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哪吒看中国动画电影

1979年在大时代背景下,一部反封建、反父权理想主义革命者的赞歌——《哪吒闹海》面世。它成为世界手绘动画史上的一座丰碑,而随后的80年代却也是中国动画衰落的分水岭。

40年后的今天(2019.9.1)新哪吒以合家欢动画的形式登上大陆历史票房榜第二名。这是动画作品在国内从未获得过的广泛认可。如今,动画即儿童向作品的偏见能否逐渐化解?应如何看待“国漫崛起”的口号?今后的路又在何方?

跟着哪吒看中国动画电影_第1张图片
《哪吒闹海》(1979) 割肉还母 剔骨还父

纵观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发展,从《魁拔》系列大量借鉴日漫元素讲好故事,却叫好不叫座,无人问津;到《大鱼海棠》众筹,反复推迟上映,有极美作画而无有力剧情支撑;到《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即有画面技术又有流畅故事,但矛盾冲突过于简单;再到首部纯成人向作品《大护法》主题挑战人性和社会的黑暗,但剧情推动和镜头控制有遗憾;接着,面向青年的《白蛇:缘起》带着绝美的中国山水画和武侠内核开启了2019年,但情感转变快,人物塑造依然不够立体;最后,我们终于迎来天时地利人和中《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就... ...

跟着哪吒看中国动画电影_第2张图片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动画对拓展受众的积极尝试。由于历史原因,动画在国内被广泛的认为受众就是儿童,而家长往往只在意孩子开心而非作品质量。市场风险使创作者们选择固步自封,恶性循环。

只有目标受众从低龄向成人、全年龄段的拓展,才能解放对创作题材和故事深度的束缚,才能扩大市场影响力,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漫电影在商业和艺术上的进步与之密不可分。相信随着行业发展,我们将看到更多新颖的作品,走向更细分目标观影人群的道路。

跟着哪吒看中国动画电影_第3张图片

我们也看到,国漫电影在视觉技艺上日渐成熟,剧作也有一定进步。但电影既是艺术品也是工业产品,我国整个产业链的成熟度和产量,以及市场对动画的认可度,恐与世界水平尚存距离。

在跌宕起伏的道路上,《大圣归来》和《哪咤》的里程碑确实让创作者、投资人、影迷备受鼓舞。但是,想让“国漫崛起”不成为空口号,仍需要通过扩大观影人群来扩大市场带来充足回报,需要通过更多动画作品走进影院来培养大众的观影习惯。随着主力消费人群的变化,陈旧观念正在松动,新的时代正向我们招手。

跟着哪吒看中国动画电影_第4张图片

让我们再回到本次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从儿童到老人都可以看的开心的全年龄段合家欢作品,受众的宽容度奠定了其商业成功的基础。在剧作上,它依然难逃人物思想转变突兀的问题,形式上已利用好该有的戏剧冲突,虽然其具有一定可预测性,但这些冲突一起的爆发成功调动起观众的情绪甚至眼泪。本片的核心成就在于打破固有认识,对传统神话大胆、彻底而又成功的改编。那些小问题都会被这创新的光芒所遮蔽。

因为不在颠覆中重生,就在沉沦中灭亡。最后我想谈的,是在近年来大量国漫作品中,一个既让人欣喜也让人担忧的共通特点——依赖传统文化的再创作。

跟着哪吒看中国动画电影_第5张图片

文化想要传承,必需新的作品作为载体。而创作又是不能一味因循守旧的,只有在创新求变中才能获得不竭的生命力。所以这样的作品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发扬、对外输出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动漫题材作品,更易于对青少年产生积极影响。

这是欣喜的部分,而担忧的是,这样普遍的题材选择或多或少仍有规避市场风险的考量,因为共通的常识和文化认同感,会削减观众从零建立认知和移情的困难。毕竟人是需要用两条腿走路的。一条如果是传统IP的创新,另一条则是原创IP的打造。只有原创这条腿自信的跟上来,中国动画电影才能更稳健的迈向远方。

* 2019.8.11观影,9.13首发于豆瓣(彼时不能发文),影短评系列第42篇,将收录于《【影短评】2019年合集》结尾。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着哪吒看中国动画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