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提要
关键概念:脑岛 (Insula)
核心问题:为什么生活中的好人,会变成恶魔?
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欢迎使用音频版,知识全都听得到)
在上一讲中,我跟你分享了我们心理的强大,甚至可以扭曲现实。
今天,我要来谈它的另外一面:现实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来塑造我们的心理。
服从实验:为什么好人会变成恶魔?
在心理学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实验,无疑是米尔格兰姆的服从实验。
耶鲁大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在纽黑文市贴出一则招募普通市民来参加语言学习的广告。
米尔格兰姆教授让前来参加实验的人分别担任“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教师在外屋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则要被固定在内屋的椅子上,负责答题。
米尔格兰姆教授说,有研究表明,惩罚会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
因此,当学生答错的时候,教师要操纵设备给学生电击,并且电击强度会逐渐增加。
担任老师的受试者不知道的是,这个学生其实是米尔格兰姆找来的一个演员,同时也不会有真正的电击。
在实验开始的时候,这个演员较好地回答了问题。
随后,他开始出现失误,于是老师根据实验的要求,开始给学生以电击。
当电击强度达到75伏时,里面的学生开始发出疼痛的叫声。
我在这里补充一句,人体能接受的安全电压是36伏左右,显然实验电压已经超出安全范围了。
当电压达到120伏的时候,里面的学生就说自己好像心脏病要发作了,恳求停止实验。
当电压达到150伏的时候,里面的学生就会发出一声惨叫,失去知觉,不再有任何反应。
通常,扮演教师的受试者会向米尔格兰姆教授咨询,是否可以停止实验。
而米尔格兰姆教授只会说:你必须继续。
如果米尔格兰姆教授连说了三次“你必须继续”之后,教师仍然拒绝电击内屋的学生,那这个实验就正式结束。
现在的问题是,听到内屋的学生发出的各种惨叫与求情,这些来担任教师的普通市民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停止电击?
你可以想象,没有一个人愿意为一点点参加实验的微薄报酬,去虐待甚至残杀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但是,实验的结果却令人震惊。
70%的人会选择不断地电击内屋的学生,直到按下300伏的电击按钮。
而此时内屋的学生看上去,已经不省人事。
你看,居然有70%的人!他们不是极少数丧心病狂的变态,他们在社会上是银行职员,是律师,是杂货店里的服务员,他们遵纪守法,热心帮助邻居、助人为乐。
而到了米尔格兰姆教授的实验室,他们就变成了变态杀手,变成了恶魔。
那你肯定想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究竟是为什么?
社会中的人
心理学告诉你,这当中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解释是对权威的服从。但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心理学教授会有多大的权威呢?显然不合理。
心理学家发现了更深层的原因,也就是第二种解释,那就是我们希望通过服从的行为,能够被一个群体所接受。
如何理解这一点呢?
在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我们每个人更是社会的人,只有在社会的框架里,在群体的归属中,我们才能定义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觉得这一点难以接受,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我们的负面与正面的情绪。
嫉妒、悲伤、愤怒、害怕、羞愧以及孤独,就是我们被群体质疑、抛弃时产生的负面情绪;爱、欢乐、自豪以及高兴,就是我们被一个群体所接纳时产生的正面情绪。
但是你可能要问,因为害怕被群体所抛弃,难道我们就会做出如此伤天害理的事么?
答案是肯定的,你之所以怀疑,是因为你不知道被群体抛弃是对人最大的惩罚。
为了证明这一点,心理学领域有一个重要的实验。
心理学家让受试者来参加一个传球游戏。这个实验是通过人和电脑共同参与的。
在开始的时候,电脑屏幕上会显示两个小人在相互传球,在有些时候,他们会把球传给受试者。
慢慢地,计算机里的这两个小人就只在两人之间传球,而不再把球传给受试者了。也就是说,受试者被孤立了。
心理学家这个时候用功能磁共振脑成像仪来观察此时受试者的大脑活动,心理学家发现受试者的脑岛(insula)开始激活。
什么是脑岛呢?
脑岛其实是我们的痛觉中枢。
举个例子,当你被捅了一刀,你的脑岛就会激活。而当你被一个社会群体排除在外的时候,你的痛觉中枢脑岛也会激活,就好像是有人捅了你一刀一样。
难怪人们会说,当人感到孤独的时候,是痛苦的。
今日得到
好,带你总结回顾一下这一讲的内容。
从有人类文明以来,任何一个个体总是以某种群体的身份出现。
比如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汉族,我是男性,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等等。
我的身份的每一个标签,都是表明我对不同群体的归属。
离开群体,就不再有个体;离开社会的框架,就不再有心理。
好,这就是心理学的第四个公理,即人是社会的人,离开社会的框架,离开群体的影响,忽略人与人的交互,我们是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的。
心理学四大公理
这里,我就介绍完了支撑现代心理学的四个公理。下面,我带你简单回顾一下这四个公理。
第一,基因为我们的心理设置了初始参数。
正如我们常说,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
不从进化的角度去理解我们现在的心理与行为,那么我们的心理学就是不完整的。
虽然传播基因已经不再是推动我们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主要动力,但是我们的思维模式、行为方法已经深深地留下了基因的烙印。
只有了解过去,才能更好地前进。
第二,大脑为我们的心理提供了生理学的约束。
虽然浪漫的文学小说称我们的灵魂有21克,但是科学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灵魂与我们的大脑等重,不存在脱离大脑的心理,只存在由我们的大脑所产生的心理。
所以,有什么样的大脑就有什么样的心理,而心理的全部奥秘都在上百亿神经元的放电之中。
第三,心理具有扭曲现实的能力。
心理学之所以是一门有自己独立范式的科学,就是因为心理学一直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外在的物理世界,另一个是内在的心理世界。
这个内在的心理世界不是对外部物理世界客观的、忠实的反映,它是我们根据基因的烙印、过去的经验、当下的物理世界,以及大脑的约束而构建出来的。
在物理世界中,有的人出身富贵,而有的人出身贫贱。
但是,在我们内心,这个心理世界是美还是丑,是天堂还是荒漠,由我们自己而定。
虽然我可能身处不幸,屡经挫折,但是只要我说,我是快乐的,这就是真快乐,真幸福。
第四,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正如《蒙娜丽莎》画里的每一个原子都平淡无奇,我们大脑中的每一个神经元的活动都十分简单和单调。但是,正是这些简单的电活动以上百亿的规模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的心理世界。
同样,我们每个个体的简单行为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我们纷繁复杂的社会。而这个社会,又反过来定义了我们的每个个体。
所以说,不存在独立于社会与群体之外的个体,也不存在不受社会和群体影响的心理。
只有把我们的行为放入到时代的潮流,社会的期许以及群体的规范的背景下,我们才能理解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才能认识真正的自我。
课后思考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听完最近7讲,你已经搭建起心理学的基本框架,你对心理学的认识有什么改变吗?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看法。
到今天听完了7节课,先学了直觉思维、自我为中心思维和机械思维,在学习过程中联系实际分析生活中都有哪些直觉思维、哪些自我中心思维,有些思维确实是根深蒂固,如果没有分析就不晓得原来程序化自动化的思考方式就是直觉思维、自我中心思维和机械思维在起作用。心理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讲的是自证预言,你心理想的是什么样子,那么现实就会朝着你想的方向转变甚至变成现实。自证预言在方方面面存在,物理世界影响心理世界,心理世界反作用于物理世界,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在心理学的四大公理上,第一大公理基因为我们设定好了参数,后天的环境可以不断完善。大脑是心理的物质基础,心理具有扭曲现实的功能,现实可以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来重新塑造自我。运用好四大公理可以为解决生活中的很多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