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体验及思考 | “微信读书”

一、体验环境

产品名称:微信读书

产品版本:4.0.1

手机系统:IOS 12.3.1

本人定位:21岁,青年人群

体验时间:2019年07月10日

二、产品简介

产品类型:电子阅读

产品SLAGON:让阅读不再孤独

产品定位:基于微信关系链的阅读应用(阅读+社交)

目标人群:学生、职场人士

三、产品分析

3.1 战略层分析

微信拥有着国内最大的用户群体,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足以覆盖中国绝大部分的互联网网民。微信读书依托微信生态圈,借助微信的社交品牌,基于微信关系链,利用社交关系扩充用户池,逐步占领移动阅读市场。微信读书为用户提供海量正版图书资源,使用户在与好友交流、比拼时长的过程中体验社交阅读的乐趣,让阅读不再孤独。精心打磨阅读体验,打造用户喜爱的互联网读书产品。

3.2 现状分析

3.2.1 整体状况

目前微信读书产品仍处于成长期,用户数量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遇到了增长瓶颈,用户增长速度放缓,用户规模与预期值仍存在较大的落差。现阶段使用“分享获益”的社交裂变策略通过微信关系扩充用户池,宏观上执行“外部扩张+内部维稳”的发展策略。仍需要继续探索用户需求,开拓的用户增长策略。

3.2.2 盈利模式

目前主要有两种盈利方式:购买无限卡和购买书籍
实际上出于产品推广的需要,运营消耗大于收益,盈利空间很小,许多活动策划(时长兑书币活动、无限卡活动)都是让利于用户的,即赠书用户免费阅读,未来一段时间仍会保持这样的形态。

产品体验及思考 | “微信读书”_第1张图片
微信读书百度贴吧

小现象:在微信读书贴吧内,用户自发组队参与“组队抽无限卡”活动,这样的拼团组队在大大小小的角落热度不减。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产品的活跃度,但却缩小了产品盈利空间。

3.2.3 新探索

在微信4.0中,“故事”成为微信读书的新根据地。“故事”实际上是对好友读书动态、公众号文集、书籍推荐资源的整合。

“故事”内容的组成:
1. 近期热门的公众号文章(建议加强审查,避免推荐内容质量低而流失高端用户)
2. 根据用户阅读推荐的书籍(推荐策略应用的新场景)
3. 朋友的阅读、点评、点赞、想法动态(新书入坑新姿势)

“故事”将微信订阅号的资源引流到了微信读书上,并提供了新的方式曝光热门的订阅号文章。

产品体验及思考 | “微信读书”_第2张图片
微信4.0 “故事”页的内景

“故事”策略线有几个可预期的收益
1. 优质公众号的内容得以曝光,微信订阅号从微信读书的引流中收益,同时为订阅号文章赞赏新增渠道,进一步激励优质内容创作
2. 微信读书的内容性得以丰富,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
3. 订阅号读者可以从微信读书获得更强的阅读沉浸感,支持笔记功能
4. 读书用户可以从“故事”获得更多优质资讯和书籍推荐

无论从短期还是长期来看,“故事”的策略线收益都十分可观。将“故事”作为与读者用户沟通对话的推送窗口,可以满足一些新书曝光、活动曝光、内容曝光、优质内容曝光、广告等一些运营需求,并能够进一步利用微信生态圈资源,与微信共享收益。

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以下是从App Store获取的一些用户对“故事”模块的评价:

产品体验及思考 | “微信读书”_第3张图片
来自七麦数据
来自七麦数据
来自七麦数据

“故事”模块要注意的是文章推荐内容的运营,如何避免低俗化,如何加强内容审查,可以参考互联网内容型产品的解决方案。

3.3 用户分析

在此处,个人觉得有必要与微信使用人群一起分析,因为微信读书的用户主要来源于微信。

月度独立设备数对比 - 来自艾瑞数据  

背靠用户摇钱树的微信读书显然“摇不到钱”,用户转化率只有0.72%,仍有很大的用户数量增长空间。

产品体验及思考 | “微信读书”_第4张图片
微信与微信读书使用人群年龄分析 - 来自艾瑞数据  

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微信使用人群的年龄特点同样体现到了微信读书中。其中,25-30岁的人群是主要使用人群,转化效果最好;36岁以上的微信用户人群转化率较低,41岁以上的人群转化效果最差。36岁以上人群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进一步探索挖掘其需求。

产品体验及思考 | “微信读书”_第5张图片
微信读书月度活跃人数 - 来自易观千帆

相对于独立设备数量,应用活跃度是更好的指标。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微信读书的用户活跃度在3月出现大扭转,4月达到活跃高峰,之后用户活跃度仍有增长,但增速逐渐放缓。(在版本迭代的历史记录中,3月的大动作有:1.推出了小说、漫画、听书子书城;2.新增分享、邀请朋友获得奖励渠道;3.大量的体验细节优化)。纵观2019年上半年度,微信读书的活跃用户量增长了约162.37万,在移动阅读市场的厮杀中以小稳步前行。

3.4 功能结构分析

微信读书功能架构图

我将微信读书的功能拆解为以下七大模块:

搜索模块:搜索功能

书城模块:浏览图书,推荐图书,摇一摇

读书模块:查看书籍详情,提供阅读体验,听书体验,加入书架,分享,购买

个人模块:书架,账户(充值、无限卡),发表想法,笔记,书单,消息,关注

书友模块:查看书友基本信息,查看好友动态(书架、书评、想法),读书排行榜

故事模块:整合书城模块的推荐功能(书籍/公众号文集)和交友模块的查看好友动态功能

活动模块:满足用户增长和用户维稳的运营需要,将活动灵活地分发到个人模块、交友模块、书城模块、书友模块中

五、发散思考,自问自答

1. 借助微信生态圈进行应用推广,是否已经到达了增长天花板?

我设立了一个指标:微信使用人群各年龄层是否已经充分转化到微信读书内,并充分拓展达到相对饱和状态?

对标分析,根据3.3用户分析的结果,转化率仅为0.72%,显然推广还未达到增长天花板,但遇到了增长瓶颈。微信读书主要目标用户(25-35岁,有付费能力,有知识需求)占比大,36岁以上人群占比最小,可以对其需求进行探索。

2. 怎么看待分享、组队抽取无限卡活动?这是良性的吗?

“拼组”玩法确实能够拉新用户,但与商品不同,书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非必需品,所以这种拉新策略只能对喜爱读书的人产生效果,也就看到了用户增长的局限——对读书有兴趣的人。

来自七麦数据
来自七麦数据

许多读者对这种非强制性的分享存在反感(包括我),引导性的分享策略虽然促进了用户增长,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高频出现的分享按钮让用户感到困扰。

大多数读者想要安安静静地读书,且愿意分享有价值的东西。但有价值的东西是少数的,这就决定了人的分享冲动是低频的,固定频率的引导性分享将干扰用户体验。(这种行为可以类推到微信订阅号阅读中,相当于看完一篇文章,退出时弹框提示“点击右下角在看”,需要再点次关闭才能关闭,影响了用户体验)

如何解决:做一些策略优化,找到一个平衡点,当某个用户无限卡期限达到某个上限值就降低分享功能模块出现概率,以此来赢得用户体验。(降低刺激)

3. 深度阅读的只是少数人,微信读书能为深度阅读的人提供什么?

(1)在读书时提供想法、笔记、交流、点评等功能和精心打磨的沉浸阅读体验
(2)根据用户的品味推荐书籍
(3)无限卡全场免费阅读
(4)阅读时长兑书币,书币兑书籍
(5)与书友一起分享书籍,比拼阅读时长,交流阅读想法

4. 头脑风暴一些好玩的东西?

(1)微信书籍礼品卡/红包(微信读书曝光度)
(2)读书兴趣小组(提升用户粘性)
(3)关注无障碍阅读(纳入无障碍用户)
(4)真书配送业务(收益)
(5)线下阅读沙龙活动(用户活跃度)
(6)作者付费问答(收益)
(7)书籍想法站队讨论(用户活跃度)
(8)每日一句经典(提升文化形象)

产品体验及思考 | “微信读书”_第6张图片
每日经典

5. 能不能换个姿势推广?

个人觉得最好的办法是从微信小程序切入,以更好的更沉浸的阅读体验去触动用户使用微信读书。

(1)与微信订阅号合作

推出以“使用微信读书打开,获得更好阅读体验”为功能的小组件,融入到微信公众号阅读体验中,将读者引向微信读书小程序中体验微信读书的阅读方式,并在体验后邀请下载。

产品体验及思考 | “微信读书”_第7张图片
订阅号引导体验微信读书

(2)让“读一读”进入微信发现

微信读书开放部分资源(书籍资源、想法资源)给微信平台,并抽离出阅读体验业务模块接入微信小程序,使用户可以在微信端以微信读书的方式进行体验式阅读,利用微信平台进行转化,充分利用微信资源,达到更好的引流效果。

产品体验及思考 | “微信读书”_第8张图片
小程序体验微信读书

让错乱的节奏慢下来,让群体都可以理性思考,并相信知识的力量,可能只有长期学习和读书可以做到。微信愿不愿意帮助用户抵制浮躁,引导用户去阅读和思考呢?巧妙地利用社交关系制造阅读氛围,让“读一读”融入微信的业务体系,既有益于社会,也有益于自身的业务增长。

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去宣传“读书对人的发展很重要”的理念,从用户的思维上去触动对知识和发展自身素质的渴望,让“读书”通过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读书的用户自然就多了。

6. 在这次调查分析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思考?

(1)“故事”模块内推荐文章的质量需要把控,中高端用户比较注重阅读质量(金主们)。
(2)社交裂变式的推广方式需要借助用户的分享行为,高频的干扰让追求宁静的他们感觉不适。所以我在上方5.2中提出了一个策略优化的小建议。
(3)微信读书说:“你帮我拉人,我给你免费看书”。
(4)书籍阅读体验流畅,可以增加一个监控阅读时长提醒用户休息的小细节。
(5)有声书籍资源少,朗读人声缺乏表现力。
(6)大多数用户对付费阅读的接受度不高,需要循序渐进培养用户付费意识。
(7)互联网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千人千面的推荐+同面人的聚合,所有人都有共鸣需求。
(8)与视频学习的学习方式对比,文字阅读的方式能够使人有更多的思考时间,所能得到的知识质量也就更高。信息每经过一次传递都会有加工和损耗,文字阅读能够更近距离地贴近思想。
(9)互联网的“乐趣”该如何定义?是娱乐需求,还是知识增长的需求?读书为什么重要?如何让读书成为用户的一种生活习惯?如何跟抖音快手这类即时娱乐性强的APP抢用户时间?这些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无穷无尽的问题等待着被探索和解答,而随着思考的不断深入,产品也将实现一次又一次的质变。

六、总结

背靠微信用户群大山的微信读书在目前仍没能在移动阅读市场独占鳌头,说明对微信平台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它仍需要时间成长,成长的过程像是长跑马拉松中的匀速小步跑,一点一点地超过前面的参赛者。

读书产品是满足用户知识性需求的产品,而不是甩卖商品野蛮扩张的电商产品。应该围绕读书用户的特点去创造用户增长策略,这样产品才会对读书用户产生天然的吸引力。

希望微信读书越来越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体验及思考 | “微信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