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去参加”2019年中国罗平国际花海马拉松赛”的火车上读完了由陈立飞写的《个体崛起》这本书,全程在嘈杂的车厢吵闹声中读完这本书(一帮老奶去云南罗平看油菜花,整个车厢都只听见他们的声音,现在有些老年人的素质……唉),感觉那个爽。
书中的许多观点和看法是我以前没曾思考过或者没有认真深挖过的。这些观点,也许是解决我目前职业瓶颈的对策和良方。下面我就书中比较有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的观点与大家一起做个分享。
一、打工者思维的人,未来将被淘汰。
“今天老板又喊加班了,郁闷……”,“我已经很努力了,对得起老板每个月给我发的那点薪水了。”……这样的抱怨和对工作的不满,或许在你我的身上或者身边的同事们的身上曾经发生过。是的,这就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鲜明的打工者思维的例子。
也许在这些人的眼里,工作是在给老板做,工作的目的就仅仅为了薪水。在他们的眼里,在意的永远是所谓的价值对等。
上班时除非是公司要打卡,不然的话能晚到一分钟就晚到一分钟,上班的时候,工作能推就推,电脑上永远挂着扣扣,有空或者没空也偷着浏览新闻,网上购物……完了盼望着早点下班。这就是我以前的工作状态,因为我所在的单位是国企,所谓的体制内的单位,而且我身边大多数的同事也和我一样的工作态度。
在体制内上班的时间长了,你真的连自己已经在堕落都不知道,就像温水煮青蛙。现在,我离开以前那家公司已经快五年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自己有多可怕,而我以前的同事,也许他们还是过着以前那样的日子,自己已经被这个时代在抛弃而浑然不知,或许已经感觉到了恐惧但又没有勇气离开,又或许认为在体制内工作稳定不想离开……
其实在这些传统稳定的行业里上班,比如体制内的国企、公务员,只要他们够聪明,对外界的变化够敏感,这些人往往更焦虑,更害怕落后,更觉得自己需要成长。
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处在资本积累的初始阶段,所以我们都是打工者。虽然是打工者的身份,但一定要跳出打工者的思维,因为:今天越安逸,明天越危险。
二、让我们走得更远的:是思考而非技能。
在这里,首先要声明的一点,在我们的职场生涯中,工作技能重要吗?重要,而且非常的重要。这在《优秀到不能被忽略》一书中,对这个观点论述得很透彻。作者认为:当一个人开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开始非常擅长时,他就会喜欢上自己的工作,而且这种兴趣是持久的。而非我们大多数职场新人认为的只有开始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才会擅长。
本书作者曾经是一位高中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上非常的擅长,他所带的班级年年优秀。他也非常的喜爱他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天,他突然觉得自己遇到了职业上的天花板。“他觉得自己英语教得再好,也只是能让他所带的班级受益,三五年后,他赚的永远只是工资。”
于是,作者开始思考,我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收入能像房产那样随着时间增值,形成复利呢?于是作者想到了互联网的直播付费平台,那样他的优秀的教学资源可以让成千上万的同学收益,但前提是自己完具备核心竞争力,变成一种稀缺资源。
所以,我们大多数人不是输在不够勤奋,不是输在机遇不好,而是输在对一个趋势、一个事件、一个现象的认知深刻程度。而如何让自己开始具有开始深刻思考着想技能,大家可以参考学习《刻意练习》这本书。只有提升认知,才能及早看到未来。而牛人和普通人的差距往往就是认知深度的差距。
三、既然未来不可测,把握当下尤为重要。
在如今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5G通信,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技术即将来临,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被这个时代推着走。谁都不敢保证说自己可以预测未来。马云也曾经说过“我在创建阿里巴巴之初,我知道互联网时代会很快到来,但我万万没想到会发展成今天的阿里巴巴”。“有人问我未来有什么规划。我一般先承认自己的无知,这个问题,我真答不上来。”
最近读到的日本著名企业家、作家稻盛和夫先生也曾经说过,“今天的踏实工作,就可以看到明天,明天的踏实的努力可以看到后天。”
对于未来的态度只能是——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永远精进自己。 静静地,等风来。
四、人不能不相信自己。
作者在书中说到这样一个观点,“我们不要用当前的能力来预估未来的自己,而应该站在未来的高度来成长自己。”
很多人都是自我设限,自我封闭。很多人面对新东西、新事物都是“这个我不擅长,这个以前我没做过,我不行”。不会那就学啊,不懂那就去理解呀,没有尝试过,所以才要看看可能性。
所以,要从“我应该不行”,换成“要不试试,可能很好玩”。
人就是通过这样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长的。就像一个没有钱的人,如果站在现在的角度,他会想“让我拥有100万是不可能的”。但要是跳出目前的思维限制,站在未来的角度审视自己“我如何才能赚到100万”,然后开始先从1万的小目标开始,从工作、能力提升、学习理财等开始,制定计划,实现一个个小目标。那么你的整个人生就起来了。
只要你踏实努力,后你能赚到的又何止百万。而在这个过程中,信心是不能丢的,只有一步步的积累起自己的信心,你才能真正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