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让我作一支沉香(贝聿铭)

        旧上海的外滩上,黄浦江上吹来的晚风徐徐掠过一幢26层楼的高耸挺拔的大楼,拂过大楼表层那青褐色的青岛花岗岩,也拂动了一个17岁的少年的心,涉世未深的少年,如同天地开辟鸿蒙一般,心中梦想开始冉冉升起。

        50年后,这位当年的少年已经年近古稀,回到上海,他目光明澈,微笑和蔼,他的身后矗立着的,是数不清的国际知名建筑。

        他,就是世界顶级建筑大师贝聿铭,与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

        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

        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与尺”建造了许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的最新技术熔于一炉,创造出他自己独特的风格。

        贝先生的追梦之路并没有一帆风顺,年轻的贝聿铭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历尽艰辛,但从未气馁。在人生道路上,他努力地修炼自已,用时间来沉淀,在时光的浸润之中,他逐渐成为这样一支沉香:集天地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蒙岁月之沉淀,“沉”得惊世,“香”得骇俗。

        季羡林大师曾说:“成功=天资+勤奋+机遇。”

        中国悠久历史传统的出身,使得贝聿铭有了深厚文化底蕴所孕育的气质和对文化的内在理解;有了在美国的学习与成长,他学到了建筑文化的精髓。在西方白人一统天下的建筑界,华人的机会微乎其微,然而,贝聿铭从不放弃任何一个细小的机会。终于,在近而立之年,年轻的贝聿铭与纽约的房地产巨商柴根道夫成为了黄金搭档,合作12年之久,从此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

        贝聿铭对建筑艺术的追求,远远不止这浅层面的名与利,他的深邃的目光,越过无尽的高楼,穿透丰厚的历史,他开始轻叩苍穹,问鼎世界级的建筑设计。

        “让光线来作设计。”这是贝聿铭永恒的原则。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设计,把不同高度、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变幻莫测,金色的阳光透过天窗,角度变换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图画。

        “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相比。”这是肯尼迪总统遗孀杰奎琳对贝聿铭的赏识。

        贝聿铭这支沉香,渐渐历久弥香,而且香远益清,芳香不仅飘散至美国各地,而且飘洋过海,来到了世界各地。他来到法国,就有了罗浮宫玻璃金字塔;来到德国,就有了历史博物馆新翼;来到澳门,就有了澳门科学馆……“让光线来作设计”,这是他亘古不变的设计理念,这理念伴随着他,产生了一件又一件伟大的建筑艺术品。

        叶落思归根,飘兰魂返乡。岁月二字,透着那一点的沧桑,含着那一缕的沉香,不经意间,贝聿铭鬓发间染上了风霜,染尽风华,他沧桑了年轻容颜,却沉淀了人生底蕴。

        而他多变的设计中,不变的是中国心。他深情地说:“我的根在中国。”

        接受了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任务后,贝聿铭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环境,并不辞劳苦地走访各地考察各种建筑和园林,最终,营造出庭院深深的美学风格。香山饭店初看貌不惊人,细看就愈感到她轻妆淡抹的优雅秀美。其形纤美,其态清媚,于青天碧水之中娟娟静立。每至晴天,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满目青翠。阳光透过玻璃屋顶倾泻下来,绿树茵茵的大厅明媚而绚丽。

        夕阳晚照中,轻柔的晚风再次徐徐拂过贝聿铭的心,湿润,绵密,吹来一片清静与幽凉。他的深邃的目光,越过身后无数辉煌的建筑艺术,又投向广袤的苍穹。晚风拂过他的衣袂,带着这支沉香的芳香,飘散入每个角落。

        曾有北宋名匠喻皓,“工巧盖世”、“人皆伏其精练”;曾有明朝建筑设计师萠祥,缔造了气势恢宠的紫禁城!故事陈迹,竹帛犹存;江水淘尽无数风流人物,华美宫殿却古老而青春!如今贝聿铭继往开来,在渺渺洪荒世界,在辽阔大地上点缀了一幅又一幅灿烂精美的画卷。

        生命不能永恒,可他缔造的建筑艺术却是不朽!

你可能感兴趣的:(且让我作一支沉香(贝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