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瞧瞧三班”与“让三班瞧瞧我们”

“你们瞧瞧三班”与“让三班瞧瞧我们”_第1张图片



大家都不愿意接“二”班。

说这“二班”成绩差,纪律差,关键,大部分孩子转不过弯来。名副其实的“二”。这烫手的山芋总要人去接,我这当教导主任的,不身先士卒,也没有别人去冲锋陷阵了,逼于无奈,我接下了“二”班,担任他们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

第一天进教室,我就被乱哄哄的场面惊呆了——上课铃声虽然响了,但大部分孩子孩子教室里疯闹,课桌上,乱七八糟地堆放着书、本子、文具盒,甚至还有吃剩的食物包装袋。一看这场景,我的火气就“腾腾腾”地往上冒,想立刻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但又想:第一次到班,给孩子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实在不好。便按下了自己几乎冲口而出的呵斥。

与我们一墙之隔的,是“三”班,教室里静悄悄的,同学们早已趴在课桌上,做好了课前准备,安安静静地等待着老师来上课。我灵机一动,便叫了一名班级最闹腾的男生。“来,你去看看三班,把三班孩子上课的情况,汇报给班级的孩子听听。”我在教室里,足足有一分钟没有说话,二班同学当然看见是有老师进了教室,慢慢安静了下来,虽然依旧有小声的窃窃私语,有凳子桌椅挪动的声音。他们也自然看见了被我叫出去的孩子,他们有些猜不出我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孩子回来了。我走上讲台。“刚刚,我让王去刺探了一下军情,大家愿意听听么?”教室里响起了一片掌声。“刚刚,我到三班去看了一下,三班的孩子们,比我们强多了,上课铃响,他们都做好了课前准备,安安静静的,而我们班……”他有些不好意思。“而我们班,太闹腾了,我……我最闹腾,以后,我保证……我保证再也不会了。大家监督我!”班级的孩子也低下了头。

接班的第一节课,我原想来一个互动,介绍自己,立规矩的,这一小小的灵机一动,让我改变了主意,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大字“你们瞧瞧三班!”。整节课,我以他们身边的“三班”为例,让孩子们发现隔壁的“三班”——三班如何上课,三班的下课如何课间活动,三班怎样进行早读,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找到自己“二班”与“三班”的差距,找到自己班级的优点,谈谈如何赶超“三班”。孩子们在这样的“攀比”中,自尊心被激活了,他们畅谈之后,一个个表示——决计不给自己班级丢脸,不给自己丢脸,赶超身边的班级——“三班”。

或许是有鲜活的榜样在身边,或许是孩子的自尊激活了班级的能量,开学的第一段时间,“二”班的确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争先恐后地与“三班”攀比——纪律由松散变为严明,课堂由浮躁转为安静,课间,也不见乱哄哄的一团,而是一个个都拿起了书。关键,他们的脑瓜子也好似开窍了,几个老师都说:现在教他们的课,轻松,因为孩子能静下心来,潜入思考了,好像不“二”了。

好景不长,进入学期的中间,孩子们明显有了“疲沓”的感觉——这“你们瞧瞧三班”的宣传语好像不起作用了,班级那种“赶超追”的氛围明显淡化了,甚至,还有的孩子还说:“老师,你让我们向三班学习,累不累呀!其实,我们很多方面都比三班强了!”

这句话,倒是令我深思了。开学初,为了班级的不“二”,我为他们找了一个赶超的对象,这样,会让他们心中竖立起一个零距离的可触可摸的学习榜样,在模仿中、竞争中,自然而然地会激起他们的自尊,班级的班风、氛围也在这种自尊中得到扭转。可这是“一招鲜”,当班级风气、氛围有了改变的时候,也是该改变班级管理策略的时候。

我该怎么办?左思右想,我还是想在“你们瞧瞧三班”几个字上做文章,只不过这次,我把这几个字的顺序变了,变为了“让三班瞧瞧我们”,顺序变了,意思也变了——“你们瞧瞧三班”,是我们学习别人,赶超别人;“让三班瞧瞧我们”,就变为了让别人学习我们,效仿我们,我们从学习者,变为榜样。

还是上班会课。后半学期,“让三班瞧瞧我们”,成了“二”班的班级口号。这“口号”出来,班级又像打了鸡血一般,被激活了。班级的荣誉感增强了,看到孩子们干有损班级的荣誉的事,无论是谁,都会主动地制止;班级的凝聚力提升了,上课更认真了,更在乎每个星期的“流动红旗”的颁发了;“赶超比”的现象随处可见了。他们好像珍护自己一样,珍护着自己的班级,看重班级的这句口号——“让三班瞧瞧我们!”

我告诉孩子们:下次,我们的班级口号可能会改为“让全校瞧瞧我们!”。有的孩子表示压力大:这做不好,被别人小瞧的。听到这话,我心中窃喜——这,可是我想要的效果。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们瞧瞧三班”与“让三班瞧瞧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