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感悟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真正为学问而学问的人,永远觉得自己还不充实,生怕赶不上,唯恐丢失了什么,还要改进,这不正是强调要继续学习嘛。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孔子一生求学不辍,曾经出国向老子等高人学习;听见别人唱歌好听,必定使人家再次演唱,并跟着唱和学习;甚至年老时,还想祈求上苍加他数年,五十以学易。而身处当今学习型社会,孔子好学不倦的精神更值得我们推崇,尤其教师,这是个特殊的行业,接受继续教育更有必要。一次大学充电就想终身受用已成了历史,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教育对象的不断变迁,陈旧的知识早已落伍,当你对学生再说“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呢”,学生就会笑话你out了,难怪以“根叔”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校长都急着学用网络新语、杰伦歌词来与学生们套近乎呢。终身学习已由观念变成了必须,要么学习,要么被淘汰,学习的速度跟不上变化的速度,也将被淘汰。

学如不及,求学问要随时觉得不充实,以这样的精神还怕原有的学问修养丢失。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情,懂了一点就心满意足,结果就只能是退步。当有人抱怨假期被继续教育吞占了,我却感觉畅游书海比游山玩水更有意趣。当有人抱怨每天工作八小时太累,闲暇时间不想再学习了,我的身边却悄然兴起了“8十1”团队,每天都要在工作之余充电学习1小时。当有的中年教师,事业有成,家庭稳定,就有点不思进取,没有了奋斗的方向时,我就常想起曾国藩说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学习,不与时俱进,怎么驾驭了课堂管理好学生,我们要学习孔子这种不间断地求学的精神,要及时清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抛弃旧的知识,争先恐后地引进源头活水。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一个真正做学问以天下为己任的君子,只考虑事业学问而不考虑吃饭,只担忧事业学问不担忧贫穷。身为教师更应该具备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理想是其献身于教育工作的根本动力,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理想也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如果把人灵魂的归宿归结为三个地方---天堂、地狱、人间的话,教师的心灵无疑应在高高的天堂。

三个垒墙的工人,只有那个梦想要建一座世间最漂亮房子的工人最终成为了建筑师,只是把垒墙当做垒墙的人注定只能泯然众人矣。教师也要有自己的理想,把工作当做事业而不是职业,当做自己实现抱负的平台而不是谋取物资的手段。只有将教书育人作为一种职业理想的人,才能将教育视为一件快乐的事情而全力以赴。

事业心强的教师必然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心,教师之爱应该有三个阶段。一是教师爱学生,时刻以生为本,爱之深,计之远,陪伴学生一起成长,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为他们解压,为他们祝乐,是他们的精神导师和生活朋友。二是学生爱老师。正因为老师的付出,才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依靠。他们会当面爱戴你,背后维护你。三是学生爱学生。有了教师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会变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当仁不让于师”,会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断努力,最终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的人。

当然教师这个对全人类有着特殊作用的特殊人群,也得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生存,根本就不能游离于社会之外,他们具有与其他社会人一样的社会属性,免不了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以及俗事杂务。但有了职业理性的教师不会为之而苦恼伤身,反而不减其对事业的积极性。正如孔子提倡“不耻恶衣恶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精神上的富足远比物质上的殷实更令人享受。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的心胸永远是光风霁月,像春风拂面,清爽舒适;像秋月挥洒,皎洁光华。内心要保持这样的境界,无论得意的时候或艰困的时候,都是乐观的,但不是盲目乐观,而是自然的胸襟开朗,对人没有仇怨。小人永远觉得别人对不起自己,社会不对,什么事都对自己不利,心里始终忧愁烦闷痛苦。

教师要活的单纯,心胸宽广,坦坦荡荡,无私无畏。因为本身的工作压力就比较大,如果再把一些无谓的闲事升官、晋级、涨工资牵挂于心,必然会劳心费神,戚戚不已。要像孔子那样有坦荡胸怀、乐观心态。小时家境贫困,他不沉沦努力求艺,故多能鄙事;困于陈,他讲道作歌;畏于匡,他坚信“天之未丧斯文,匡人其如予何”。所以无论岁月时光如何流转,无论地位身份如何变迁,无论名声威望如何高显,于漪老师始终以真情打动人,魏书生老师坚持以科学领导人,李镇西老师永远以民主说服人。教师,当你拥有了自己的职业理想,醉心于学习,你就会坦荡磊落,目身外物为虚无,视浮名利为空气。不会为一时的得失而耿耿于怀,不会为一己的荣辱而难以释情。天高云淡,风清月白,你便有了自己的一片精神天空。

学习知识,追求理想,笑对生活。《论语》如一盏明灯,穿越千年,驱散阴霾,我们的生活因《论语》而清亮温暖。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