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点,听见昨晚定的闹钟响了,嗯,昨晚计划的今天早上背英语的,但此时睡得迷迷糊糊、朦朦胧胧,
随手关掉了闹钟,然后,躺回去,继续睡了。
偶尔也有个挣扎的时候,觉得该起来了,但往往这种时候也就几分钟,
再过一会儿,又见周公。
01
前天有幸听了一个讲座,讲座的主题是“思考与行动”。主讲人是学校一个快到花甲之年但风趣十足的教授。
刚开始,教授谈到他自己的人生经历。
1991年从电子科大毕业,当时中国仍还处于包分配的时候,于是,顺理成章的,毕业后的他被分到了一家国有企业,
专门负责电脑的操作,一个完全和他的专业无关的工作,但又没有选择余地。
他说道,刚开始工作时,还挺洋洋得意的,因为在当时,整个企业只有他一人会电脑。
但不久后,他辞职了。
“我觉得不行,虽然全企业只有我会电脑,但我总觉得如果我就一直这样的话,不好。想到这,我就决定辞职了。”
随后,他来到了云南一家企业,从事工程造价工作。
但三年后,他又辞职了。
原因很简单,工资不高,于是他决定去东部沿海找工作。
说干就干,随后就在沿海一家企业找到工作,每月四千,作为一个企业的中层。
教授说,刚开始四千一个月觉得很开心,很激动,为此动力十足,老板不用说,都会主动加班。
但后来发现,四千元,在那儿根本都不是什么高工资,很多人一个月七八千。
也是在那儿,我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知识的不足。
工程造价是很复杂的东西,更何况当时企业里,动辄几个亿的工程。
教授发现自己还有太多东西应该学习。
“在当时,是真的对知识产生了极度的渴望,渴望学习更多东西,于是,在毕业十年后,我决定考研。”
我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毕竟,有多少人,能说做就做呢?
毕业十年,当时32岁,竟然说考研就考研?
后来他真的开始准备考研。
“很辛苦,尤其是学英语,我十年没接触英语了,有多难呢?
我刚开始复习英语的时候,看“school”看了老半天,才终于模模糊糊地想起,哦,这应该是学校的意思。”
众所周知,考研很难,对于一个应届生来说考研都非常难,更何况是一个已经毕业十年的人。
教授说,第一次没考上,他又考,第二次还是没考上。
朋友开始劝他说:“你别考了,你真的不适合考研。”
考研两次,都没考上。教授说,他也开始思考自己究竟适不适合考研,他想了一晚上,
“我想我不是不适合考研,我只是那些知识丢太久了,还没有足够的努力去拾回。”
想通之后,他又决定第三次考研,过程就不详说了,其中的苦,应该不言而喻吧。
第三次,不负有心人。
教授考上了一个相当不错的大学,得以学习更多的东西。
马云说过,你十年以后的成就,取决于现在的思考与行动。
教授知道一直只操纵电脑是不行的,所以毅然决然地辞职去另一个行业;
知道自己对现在的工资不满足,所以去沿海地带奋斗;
知道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所以三战考研。
其实大多数人都是思想上的巨人,却很少有人能做到行动上的巨人。
02
曾国藩是一个很笨的人,有人形容他是一个从小读笨书,长大打笨仗的人。
他确实很笨,但我们也知道,他很成功。
有一个关于曾国藩的小故事是这样讲的,说有一天晚上,小偷跑到曾国藩家里行窃,正在翻箱倒柜之时,曾国藩恰好回来了,小偷赶紧躲到了床底下。
曾国藩进来以后,就开始温习当天的功课,特别是背一篇文章,文章不长,但他却怎么都记不住,曾国藩是一个很执着的人,于是就一直背,到了后半夜也没打算睡觉。
小偷就有点着急了,听曾国藩读文章的劲头,好像这一晚都不打算睡了,小偷在床底下耐着性子听曾国藩又背了几百遍,终于忍不住爬出来,将曾国藩的书摔在地下,
吼道:“就你这么笨的人,还读什么书,我在床底下听都听会了!”
说完流利地背了一遍那篇文章,然后扬长而去。
而曾国藩也因此更加努力学习,以勤补拙,最终成就自己的伟业。
曾国藩说道,
人世间,往往天才自败于一个“傲”字,世上平庸之人败于一个“惰”字。
世上没有天才吗?有的。
但很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过芸芸众生的一员,想要成功,就得摆脱一个“惰”字。
思考与行动,只有结合起来,才能绽开绚丽的花朵。
有梦想,有目标,剩下的就是行动,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行动。
你现在有多少只想不做的事,
未来就有多少不得不错过的新风景。
以上,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