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

文:枯木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_第1张图片

古文又叫文言文,第一个“文”为“纹”,即为修饰过的语言文章,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是读书人专用的书面语言。新文化运动后,全面西化,口语成为书面语,白话文普及,文化下移,实用至上,从教育和传播层面加速了整体国民知识水平提高,可是从语言的结构和内容上来讲,却破坏了辞藻的优美韵味和内容思想境界的深邃。


古文和白话文孰优孰劣,早在一百年前就经过激烈争辩,最后以白话文胜出,这是不争事实。不过,幸好,白话文并没能赶尽杀绝,还算有不少远见之士,保留了文言文这一传统文化的精髓,因而几千年前的经史子集等典籍,依然生灵活现在我们面前,丝毫没有沟通障碍。


倘若是口语,变化速度非常迅速,几代人以后很多词语、词组和语法都不再使用,因而不利于知识的保存。尤其是当今,一些外来词组和网络语言流行,再过几十年,后人估计根本不知道所言何物。然而,反观文言文,只要汉语还存在,读之便能豁然开朗,了然在胸。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_第2张图片

文言文有很多种文体,包涵诗词歌赋曲,策对疏记表,志传序铭祭,书信辞说论,以及经史散文骈文等等,分门别类,非常庞杂。每种文体又有太多太多的优秀作品传世,或者汪洋恣肆,天马行空;或者恢弘辽阔,意境深远;或者辞藻优美,珠玉飞溅;或者想象丰富,华丽明艳;或者逻辑严谨,推理自然;或者短小精悍,哲义突显;或者旁敲侧击,发人深省;或者情真意切,令人潸然。


而在这些优美的文言文中,有一类文章,以情为重,或者家国情怀,或者亲情友情,真情流露,声情并茂,感人至深,读之无不令人潸然泪下,泪洒衣襟,因而千百年来传诵不衰,影响深远,笔者从中撷取七篇著名古文,以飨读者。


一、诸葛亮《出师表》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_第3张图片

忠贞不二,廉洁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以《出师表》第一。


诸葛亮(181年—234年)是传统文化当中,集聪明才智和忠君爱国于一身的典型代表人物,为报答蜀汉刘备的“三顾茅庐”知遇之恩,一心以匡复汉室为目标,呕心沥血,宵衣旰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千百年来为人敬仰。


诸葛亮的代表作《出师表》,语出肺腑,真情流露,言辞恳恳,情意殷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后主刘禅寄托了太多的希望,更表明了自己一片赤胆忠心。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_第4张图片

文中前半部分晓之以理,分析天下局势,劝诫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后半段动之以情,回顾自己一生,缅怀先帝知遇之恩,“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然后表明矢志北伐,匡扶汉室的决心和信心,“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最为感人的是结尾“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为了国事,鞠躬尽瘁,宵衣旰食,呕心沥血,出征在即,披肝沥胆,言之谆谆,声情并茂,涕泪交加,把忠贞二字体现得无以复加。后人读至此,纵观诸葛一生丰功伟绩,无不令人泪洒衣襟,杜甫的诗词就能代表一切。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二、李密《陈情表》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_第5张图片

李密(224—287年)是西晋时文学家,幼年丧父,由祖母抚养成人。孝敬甚笃,名扬乡里。《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李密传》记载“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蜀汉被灭后,面对曹魏政权不断征召,一是不愿服务曹魏政权,再就是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因此以之为推脱。


其《陈情表》就是上书晋武帝,说明为何不应征的缘由。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文中精彩的是第三段,首先说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然后说明祖母年寿已高,“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然后表达自己报恩之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以示不出仕的真正原因。李密的陈情表,言辞恳切,真情流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委婉畅达,声情并茂,因而是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三、韩愈《祭十二郎文》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_第6张图片

韩愈(768年-824年)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文章代表作有《师说》、《论佛骨表》、《进学解》等,而其《祭十二郎文》被誉为“三大祭文”之一。


《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一对其侄十二郎所写的祭文。文章没有铺排渲染,只是从强调骨肉亲情着手,韩愈和侄子虽为叔侄,年龄相仿,情同手足,“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然而由于韩愈官宦羁绊,别多聚少,本以为年少体强,以后相聚有时;况且韩愈认为自己身体羸弱,侄子身体强健,没想到突然之间侄子去世,“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这种打击使得韩愈极为悲痛。于是感叹“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作者回顾和侄子往来书信以及交往经历,朴实无华,融情其中,非常后悔竟然不知道侄子去世确切时日,并且因为路途遥远而不能前去参加葬礼,因而自责“吾行负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能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文章最后对侄子去世使得韩愈感到生命飘忽,万念俱灰,“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呜呼!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呜呼哀哉!”,整篇文章,作者如同与逝者话语,边诉边泣,悲戚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之情,真挚感人,令人不由得眼角湿润。


四、欧阳修《泷冈阡表》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北宋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这篇文章是其父亲去世六十年后所作的墓表,被誉为“历史三大祭文”之一。


《泷冈阡表》记述了欧阳修少年不幸,四岁父亲去世,因而只能通过母亲的言辞教诲了解父亲,文章通过描写父亲的琐碎事迹,说明父亲居家廉洁、奉亲至孝、宅心仁厚,比如为了死囚判决“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做到不亏阴德。然后援证母言:“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泷冈阡表》在颂扬父亲的高尚品德的同时,也盛赞母亲的伟大,母亲在其父去世后,含辛茹苦,教子成人,安于贫贱,治家俭约,尤其是在欧阳修被贬时,“太夫人言笑自若,曰:‘汝家故贫贱也,吾处之有素矣。汝能安之,吾亦安矣。’”,用朴实的语言把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描写的淋漓尽致。


五、归有光《项脊轩志》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_第7张图片

归有光(1507年-1571年)是明代最著名的散文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而其代表作就是《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以作者年轻时居住的老宅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真情流露,感人至深,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文中关于母亲的形象,是以老妪的回忆口吻记述,其中“儿寒乎?欲食乎?”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一个闻儿啼而动了怜爱的年轻母亲的形象,令人酸楚。祖母的自语“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以及拿祖先的笏板教诲作者,体现了祖母期望孙子长大成才的愿望,读之唏嘘。


而关于妻子的回忆,简洁简短,寥寥数语,仅仅是妻子转述妹妹的话语“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平淡中见隽永,琐事中含深情。尤其是结尾一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朴实无华的言语,却包含深深的思念,立刻让人泪奔,潸然泪下。


六、袁枚《祭妹文》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_第8张图片

袁枚(1716年-1798年),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代表作《祭妹文》和欧阳修的《泷冈阡表》以及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称为“历史三大祭文”。


《祭妹文》是袁枚三妹袁机去世八年后作的祭文,这篇祭文从兄妹之间的亲密关系着眼,选取自己所见、所闻、所梦之事,对妹妹的一生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渗透着浓厚的哀悼、思念以及悔恨的真挚情感。


袁枚妹妹袁机,与高氏子指腹为婚,没想却是市井无赖,极多劣迹,然而其妹囿于礼教,备受凌辱,终因不堪肆虐而返居,自此忍辱含垢,年仅四十岁便凄楚离世。作者回忆三妹,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泪送兄考到喜迎兄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生到死以及后事料理,情节层层推进,感情波起浪涌,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文情并茂,浑然一体。


最后一段结尾:“呜呼!生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字字玑珠,句句血泪,感情真挚,令人眼珠酸涩,不由垂泪。


七、林觉民《与妻书》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_第9张图片

林觉民(1887年—1911年),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其《与妻书》感情真切,笔调委婉动人,读后令人荡气回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与妻书》是林觉民参加起义前,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文中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气势恢宏而声情并茂,言语质朴而感人肺腑,酣畅淋漓而情真意切,表达了对亲人和祖国的最深挚的爱。


文中倾注深情,开篇就是“意映卿卿如晤”,落笔动情,竟然无法执笔,“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令读者为之凝噎,可想其妻读之怎能不肝胆俱碎?!


然后作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回忆过往,讲述真理,无限眷恋而又斩钉截铁的慷慨赴死,大义凛然,令人敬畏,真情流露,令人感慨。尤其是作者作为一个不信鬼神的革命者,竟然希望有鬼神,从而体现对妻子的爱之深情之切,英雄无畏和儿女情长两大主题都充分体现和完美表达,激动人心,催人奋进,当为家国情怀的最佳代表作。

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_第10张图片

以上七篇文言文,是千百年来悲情古文的优秀代表作,每篇文章,每段话语,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祖孙情深;无论是祭拜父母,还是缅怀子侄;无论是夫妻恩爱,还是兄妹情深;无不是感情真挚,蕴含血泪,可谓字字珠玑、篇篇锦绣,莫不感人至深,触及灵魂,情到深处,催人泪下,值得我们永远去诵读和传扬。


2020/5/21榆木斋

你可能感兴趣的:(感人最深者莫外乎情,令人潸然泪下的7篇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