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7再读传习录之18

吾惟求诸心,心知其为是,即毅然行之--欧陽崇一

欧陽崇一,先生高足之一,对他的这句话深以为然,心学的核心便是反观内心,一切的事情,问一问自己的内心,诚意而行。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致良知,原以为是只有在遇到难以定夺的事情时,才需要用到,看此段,方知日常见闻,行诸坐卧,人情往来,随时都需致良知,随时需先问下自己自己现在的做法合乎良知吗?不合,是有什么私欲妨碍,合了,就坚决去做,不纠结,不彷徨。

问:若事变之来,有事势不容不了,而精力虽衰,稍鼓舞亦能支持。则持志以帅气可矣。然言动终无气力,毕事则困惫已甚,不几于暴其气已乎?

答: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

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凡学问之功,一则诚,二则伪。凡此皆是致良知之意,欠诚一真切之故。

崇一问的这个很有现实性,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勉为其难的事?比如明明累的不行了,还得加班。我们做的抱怨连连,我们累到身体憔悴。为什么?因为我们没有致良知。因为我们良知告诉我们这个事情不必现在做,但因是老板命令,所以心不甘情不愿,所以会困惫。反之,如果是我们主动想做的,也许就是废寝忘食而甘之若怡吧。如此,想到孩子的学习,现在孩子学习多感觉是为老师为家长所学,缺少自己良知发出来的动力,所以学的低效而艰苦,所以我们需要的是帮助孩子启发他内心的力量,看到学习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0807再读传习录之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