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那些年,他为画画付出了一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从古至今,我们被名利驱驶,奔波劳碌,有多少人追逐过梦想,又有多少人放弃背叛了当初的梦想?

物欲横流的社会,金钱、名利、社会地位、权利、爱情、安逸的生活等等,占据了我们的心灵,侵蚀了我们的梦想。我们湮灭了曾经的梦想,一步一步地沉沦,活成了生活中那个自己唾弃、不屑一顾的角色。当你变得成熟、世故理解这个社会的时候,也许在某个触动你的时刻,你再次看着角落里的梦想愧疚和深思,但是如果让你放弃一切,你是否有勇气义无反顾地去追求这个梦想么?

《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正是这样一个为了追求梦想,义无反顾放弃一切的人。他原本一份稳定的工作,贤惠的妻子,还有一对可爱的儿女,他们一家是上流社会贵族交际圈中一员,他的妻子和艺术家结交,富于浪漫主义气息,而他不擅言谈,本人外表看上去庸俗、索然无味。“我”在一次他家的宴会上认识他的,“他生得魁梧壮实、给人以粗笨的感觉、大手大脚,晚礼服穿上身上有些笨拙,给人印象多少同一个装扮起来参加宴会的马车夫差不多。”

就这样一个看起来毫无艺术气息的人,他忽然有一天,留下一封信,独自一人前往巴黎画画。他的妻子、妻姐、姐夫想不通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一致认为他在外边有了女人,他们怀疑他是为同那个女人一起私奔而去的巴黎。他的妻子非常大度地愿意原谅他,并拜托“我”去巴黎把他劝回来。当“我”到了巴黎,见到了思特里克兰德,他告诉我,他不会回去,他要画画。不论我怎样劝说,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半点动摇,他不乎他离开之后,他的儿子女儿将要过怎样的生活,他甚至愿意为他的妻子改嫁提供帮助。

他抛弃安逸舒适的生活,跑到巴黎一个肮脏的小楼里画画,即使穷困潦倒,饥饿混沌,一天只吃一顿,无人指导,不被人接受,也不曾放弃。

有一次,他病得厉害,没钱请大夫,饿了两天没吃饭,被人救了,他心中没有私毫感激,反倒坚酸刻薄地说,“那个滑稽的小胖子喜欢为别人服务。这是他的习性。”他的眼里心里只有画画,其他一切外物对他来说都是不重要的,他只对画画拥有原始的创作热情,“他几乎无法忍受地感到必须把自己的某种感受传达给别人,这是他进行创作的唯一意图。只要他觉得能够接近他追求的事物,采用简单的线条也好,画得歪七扭八也好,他一点儿也不在乎。”

他对艺术对画画对美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他不是一个善于辞令的人,他把这一切都表现在他的画作中。当然他最终也获得了成功,在他死后,他的作品不但被人们接受和欣赏,他被推崇到了极高的地位。

本书是英国作家毛姆以法国后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而创作的小说。从时间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即思特里克兰去巴黎画画创作前,这一部分主要讲我怎样结识思特里克兰德,以及思特里克兰德抛妻弃子去巴黎,要在那里画画不再回来。第二部分“我”离开英国去往巴黎,在朋友施特略夫的帮助下,再度见到思特里克兰德。思特里克兰德在人性上的自私冷莫无情,与在绘画上的别具一格。第三部分,“我”与思特里克兰德分别多年后,我偶然来到塔希提,通过生前与思特里克兰德有过接触的人,回忆思特里克兰德生前事迹。得知这里是思特里克兰德最终的灵魂栖身之所,他在这里进行了大量创作,至死也没有离开这里。

在思特里克兰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经历和高更的诸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是,思特克里克兰德在追逐梦想的道德上,对一切外物,一切影响他画画的事物摒弃得更彻底。高更婚后次年开始学画画,10年后与家庭决裂。在这11年间高更的家人并不是对他的绘画一无所知,高更在此期间参加过多次画展。所以说高更不像思特里克兰德并非那样在生前一文不名。

当然作家毛姆这样做,是为了突显思特里克兰德身上这种追逐梦想的纯粹精神有意而为。在本书中,作家虚化甚至忽略背景,直接以讲故事的姿态,集中在人物身上,创造了一个不存在的“我”,并由借由我插入了许多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和分析。对人性的理解作出深刻的剖析。

正如他所说“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所以尽量思特里克兰德在社会伦理方面丧德辱格,例如思特里克兰德贫病交加,好友的施特略夫将他带回家中救治精心照料,思特里克兰不但没有感激反而德恩将仇报,令施特略夫太太爱上他成了他的情人,又被思特里克兰德无情抛弃最终自杀。而他对施特略夫太太之死显得十分淡然,毫无悔恨怜悯之心,仿佛死的是一个跟他不相干的陌生人。作者并未对其大肆批判,反倒在看到思特里克兰德的画作后,对他感觉到非常非常同情。

尽管思特里克兰德在人性与道德上有诸多不足,令人不耻,但是他的这种对梦想摒弃一切的追逐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令人倾佩的,他在绘画上取得的成就同样是让人仰慕与瞩目的,天才与魔鬼,伟大与卑鄙在这个人的身上达到了一种极致境界。

《月亮和六便士》那些年,他为画画付出了一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月亮和六便士》那些年,他为画画付出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