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区块链技术为数字经济贸易金融发展提供新动能

id:BSN_2021

公众号:BSN研习社

编者荐语:

目前,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我们应理性务实地看待和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发展,既不神化,也不泛化;应该积极发挥区块链本身的技术改良作用,寻找契合其技术特点且明显优于传统技术的实体经济适用领域,让区块链技术真正解决行业痛点。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金融电脑 ,作者狄刚

目前,全世界已经进入数字化高速融合发展的阶段,数字技术在金融业得到了迅猛发展。进入数字化与智慧化时代,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从辅助、支撑、赋能发展到融合、原生、泛在。作为目前最受瞩目的数字技术之一,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区块链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目前,我国区块链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区块链技术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1.区块链产业被列为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从应用探索期迈入战略机遇期

“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列为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并提出“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202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区块链产业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我国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初具规模;到2030年,我国区块链产业综合实力持续提升,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从产业层面统计,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2021年11月发布的《2020-2021中国区块链企业发展白皮书》,在工商备案的国内区块链相关企业数量已突破7万家。显然,区块链产业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点产业,受政策红利驱动,已从应用探索期进入战略机遇期。

2.区块链技术逐步普及,从跟踪研究走向战略优先

数字经济时代,用户需求聚焦在体验、效率、安全、成本、普惠、智能、泛在等方面;目标用户进一步扩展,除个人用户(C端)、企业用户(B端)外,还逐步扩展至政府机构用户(G端)。为满足这些需求,包括云计算、人工智能、隐私保护、5G、区块链、物联网、智能合约、数字身份等在内的新型技术快速发展。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已经发展为数字经济的重要技术支撑,在全球各个产业和行业领域广泛应用。2021年,咨询机构针对美国、英国、新加坡、德国、中国、日本等1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区块链调研结果显示:81%的受访机构认为区块链技术具有广泛可扩展性并已被主流采用,其中金融机构的认同比例更是高达84%;所有受访的全球化金融机构都已将区块链作为势在必行的战略优先项。权威市场数据研究机构在2021年9月对全球100强上市机构使用区块链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全球100强机构中有81家正在使用区块链技术。

3.区块链应用成果初现,从拼专利走向拼实力

目前,区块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初步显现,融合应用场景持续加速落地。一是围绕发展全局,区块链应用已经初见成效。从拼专利走向了拼实力,从找场景变成了建生态,区块链落地成果不断增加,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价值,如通过区块链应用精简“无效中介”和“套路中介”,减少中间环节,实现信息对称,降低总体成本,提升协同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助力穿透式监管。二是聚焦行业需求,中国金融业从内生改良、外部赋能两个方面积极发挥区块链效能,区块链技术在跨境支付、供应链金融、农业金融、贸易金融、普惠金融、智慧城市、“三农”、民生等领域实现落地。部分国际大型金融机构也在积极拓展区块链应用场景,包括结算支付、银行间信息共享、外汇交易、贸易金融等。

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

为贸易金融发展提供新动能

贸易金融是全球中小企业最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时至今日,贸易金融虽然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但是其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却十分缓慢。在后疫情时代,通过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建立新的数字网络,促进贸易金融供应链效率、透明度的提升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全球贸易金融领域破局和变革发展的重要共识。贸易金融已成为国内外大型金融机构最关注和最普遍的区块链应用创新场景之一。

针对传统贸易金融的痛点,围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总要求,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以下简称“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多家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建设了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服务和优化贸易金融业务。2019年底,数字货币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支持,通过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积极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和初心,为各类企业在国内国外各种贸易金融场景提供融资服务,赋能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贸易金融领域更好地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1.聚焦国内循环,助力中小企业高效融资

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建设旨在促进国际贸易发展,防止金融欺诈,防范金融风险,落实“放管服”要求,增强企业互信,提高融资效率,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该平台由1个贸易金融开放平台和N个应用示范构成,具有专业性、中立性、权威性三大优势,设定了信息可穿透、信任可传递、信用可共享三个目标,可实现包容性对接、对等性互联、可控性共享三个能力,并可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优势,通过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应用模式,解决贸易融资领域链条长、参与方多、信息不透明、贸易背景难核实等问题,使贸易金融服务更具操作便捷性、高效性、安全性和共享性。在网络结构上,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采用开发性、对等性的分布式网络架构,利用区块链机制保证数据的高可用、安全防篡改。此外,该平台还构建了节点间依靠共识算法、可协作的信任体系,并通过智能合约实现了自动、强制可执行的商业合同,达到提升整体商业效率的目的。

目前,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已经成功落地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票据再贴现、对外支付税务备案和国际贸易账款监管等多个业务场景。

2.着眼国际循环,助力中小企业“走出去”

除了拓展和深化境内应用场景,为了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贸易业务,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积极推动与中国香港和境外平台的互联互通。2020年,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与香港贸易联动平台E-Trade Connect(ETC)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并试运行跨境贸易融资业务服务,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在两地平台的互通,有效增强了境内外贸易方之间的互信程度,降低了企业前往银行办理业务的成本,极大便利了企业跨境融资。2021年10月,数字货币研究所直属机构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与境外知名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Contour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利用各自区块链平台进行合作,落地更多跨境贸易应用场景。未来,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将持续推进构建贸易金融全球生态。

三、全方位推进区块链创新探索实践

科技创新是我国的国家战略。除加强平台自身建设外,依托贸易金融区块链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数字货币研究所还在关键技术、应用流程、融合应用、标准规范四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创新探索,并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成果。

1.布局关键技术创新

针对贸易金融的实际需求,数字货币研究所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联合相关机构完成了多层级区块链高通量技术、区块链跨链技术、数字身份技术、隐私保护技术四项基础技术创新,并基于数据整合与交叉验证技术、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技术和贸易异常侦测技术完成了数据总线原型建设。其中:

在多层级区块链高通量技术研究上,从区块链结构化传输协议、链下通道和链上并行化系统架构等多个层次开展性能优化研究,实现了区块链系统交易处理能力数量级的提升与线性可扩展,并在区块链星型分片架构性能模型、基于同构多链的区块链并行事务处理架构和基于最大流的链下通道网络层次区域路由算法三个方面取得了相应突破;

在区块链跨链技术研究上,提出包含跨链传输层、跨链事务层、跨链应用层的三层跨链交互协议栈,实现可信的跨链信息获取(可信读)与一致的跨链事务执行(一致写),以及同构/异构区块链系统间的跨链互操作,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互联链的跨链原型系统,该系统支持两种跨链模式(直连模式和中继模式)与三种验证方法(SPV验证、TEE验证以及公证人验证方法),已实现三种五条链之间的互联互通;

在区块链隐私保护技术研究上,提出并实现了区块链链内/跨链的用户身份隐私保护与交易隐私保护方案,该方案利用环签名等数字签名技术实现用户身份隐私保护,并且创新性地引入了监管链,将数字签名与用户公钥的对应信息存储在监管链上,既实现了用户身份隐私保护,又满足了透明监管的要求,同时充分结合数字签名和数据加密技术实现了链上数据隐私保护和可见性管理。

2.推进流程优化创新

针对贸易金融传统流程存在的诸多痛点,数字货币研究所组织产业单位积极推进对跨境贸易金融、再贴现快速通道、税务备案服务贸易便利化、信用证、买方卖方信贷、仓单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融资等业务流程的优化与改造。目前,多个流程优化成果已在贸易金融开放平台中实现场景应用。

3.深化融合应用创新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下一步,数字货币研究所将充分发挥数字人民币与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的融合创新优势,整合数字人民币对公业务与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对公贸易融资场景,并在跨境支付领域展开研究工作。目前,数字货币研究所已经加入由BIS香港创新中心牵头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mBridge)研究项目试验,并且在即将到来的试运行中将其应用于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与香港贸易联动平台间跨境贸易下的支付业务场景。此次mBridge测试目标为在已实现数据互通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跨境支付效率,以及完善两地资金流信息,实现数字货币、数字贸易、数字金融应用创新融合,完成真正意义上自主全流程的贸易信息、商业信息和资金信息的匹配与统一。未来,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将在数字人民币生态下,进一步发挥金融科技基础设施支持作用。

4.加强标准体系创新

基于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的应用实践需求,数字货币研究所积极推进标准体系建设。一是国际标准方面,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牵头在国际标准组织ITU-T立项了三个国际标准,包括我国牵头的首个金融区块链国际标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指南》,以及《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性能测评方法》和《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功能测评方法》,其中后两项评测标准作为国际上首批聚焦于区块链测试方法的标准,填补了区块链国际标准在测试方法方面的空白。二是国内标准方面,在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牵头推进了《分布式账本贸易金融规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互联互通规范》等标准,其中《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互联互通规范》是国内首个区块链的跨链标准规范。

四、未来展望

目前,区块链技术尚处于发展初期,我们应理性务实地看待和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发展,客观认识其发展阶段及对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领域的改良作用,既不神化,也不泛化;应该积极发挥区块链本身的技术改良作用,寻找契合其技术特点且明显优于传统技术的实体经济适用领域,让区块链技术真正解决行业痛点。因此,笔者建议聚焦应用、技术、产业三个方面的需求。

1.应用方面要加强需求导向与业务流程再造

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区块链,也不是所有数据都要上链,更不要为了面子工程,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应找准区块链应用场景,以需求为驱动。从区块链技术特点看,区块链更适合于跨区域多方协作、实现对等连接全球各主体、打破跨国数据壁垒、促进场景融合创新以及推进跨境业务再造等场景。

2.技术方面要打破区块链关键技术壁垒

应正确评估区块链的技术本质,取其精华,回避短板,正确看待区块链现存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路径。一是在区块链的性能瓶颈方面,如数据一致性、交易吞吐量、交易延迟、确定性等问题,可从链下批处理、多链/子链、并行架构、无状态证明、软件兼施、更新升级等多个方向来突破区块链的拓展瓶颈,发挥区块链的性能;二是在隐私保护与安全方面,仍面临很多风险挑战,可通过零知识证明、安全多方计算、同态加密、区块链安全监控和威胁感知能力建设予以提升改进;三是在标准和专利方面,应加快区块链技术专利布局,提升专利质量和水平,制定核心技术标准,建立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抢占技术话语权;四是在技术融合创新方面,应做好区块链与其他技术的继承改良和融合创新。

3.产业方面要实现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

目前,联盟链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是整体来看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监管合规、标准制定、系统接入、数据共享等多个问题。例如,每个场景都有不同的区块链,缺乏标准化,每个链内部解决了孤岛问题,但是链与链之间又形成了新的信息孤岛。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顶层设计、标准共识、业务互通、产业共治四个方面来发力,实现区块链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十四五”规划提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为数字金融的发展锚定了前进方向,擘画了蓝图愿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从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的辩证关系来看,区块链技术创新与数字金融应用创新相互驱动、互相融合、相辅相承。区块链技术创新驱动数字金融应用发展,同时数字金融应用反哺区块链技术创新。金融机构应该把握区块链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强技术和应用创新,大力拓展各类融合应用,加强政产学研用合作,共促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努力谱写数字金融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共同富裕贡献技术力量。

本文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贸易金融开放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的资助,批准号为2019YFB1404900。同时,本文仅代表个人学术观点,与所供职机构无关。

你可能感兴趣的:(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