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直面原生家庭的痛,和自己和解。

《原生家庭》|直面原生家庭的痛,和自己和解。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有一位是97岁高龄的约翰·巴尼斯特·古迪纳夫。英文名字叫good enough。但翻开他的人生履历,你就会发现他的整个生命过程其实并不是good enough。

1922年古迪纳夫出生于德国,后来随父母移居美国。父母皆为知识分子,父亲在耶鲁大学教宗教史学。按理说他可以衣食无忧地好好生活了。可是父母的关系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在他的记忆中提到那些对他有积极影响的人或物,有猫有狗,有兄弟,却没有父母。受父母影响,他还患上了阅读障碍。12岁时父母离婚。18岁考上耶鲁大学,他硬着头皮跟父亲要学费,大约900美元,而父亲只给了他35美元。其他全凭自己勤工俭学和奖学金来支撑。在与同学交往时常常不够自信。

原生家庭不可避免地会给成长于其中的孩子带来各种影响。和谐的家庭,会培养出健康的孩子;而失衡的家庭,则会培养出有各种心理或生理疾病的孩子。有些人可能终其一生致力于对抗这种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原生家庭的影响到底有哪些,我们能不能通过自己的力量成功地改变这种影响呢?在《原生家庭》这本书中我们找到了答案。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作者是国际知名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苏珊·福沃德,她的著作有《执迷:如何正常地爱与被爱》《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如何识破男人的谎言》《金钱魔鬼》《情感勒索》等。本书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为我们分析了有毒的原生家庭有哪些类型,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第二部分作者会教会你使用一些具体的做法,使你能够在与有毒父母的关系中扭转局面,成长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原生家庭》|直面原生家庭的痛,和自己和解。_第2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有哪些呢?

1.操控性父母。

操控性父母就是打着“这都是为你好”的旗号,把自己的影响深入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无法承受孩子长大独立后,不再需要自己的感觉。比较明显的类型是直接控制。比如:按照我说的做,否则我不会再理你!又或者是你不按照我说的做,我还不如死了算了等等。通过威胁、恐吓和羞辱的方式来控制孩子。

2.酗酒型父母。

酗酒型和吸毒型家庭的状况是类似的。书中就酗酒型家庭做了大量的阐述。酗酒者家庭出来的孩子通常是敏感,痛苦,怯懦的。无论是父母中的任何一方酗酒,整个家庭都会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维持和谐的假象。给予孩子的关爱就会非常的少。酗酒型家庭里的孩子常常存在角色倒置的情况,被迫去照顾酗酒者。在亲密关系中,他们无法信任别人。“因为他们最初且最重要的关系告诉他们:他们最爱的人也会伤害他们,而且非常难以琢磨。”

3.身体虐待型父母。

通常这种类型的父母自己就成长于充满暴力的家庭。虽然有些人可能会反省不再重蹈覆辙,但无意间仍然在重复自己父母的方式。最为严重的父母是总为自己虐待孩子找借口,将自己遇到的问题转嫁到孩子身上。我们很多中国家长都认同体罚的观念:体罚才能让孩子更好的遵守规矩。其实不然,“研究表明,就算是惩戒孩子某种具体的不良行为,体罚也算不上是行之有效的手段。它的威慑作用只是暂时的,但它所引起的孩子的愤怒情绪、复仇心理以及自我仇视却异常强烈。”

4.言语虐待型父母。

与身体虐待型相比,言语虐待型更为隐蔽而不易被发现。这种类型的父母通常有两种行事风格。一种是直接公开地用恶毒的语言攻击孩子,比如:“当初没把你生下来就好了”“要是没有你就好了”。而另一种呢,则是通过长期的取笑、挖苦、侮辱等对孩子发起攻击。比如:“他们分配大脑的时候你一定没在家”。这种长期的频繁的语言来自父母,孩子会相信并全盘接受父母对自己的评价。

5.性虐待型父母。

这是最为残酷的父母。乱伦这种现象,不分地区,不分学历,不分经济水平,可能发生任何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家庭。侵害者利用孩子的爱和信任,强化他们的心理优势,通过身体伤害、公开羞辱或者遗弃作为威胁,逼迫孩子就范。而且还需要参与整个保密过程。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常常会有性厌恶心理,不能正常地接受恋爱和结婚等。


《原生家庭》|直面原生家庭的痛,和自己和解。_第3张图片

二、如何扭转与有毒父母的关系,成为自己。

作为心理治疗师,作者接触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书中每一种的有毒家庭类型,都有实际具体的案例分析。这些家庭行为模式出来的孩子,或多或少地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那么是否有实际可操作的方法帮助他们从这种有毒的家庭模式中走出来呢?苏珊医生为我们提供了以下方法:

1.自我界定。

使用辩护性回应和表明自身立场。当与父母发生矛盾时,可以使用回应,而不是反应。书中有个案例能够清晰地说明这个问题。

反应型:本质上仍然是把自己交给别人来界定。

苏珊(饰母亲) :“你自私!你忘恩负义!”

桑迪 :“不,我没有!我总是为别人着想。我总是为你着想。我尽我所能地避免伤害到你和父亲。不管多累,我都会带你出去逛街购物,请你和父亲到家里吃饭,难道不是吗?不管我为你做什么,你永远都不满足。”

回应型:

桑迪(饰母亲) :“我和你父亲需要有个住处。你真是自私又忘恩负义。”

苏珊(饰桑迪) :“哎呀,妈妈,你看问题的方式真有意思。”

桑迪(饰母亲) :“我们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居然建议我们去住宾馆,我简直不敢相信。”

苏珊(饰桑迪) :“让你伤心了,我很抱歉。”

桑迪(饰母亲) :“你到底同不同意我们搬过去住?”

苏珊(饰桑迪) :“我得考虑一下。”

桑迪(饰母亲) :“我要你的答复,小姐!”

苏珊(饰桑迪) :“我知道,妈妈,但是我需要考虑一下。”


2.不再自我惩罚。

拿出一张清单,列清楚让你自责的痛苦经历。比如像如下这样的话语:

1.他们忽视你。

2.他们让你觉得自己没人爱。

3.他们残忍而冷漠的嘲笑。

4.他们对你的侮辱称呼。

5.他们的不快。

6.他们自己的问题。

然后再为这些句子找到责任人。比如:“我的父母应该为……负责”等等。把以上的问题接入到这个句子中去。反复练习,慢慢感受,改变自己的认知。

苏珊发现在很多案例中,可能确实不存在故意的伤害。但是我们不应该纠结于是否是故意的,而是结果。父母造成了伤害,就需要对自己造成的结果负责。而不是子女要承担这个结果和心理压力。

3.与父母对峙。

与父母对峙不是为了报复父母,而是为了直面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克服面对父母的恐惧,为以后的关系定位。为什么要对峙,何时与父母对峙,与父母对峙时需要准备好哪些条件。苏珊在书中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释。

具体来说,对峙有哪些方法呢?首先是写信,写信既可以梳理自己的情绪,收信人也能够有时间细细阅读,并对内容进行思考。信件内容需要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就是你曾经对我做的,这就是我当时的感受,它就是这样影响了我的生活,这是我现在对你的要求。

其次是面谈。相比写信来说,更为直接。能够直接了解对峙的结果。如果担心面对父母时会紧张,需要提前进行演练,预测父母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及面对父母的反应,如何做出回应。

例如:有些父母可能会情感勒索,提醒你,曾经他们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把你养大。他们会说“你永远都不会明白我曾受过的煎熬”等等。

你可以做出如下回应:“我知道你的日子也很艰难,我也相信你不是故意要伤害我,但我想要你明白,你处理自己问题的方式真的伤害了我。”

最后根据与父母对峙的反应来决定于父母的关系。是保持简单的联系,还是直接断绝关系,为自己的健康着想。

4.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如果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抵抗已行成的家庭模式,可以为自己找个心理咨询师。作者对于那些受到乱伦伤害的求助者,常常通过写信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来释放求助者内心的情绪。


《原生家庭》|直面原生家庭的痛,和自己和解。_第4张图片

书中引用了大量案例,你可能觉得触目惊心,竟然还有这样的父母。我的父母或者是已经成为父母的自己,并不是其中的任何一个类型。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所有的父母都做不到完美。没有完美的人,同样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很多成年人都带着不同程度的童年创伤。而自己创伤又会割伤孩子的童年。只有更多的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走出原有家庭模式的循环。

古迪纳夫也没有任由自己躺在原生家庭造成的恶劣影响中,而是投入到积极地学习中去。即便有阅读障碍,但是他像蜗牛般慢慢爬行。不管命运如何,仍然不自我放弃。几经辗转,到54岁他才拿到牛津的offer开始研究锂电池,坚持不懈地研究,最终在97岁高龄得到诺贝尔奖。原生家庭有毒,但可以解毒。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生家庭》|直面原生家庭的痛,和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