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钟让你明白“为道日益”“为道日损”

老子在《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一般人的解释是学问越学知识越多,道行越修欲望越少。

这样理解还可以,但是太肤浅。

我们先看《老子河上公章句》,对此解释是

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

道谓之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

学与道就好像阴阳一对矛盾共生的关系。

我们作为社会人,要学会礼仪、政治、法律,与不同的人相处,不免有智巧的心机。

我们作为自然人,又不能扭曲人的真情实性,我们都想保留赤子之心,像朴树那样保存自我。


从认识论来说,

“为学”与“为道”是老子提出两种探索世间万物的方法。

在道家看来,人间的“学问”、“智慧”分为不同层次。

庄子把知,分为大知与小知,大知闲闲,小知间间。

文子分为下学、中学、上学。

淮南子更是详细清晰地分为,俗世之学、达人之学、圣人之学。


认知与智慧有层次的差异,有境界的高低。

第一层是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直接感知外在的世界,获得感性的经验。

例如,人知道火焰是热的,冰雪是冷的,水是流动的,大地是坚固的...

只要人的六根没有残疾,人人都可以获得感性知识。


第二层是通过人的意识、明心去认识万物的法则和规律,这是为学的阶段。

我们从上学到工作,一直都是为学阶段。

勾股定理、牛顿三大定律,英语的语法...我们为了考试,考了升职加薪,都在为学。

为学的智慧,是通过学习知识而得来。

为学只能使人认识有限的现象世界。

但是不能否定为学的意义,为学对于发展科学,提高生产力发展,解决人的生存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轻视为学,在近五百年已经吃了大亏,不可不慎。



第三层的认知,就有点玄了。

道在《道德经》里是世间最高存在,无形无相,不能用有限的语言思维,蠡测那无限的大道。

人通过排除“前识”、“涤除玄鉴”、“损之又损”的直觉观道。

前识就是放下我们所认识的惯例、信条、框架,对个别事物的经验,甚至净化纷杂的欲念。

体悟大道,领悟对的道灵性认知,这就是“为道”。

为道不是为了获得知识,反而是为了“无知”,摈除杂念忘掉知识,体会到的与道合一,是觉悟。

为道是探索更深的精神世界,漫游阴阳未分的世界,让精神彻底释放遨游。

为道可以使人体验无限的道。


道家的“为学”所探索的是科技理性得以控制认识的世界,叫做科学世界。

“为道”涉及的则是生命世界和价值世界。


我们为什么要为道呢?

因为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有限的为学小学停留在器物世界,是永远没办法体悟“道”。

另外,太过偏向理性的为学,追求物质效益,人已经慢慢被异化为机械的一部分。

“有机械者必有机心,有机事者必有几心”。

过分追求外在物质,已经慢慢跟“道”越走越远。


但我知道有人会说,既然“人从识字忧患始”,那倒不如不读书学习,直接为道可以吗?

其实很难的,不是每个人都是六祖慧能。

不懂文字,没有为学,我们就看不懂《道德经》、《庄子》,可能到头来瞎修盲炼。

你可能感兴趣的:(五分钟让你明白“为道日益”“为道日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