。书里说,所有事物都要经过两次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

具体来说,“以终为始”就是从最终的结果出发,反向分析过程或原因,寻找关键因素或对策,采取相应策略,从而达成结果、解决问题。它特别适用于我现在的场景——人生中出现重大选择难题,如何针对性解决,作出更合理的选择。

具体而言,在我职业选择问题上,怎样体现出以终为始呢?

摆在我前面有两条路,road A and road B,我能不能马上下决心选一条路,先走下去,边走边改,如果选错了就换另外一条?当然可以,但这显然不是最优的方法。因为未必理性,也未必科学。

更好的方法一定是:我在脑海中先描绘出2种道路终点的样子,看看哪个是我更想要的,勇敢地追随内心(follow my heart)。然后想清楚怎样才能实现这个目标,路径是什么,方法是什么,需要哪些努力,现在还差什么,不足之处怎样补足,最后再按照已经初步成型的规划勇敢地走下去。

心中有了“终”样子,才知道如何去“始”,这就是以终为始。

它告诉我们,当面临重大问题时,我们在采取措施或行动之前,一定要进行“以终为始”的全面分析,从结果倒推出的行动方向和行动方案,再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做出科学的选择,当然也是正确的选择。

于是,我下定了决心,转行去,做律师!

当然,我做律师不仅仅是因为梦想,也会基于理性的深思熟虑。具体而言,律师职业在以下在3个方面非常吸引我:

第一,实现个人价值,可以白手起家。

律师是一个永远能接触到新知识的职业,律师的工作没有绝对重复的时候,每一个新项目都会具有其独特的挑战性。在经验积累中,律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才智和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同时,律师也是一个可以白手起家,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取幸福生活的职业,这非常令人向往。

第二,职业生命周期长。

律师的职业生命长,相对来说,律师越老越值钱,工作时间越长,积累得越多,经验越多,客户基础越好,价值越大。

相比之下,在互联网行业,年过35岁就会面临很多职业瓶颈。而在律师行业里,三十几岁正是律师发展的黄金时期,还有很多律师可以工作到五六十岁。

第三,相对自由。

律所内没有明显的上下级关系,律师是某种程度上的“自由职业者”。而且,律师对个人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对平台的依赖性比起互联网行业小一些。

我特别认同台湾作家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关于职业选择的论述,她说,“选择工作时要选择有意义、有自由的工作。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自由,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在我看来,律师职业就是这样一个有意义、有价值、有自由的工作。因此,我坚定地将律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

自述︱36岁职场中年人跨界转行,为什么会成功?_第3张图片

从想法到行动,跨界转行成功的4大要素

当我在朋友圈“官宣”已经入职一家知名律所、律师梦将从这里启航时,很多朋友祝贺我的“新生”,也有很多朋友羡慕我的“勇敢”。因为我做了很多人想做却不敢做的事——跨界转行。

大多数职场人都会遇到职业瓶颈,人人都希望逆袭突围,华丽转身,却只有少数人才能真正做到。从想法到成功,这中间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隔着“九九八十一难”的艰险。只有想法是远远不够的,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实现皆大欢喜的结果。

拿我来说,以下这4大要素帮我实现了成功的跨界转型。

第一,对目标的渴望度。

目标就像一座大山,矗立在远方。It’s there!登山的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辛苦,各种艰险,会想到各种放弃,各种拖延。只有对目标更坚定的人才有可能克服困难,登上顶峰,这当中需要我们的坚持和毅力。

比如,为了准备法律资格考试(律师入门考试),我在在职的情况下坚持复习了1000多个小时,常常学习到凌晨3-4点才睡觉。

第二,对牺牲的接受度。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当我们想获得一个跨行的新职位,必然要做出一些牺牲,比如,他人眼里安稳的工作,看似还算丰厚的薪水,陪宝宝玩耍的时间,等等。

拿我来说,我早就做好了牺牲的充分准备。一方面,我可以接受律师事务所提供的只是我之前薪资四五分之一的薪水(律师行业新人起薪远低于互联网行业);另一方面,我做好了从最基础的工作入手的准备,比如,贴发票,订材料,我都乐于接受。我在心态上已经把自己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样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向我敞开大门。

第三,家人的支持度。

当我们步入中年,有家有子,他们的支持也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有了“大后方”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可以更安心、更坚定地去追求梦想。

比如,我先生对我转行做律师相当支持,他愿意看到我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人。在我灰心时,他鼓励我“你是最棒的”;在我骄傲时,他提醒我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家庭给了我巨大的温暖和抚慰,让我有足够的力量去努力,去奋斗,并且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自述︱36岁职场中年人跨界转行,为什么会成功?_第4张图片

第四,朋友的帮助度。

我们工作生活的轨迹形成了一个个小圈子,当谋求跨界转行时,我需要从一个熟悉的圈子(互联网产品运营)进入另外一个完全陌生的圈子(律师行业)。此时,来自新圈子的同学们朋友们给了我莫大的帮助,使我获得了能够摸到律师业大门的可能性。

前面提到过,我大学专业是法学,我同学里有很多人都是律师。在我转型求职的路上,他们像灯塔一样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在我犹豫要不要转行做律师时,朋友们一边支持我追梦,一边用律师业残酷的竞争现状“打击”我,让我“想清楚再决定”。

在我参加完法考在等成绩时,朋友们开始帮我联系去律所实习。

当我拿到法考成绩单,准备好简历时,朋友们帮我四处扩散简历,用他们的个人信誉为我做背书,这样我才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面试机会。

事实上,以我的情况,法学本科,非985/211,36岁,0法律类从业经验,这离知名律所律师助理的招聘条件何止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如果不是朋友们的内推和引荐,我会在简历筛选阶段就会被淘汰掉,无法奢望入职的机会。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我的转型才得以成功。但这也只是我踏进律师业的大门而已,这离我想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梦想还差很远,未来路上,我还要继续努力,继续攀登。

尾声:

这就是我36岁跨界转行的故事,希望能对职场中的你有一点启发。写这篇文章不是号召大家都去转型,而是想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无论你是否遭遇瓶颈,无论你是否转型,你都要提早思考你的职场之路,深入思考,理性思考,早早思考。比如,25岁时就思考30岁以后的路,未雨绸缪会让你在面对未来的变化时比同龄人更加从容。

如果你也像我一样,下定决心想转型,那就别去考虑其他因素,一往无前就好了。“最好的种树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无论你年龄多大,无论你处在职场中的什么阶段,只要愿意努力,all in(把自己全面投入进来),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安利完鸡汤之后,我一会还会提醒大家要注意方法。职场转型仅有热情是不够的,你要把目标分解并找到实现方法,比如,实现路径是什么,需要哪些努力,现在还差什么,不足之处怎样补足,需要制定什么样的计划,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谁可以帮我实现目标……尽可能把每一步想到细致,想到完善,你才会更加接近成功。

此外,在努力的路上,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够的。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网状的结构,我们每时每刻都跟外部世界发生着互动和链接。外部给你的反馈和促动也是你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提醒大家,一定要积累更多有效的人脉资源。当你身边更多人喜欢你、支持你、希望你成功、愿意帮助你成功,那你当然就更容易成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述︱36岁职场中年人跨界转行,为什么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