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看见》柴静

陈虻问:“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这句话十年后依然拷问着柴静,现在,我也这样拷问自己。

《看见》这本书让我明白独立思考和真实的重要性,世界比我们想象的丰富许多,我们看到的可能仅仅是表象,学着正确认识事物才能“看见”更多。

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我们常常因为错过一条消息就完全看不懂身边所有人谈论的内容,跟不上节奏又容易被人乱带了节奏,一举一动都很容易被他人的言论左右。学会明辨是非变得无比重要。一个所谓的爆料就能让大家齐心把一个人骂上热搜,一条经不起推敲的谣言就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最义愤填膺的键盘侠往往会在事情反转后第一个站出来指责曾经的“同盟”,或是在事情无法挽回时留下一句“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便潇洒退去,投身于下一个争议中。一个热点不过几天,当自己的参与告一段落,事情看似翻篇了,可给别人带来的影响却再也无法抹除。我们谈论每一件事,我们希望发表更多观点,我们希望了解更多内幕,可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每人一句的言论有多少早已偏离了事实,当事人有没有我们没看见的苦衷……

又或许其实很多人对真相没那么感兴趣。

就新闻而言,反转新闻也越来越多,不停地出现新的“真相”把之前的结论一并推翻,让人眼花缭乱。例如前段时间的李文亮医生,在压力之下为自己的“谣言”道歉,直到去世后人们才发现错怪了英雄……这样的事已经屡见不鲜,都在警醒我们不要轻易下结论,而是探寻深处的真相。人人都需要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不能随着他人的断章取义一起做了蒙昧之徒。

说回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更加认为记者是个看遍人间百态的职业。独立思考,挖掘真相,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深入那么多丑陋与不堪的角落后,依然能够做个温暖纯良的人,实在令人尊敬。柴静强调要“关心新闻中的人”,她在书中记录下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让我们看到了一则则新闻背后更深的事实与真相,以及新闻中那些明明最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人,让人醍醐灌顶。我们身处同一个社会,看见的却是不同的世界。接连自杀的小学生、被家暴杀夫的女囚、吸毒者、同性恋者,还有非典、华南虎事件、药家鑫事件……那些我们只看到表面皮毛的故事,背后都是鲜活的人生。

柴静说:“人不可能孤立而成,人由无数他人的部分组成”。又说“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于是在书里,我们看到她如何认识人、理解人,又如何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这是一个记者的方式,而我们,又要如何去看见这个世界,看见真实的自己呢?相信未来我们也会找到属于我们的方式。

最后再分享一句书中很喜欢的话: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