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中原焦点团队高级6期肖巧风,坚持第416天原创分享,第五期挑战每周两次,第一周第3次 咨询师

筑基第六次课程收获:

咨询心理学

一、社会心理学:

(一)婚恋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核心。

1.爱情和喜欢的区别:爱情往往是依恋的、利他的、亲密的,并且以性为基础的;而喜欢就是我对你有好感,在我孤独的时候找你也行,找别人也行,喜欢一般是利己的,就看对方能为我做什么,并且往往可能也没有性的需求做基础,这是爱情与喜欢的区别。比如:我们看见有一颗花,如果我们是喜欢的话,我们可能会把这花给掐掉拿回家去,这是喜欢;如果是爱的话,我们就会给它浇水,好好的养护它、保护它,这就是喜欢和爱的区别。

2.家庭的核心是夫妻。一般来说夫妻关系稳定,整个家庭就稳定,孩子成长的就会比较好。就像在咨询中也一样,我们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们是一个非常稳定的一个个体,我们给来访者营造了一个非常稳定的、温暖的、稳固的咨询氛围,来访者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自己就能更好的成长。咨询师更多的就是起到一个容器作用,更多的扰动,中间有机会会有一些问话、有一些澄清、有时候都没有做多少,咨询师能接得住父母,父母的情绪相对稳定后,到家就能更好地接得住孩子,以至于家长感觉孩子变化很大,但是好多孩子会有变化。

3.稳是定海神针。反复反复,效果更巩固。这个时候作为容器越需要稳定。但作为咨询师或者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有反复的时候,我们就很难稳定。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因为孩子的状况发脾气、生气、不高兴、不舒服,把他吵一顿、说一顿,对孩子、对爱人都是如此,结果就导致他的状态更差。焦点解决讲究的是有效继续、无效改变。我们一定要知道教育的意义是什么?教育的意义不是制服他,而是在错误中让他知道边界、知道底线,所以稳定至关重要。我们通过学习成长,最终就是修我们自己,让我们能在风雨飘摇中、跌宕起伏中能稳的住自己,比如去咨询约练、被咨询、自我觉察、分析、体验成长、学习……经过很多次,很长时间,将自己的卡点一点点的消除,虽然说没办法完全消除,但是在修炼中我们就会越稳、越沉了,稳定的氛围才是助人的时候的核心要素,非常重要。

(二)从众

1.从众会使人感觉安全。就是看到大家干啥,好多人也都去干啥。人都是容易从众的,因为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这样就感觉比较安全。都会去跟风,比如报辅导班,大家都报,因为大家都这样,这就是从众。

2.世界多元,各有道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焦点解决也不只是只看正向、只看优势,只看资源,只看解决,不是的。它讲究的其实是更多的看这些,我们比较客观的、保持接纳的心去看待。所以我们保持开放的心去看,这才是焦点解决所提倡的态度。

后现代哲学观是它的基础之一,世界多元、各有道理,焦点解决保持一个更开放、多元的态度。我们认为对于孩子要接纳、要欣赏、要理解,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和了解事情的更多的面向,我们才能保持未知之心、好奇之心,才能与来访者、与孩子有更多的链接,我们才能倾听到更多的生命故事。而不是我们自己固定的一些东西,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按照固定的模式去套那业模式之外的东西,我们可能就听不到了。

(三)社会促进。就是好多人在一块的时候效率提升了。所以我们学习就需要有利于我们的团体,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更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比如,中原焦点团队里边,好多成员就开始变的更为积极地学习,状态更好,每天早上5:30起床读书,然后一天到晚都有约练的人,这就是社会促进,大家在一起可以让效率提升。

(四)社会惰化。人在一起效率反而变低了,比如吃大锅饭。

(五)模仿。我们其实在好多时候都在模仿,我们会模仿很多人,很多人可能也会模仿我们。尤其小的时候,会模仿成年人。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影帝,他们会模仿我们的一切。当我们感觉孩子哪个地方不对劲的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自省,需要去看一看,我们自己是否有哪些地方需要调整,如果我们只是盯着孩子的话,很可能就很难改变现状。

在实际中,如果在更多的感觉外边不好、别人不好的时候,我们是很难改变现状的。

内观。在生活中我们有一些人会感觉那个人对我不好,都是因为他,所以才怎么怎么样,可能确实跟别人有关系,但是当我们更多的在往外看,好像更多都是别人错的时候,很难改变现状或者帮助不大。我们要经历向内看这样的过程。等到什么时候开始向内求,开始去思考,我可以通过改变我哪些,带来现状的改变,我当下可以做什么让状态更稳定、情绪更稳定,可以让我的能力变得更强,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整个系统不知不觉间就会受到扰动,就开始发生变化。因为遇到事的时候难免还是绕不过来这个弯儿,我们就在那个里边先呆一段就好了,也许一下子转变不过来,但最起码我们先知道,所以如果当下正有很多的烦恼、困扰,又无能为力,感觉付出了、做了很多都无济于事,那么就看一看当下能做点啥,先照顾好自己,做好自己,然后很多方面就会发生变化,就会有不同,这是一定的,因为这是一个系统。

(六)暗示。比如催眠里面用到的暗示好像比较多的。在他的世界他是对的。就像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孩子比较好。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建构这个世界,我们要做的事情我是好奇,何以如此建构?这件事情他的理解、他的看法、他的评价、他的想法、他的看重、他的需求、他的努力、他的尝试、他的情绪、感受等等,我们只需要做这些,就能与他完成链接,求同存异(周总理提出来的),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因为世界多元,而非认为你好我就不好。

我们在生活中确实随处都在受暗示,别人的一个眼神可能你都会受到影响。一般越自信的人越不太容易受暗示。不是说自信就一定不受暗示,也不是说容易受暗示就一定不自信,不能反过来推,不是绝对的。

二、咨询心理学

1.心理咨询的定义:就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首先,做心理咨询的人必须是心理咨询师。

2.协助就是说,我们心理咨询师只是起到协助的作用,来访者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把我们放到上帝的位置。我们有好多学心理学的人会有救世主情结,因为我有专业知识,我学知识就是为了帮助人的,我得帮他。我们帮不帮,要看情况的,这是一个双方自愿选择的过程。

虽然我们说“来欢迎,去不留”,也要分情况。就是我们面对我们的来访者,他如果想来做咨询,我们是欢迎的;如果他不想做了,我们也是不留的,我们不会跟他说:“你咋不做了?你继续做呗,你是不是感觉费用有点高?我给你便宜点,或者我给你免费吧”。我们不做这些事,我们是双方自愿选择。

3.咨询范畴。我们要看看他是不是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不能跟你一联系,你就“好,来吧”,你要先了解大概什么情况,怎么回事,他是不是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或者能不能做辅助,有没有达到辅助的条件,因为很有可能他有非常危险的一些因素在,作为初学者或者新手最好就别碰了,要不然会内耗非常严重。对着访者,会时刻提心吊胆,那样的话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如果是属于咨询的范畴,又属于我们的范畴,我们才接。

4.危机干预。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是突破这个“来欢迎,去不留”的。危机的时候他不欢迎我们也得去。他不欢迎,我们也得主动找他、主动出击,危机干预是主动出击的。焦点的危机干预,一般会更多的谈生,而非谈si,我们会更多的谈如何活下来的,如何坚持下来的,如何支撑下来的……所以我们在助人的时候起到的是一个协助的作用,别把自己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还为此很内疚、很自责,我们比他还着急,想着他怎么还不改变,这些都需要他来决定。

5.焦点解决提倡的是保持身后一小步的引导,我们不能比他走得更快,在他旁边亦步亦趋,随时确认他的知觉,他想走我们就往前走;他想留我们就留;他想走快一点就快一点;他想走慢一点那就尊重他走慢一点;他想在坑里边歇一会,那就歇一会,我们都给予尊重。前提是我们自己得足够的稳定,我们得了解咨询本身是一个过程,我们才能起到这样的协助。

6.心理咨询就是一个陪伴+等待的过程,改变发生在咨询室之外。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不是说,你想一下子就怎么着了,做完了暂时好像没有效果,就感觉很沮丧,有很多都是一下子没有什么太大的效果,有时候你都不知道他怎么有效果了,有时候你不知道他怎么就突然又反复了,都找不到太多原因,在慢慢陪伴的过程中,很多东西开始浮现。焦点解决强调赞美、欣赏,观摩刘老师咨询展示,直接赞美也是很少的。

赞美分为直接赞美、自我赞美、间接赞美,最好不用太多的直接赞美,因为直接赞美其实也会让他感觉“你赞美我好的,可能也会否定我不好的”。如果你的赞美过多的话,他有不好的就会不好意思或者不敢去表达了,因为他要维持在你心中的好形象、好印象,那么他很多东西在咨询过程中就没有办法呈现出来。所以实际咨询的时候,我们要更多的接纳,我们可以有欣赏,可以偶尔的有语言的赞美,但是更多的用自我赞美,更多的去跟他探讨,这个点你是怎么做到的呀?你怎么想到这样做的呀?这样他就不会感觉你在刻意的或者让他感觉很特别的欣赏他,他有不好的也敢于往外说,这个时候关系其实就开始更进一步了。当他敢于在你这发脾气,说各种负向的,说他各种糗事、缺点,甚至发脾气骂人,但不是骂你,发脾气骂别人,往往都说明你们的咨询关系更进一步了,你们能更好的开始去做工作了。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咨询的效果就开始能呈现。

同样作为妈妈,当孩子敢于在你面前就呈现更多的东西,去说更多的东西,好的、不好的,代表你们的关系还不错,他在你这是足够安全的,你这个容器很好、挺稳定的、挺温暖的,挺稳固的,比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的,这样才能达到成长是一个陪伴的过程的作用。

7.降低期待。所以咨询可别期待我们一次、两次就一定要怎么样,我们要给来访者说清楚,要跟家长说清楚咨询不是几次的事儿,哪怕你真的用焦点做很有效。这样他就能更安定的坐下来,而非很着急的去有太多的变化,这样咨询走一段时间之后,他的变化逐渐的才能呈现,呈现之后还没有结束,呈现之后,可能又开始有反复,这个时候就会很考验人,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反反复复。

“作为家长可以直接、经常赞美、赞扬孩子吗?孩子喜欢被赞扬的情况下”,家长当然可以,但是她说不好的事情的时候,别去吵他一顿,否定他,或者直接支招什么的。家长可以,咨询师不要太多。

8.我们能解决什么?在咨询的时候,我们解决的是心理问题,也就是不能解决具体问题,但是可以聊具体问题。比如说,他问你:“老师,我离婚还是不离婚?”你不能帮他解决离婚不离婚的问题,但是你可以跟他聊,他就有了更多自己的思考、想法。再比如:“老师,孩子的手机要不要收了呀?”我们不能帮他解决收不收手机的问题,但是可以陪他聊具体的事情,不但要聊具体的事,还要将具体的事具体化才能深入下去聊,不然我们聊的东西就浮于表面。

能改变的又是什么?能改变的是知、情、行、人:认知,情绪和行为,改变认知,改善情绪,调整行为。往长远来说,还可以改善人格,或者完善人格,这是我们能做的。但一旦到完善人格的程度的话,都需要长程咨询,所以后来短程咨询才兴起,因为有的学派做咨询感觉太长了,但长有长的好处,短有短的妙处,各有各的特色,本身并不冲突。所以我们在确认、澄清的过程中,他的认知得以改变,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变了,情绪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以前认为孩子必须得考好大学,要考不上学的话或者不上学的话那就完了。到后来不这样认为了,烦恼就没了。比如说在一些地方人的观念就是如果上完学了,将来考走了,出去了,嫁到外边,也不回来了,孩子就没了。对他们来说上学才是问题,不上学反而不是问题。

与自身有关,同样的一件事对有的人来说就是问题,对有的人来说就不是问题,我们才需要确认他的知觉,看看在他的世界里面是什么样的。我们做咨询,作为助人者,作为咨询师,需要保持中立非常重要,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卷进去,直接相当然的就认为:上学就是好的,你怎么能让孩子不上学,或者就直接感觉不上学也挺好的,那只是自己相当然的观点。一旦自己的观点出来了,就很难听到他的声音了。

未知的态度。如果不是未知的态度下,就不中立了,或者说不中立了所以才会导致预设。可以用我们的理论假设,但是不要预设,一旦预设,就听不到更多东西了。

9.伦理要求。我们能解决的是心理问题,哪些是心理问题?就是知、情、行。行是由于心理导致的行为,他腿瘸了不会走路,这个行为可不属于心理问题,但如果他因为心理的状况导致他强迫反复洗手,这个洗手的行为就属于心理的,我们能解决的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行为的问题,能解决、能改变。但也不要期待它就一定能迅速改变,很有可能会花好长的时间,或者说花好长时间他也没有改变。非常有经验的职业咨询师,都会按正规的伦理要求去做,在咨询专业的成长路上,成长的越好,咨询伦理越规范。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以他为主,永远不要比来访者更着急、更聪明、更努力、更智慧,不要在中间试图给他建议、给他指导,感觉你比他懂得多,这样的话就不是协助了,而是你把来访者的事情,扛到了你的身上,你说我收钱了,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去做督导了,或者做体验了,看看你怎么那么急,你在担心什么?因为作为一个职业的咨询师,正常情况下他都不急,你更不急,你不能比他急,你一旦比他急,这个咨询就做不下去了。心理咨询师的定义,作为心理咨询师必须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用药不算,心理咨询师是不能用药的,我们只能用心理学的知识,借助其他的东西也不算,借助艾灸、借助针灸,中医的东西,那也不算,心理咨询师只能用心理学的知识,这是我们的工具。但是最重要的工具是我们咨询师本人。

10.遵循心理学的原则。心理学是有一系列原则的,伦理、设置等。作为心理咨询师要讲究慎独,慎独是儒家提出来的东西。慎独,不管有没有人,我们都要严格的、高标准的要求自己,有气场,稳稳的在咨询师的位置。都是把来访者的福祉放在第一位的,一切以来访者为大,遵循不伤害原则是职业道德的底线。先提升能力,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会有希望,走着走着能力上来了,然后很多东西该有的就有了。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心理咨询的原则不只是伦理,还有很多的心理规律之类的也包含在里边。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也就是说我们最起码要对某一项心理学的派别要非常的精通,不能样样通、样样松。要深挖一口井,这是所有咨询师最终都要走的路。不然好像啥都会,到实际用的时候你好像啥都不会,这样的话就导致我们走不下去,我们没有办法做深入,以一个为主线,这样就不会让力量分散,要找到更适合于自己的方向,找到最合拍的,学着、做着都比较舒服,就跟找对象差不多,成为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相关专业人员。作为咨询师,我们得懂很多的心理学的知识,我们还得按照咨询的原则,心理学的原则来进行,还要有非常精通的技术。我们只能解决心理问题,我们不能做更多的。

咨询心理学里边所说的心理咨询常见的内容,4块:职业规划、婚恋、亲子教育、学习问题。

亲子一般指的是怎么教育孩子这一块;学习问题,指的是专门针对孩子学习问题这一块来做咨询的。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好的帮助别人。一般来说,孩子这一块的咨询目前需要量是比较大的。不管你做哪一块常见内容,都得学习相关的东西,做婚恋的得专门去学习更多的婚恋的课程,做职业规划的专门学习职业规划师那一块的课程,有专门的课,做亲子教育要学习亲子教育这一块的课程,亲子教育、家庭教育,需要好好的学习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就指人从出生到死亡所有的心理发展规律,尤其做青少年咨询,你对青少年的心理非常的清楚,我们光做是不行的,得有理论支撑,就很明白青少年时期的一些特点,比如最重要的特点——矛盾性特点,青春期整个人就是一个矛盾的状态,一方面感觉自己是无所不能,感觉自己非常了不起,另外一方面一点小事又感觉自己啥都不是、啥都不行,一方面感觉自己长大了,另外一方面又特别依赖家长,一会儿阴一会儿阳,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脸说变就变。还有像他的自我中心假想观众,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如果不了解这些,做咨询的时候,就只能凭经验,很多理论的东西是必须要去学习、要去看书。做哪一块你就要有哪一块的理论的支撑,那么多年、那么多的前辈所研究出来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焦点解决是特别适合做家庭、做婚恋的,做亲子、做孩子这一块更适合。

11.心理咨询要有系统观。心理咨询师应该有的方式和态度有哪些?唯物主义观点,肯定要讲唯物,唯物主义观点而非是凭你的想象、猜测,这都是行不通的。尤其咱们焦点解决,更不强调去按我们自己的以为去分析、推理,但是我们可以做归纳、总结,我们不对这个事情作背后的更多的推理、分析,我们可以对它作纵向的归纳,通过好多次的咨询,可以对他的事情有更多的思考,从整体去看,要从系统观、统一观去看,而非只看到当下的东西。有了哪些变化,整体的有了哪些不同,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是要有这样的意识的,而非他好了,我们就很高兴,他有点反复我们就很沮丧,其实是因为我们只看到当下的这一块儿,我们要连起来去看,这其实又跑到下边的统一性去了。

统一性就是我说的统一观,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要看,都要去聊,而非只聊某一块,尤其在家里边作为家长更是如此,很容易看到孩子与爱人的现在的、过去的不好。现在有点不好,就容易翻旧账,现在好了,我们就感觉都挺好,还容易担心未来,这是我们很多人都会有的情况。越是这样,可能就会越会导致状况更糟糕,因为担心是诅咒。你对他的这些担心,可能都会有意无意的去呈现。那怎么办?我们要去了解更多的信息,比如在做咨询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了解很多的信息,而非他说一个主题,立马就开始聊这个主题,然后就一路聊下去,聊到最后来访者跟你说“老师,其实我并不想聊这一块,老师,这一块其实并不是我想要的”。然后我们就感觉很不好。

澄清,有意识去多问问、多聊聊,这就是统一性。所以当一个人说我这段时间我的情绪很不好,你要请他多说一些,不要直接往下聊,你要去跟他探讨情绪相关的方面,跟谁有关?跟什么事有关?以前的时候怎么样?什么时候开始的?身边的人怎么说,他们怎么看?你又怎么看?除了情绪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也是你想聊一聊的?然后才一点点的去确认,今天他最想聊的是啥。不能人家一说情绪,就开始跟他聊情绪去了,跟人家简单一聊就开始问他,那你希望有什么变化,你以前什么时候情绪比较好?才聊一、二十分钟就感觉不知道聊啥了,因为你太快了,这时是片面观,你只聊情绪了,当然就聊不下去了,就没有办法看到更多的视野,所以要有这些态度就非常重要,这都是理论支撑,学筑基班这些课程就在于此。所以要统一,要了解到很多方面的信息。

确认知觉。让他来确定想聊啥?想干嘛?以及聊完之后未来会怎么样,会有什么变化?这样就能从更大的视角来看。普遍联系的观点,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很容易只看他某一个点儿,比如说他来做心理咨询,我们就只聊心理,我们没有更大的视角,普遍联系的视角。比如说他心情不好,我们要考虑,他这个心情不好,有没有可能是由于躯体导致的,他不一定有,但我们要有这个意识,就是作为助人者、作为咨询师,你需要比来访者看的更远,需要有更大的视角。如果你只看一点,就很难帮到他。

12.身心社一体,身就是身体、就是生理,心理,社会一体的,人家说状态不好,我们不能就直接认为他状态不好,这啥情况?我们这个时候大脑里边就直接冒出来:他是不是有可能有躯体方面的情况,他是不是有可能有他的精神方面的情况,他是否有去医院看过,他是否在服药?然后他如果有症状的话,之前的症状什么样,现在什么样?最近或者之前他有没有发生过什么大事?有没有什么事发生?我们都要考虑到的。而非只是了解他的心理。因为有的人他的心理状况可能是由于药物引起的,或者可能是由于没有服用药物;可能是由于身体因素导致的,我们都要清楚,要有这个意识。

第1点我们要排除由躯体疾病导致的心理问题;

第2点我们要排除精神病的症状;

第3点我们要排除神经症的状况。

心因性疾病就是生理那一块。然后我们再看是不是属于我们咨询的范畴,再看是不是属于我们的范畴。

做心理咨询最重要的不是怎么去助人,而是不给别人带来伤害,保护好自己,然后才是助人。如果你给别人带来伤害或者不能保护我自己,那你助不了人,所以看重咨询职业伦理,就像学开车最重要的不是先学会怎么开车,而是先需要学会交规。就像我们选人的时候也是一样,最重要的不是先看他有没有这个技能,而是先看这个人怎么样,为人处事怎么样,能不能靠得住,这个事交给他能不能靠得住,他会不会非常的用心、负责,然后才是他的专业技能学的怎么样。人是第一位的,经验技术都可以慢慢积累。

13.限制性观念。限制性观念里面有好多其实都牵扯到职业伦理。作为咨询师,我们是有很多的限制的。限制也是保护,保护咨(咨询师)访(来访者)双方,没有这些限制,我们双方的权益都没有办法得以保护,也就没有办法实现良好的咨询效果,所以限制是非常重要的保护。就像法律给我们那么多的限制,但是法律也给了我们那么多的保护,没有法律的限制,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的人身安全都会受到伤害,都没办法得以保证,有了很多的限制,我们才能更好的维护好我们的权益,限制更多时候也是保护。同样,我们对我们自己的很多的限制,也是对我们自己的很多的保护。再推而广之,像精神分析里所强调的,来访者或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很多的防御机制。防御机制也是限制,但也是保护,并非不好。我们生活中也都会有自己的很多的保护模式,我们作为助人者不要随便的去戳穿人家的保护模式,就不要随意的去替人做决定或者点破人家的模式,任何事都是双向的,不要太排斥某一项东西,当我们太排斥某一项东西的时候,我们需要去看一看我们内心发生了什么,我们怎么这么排斥这一块。因为作为一个比较职业的心理咨询师,其实是非常开放的态度,如果这个咨询师不是那么开放,那很可能他在某些地方还不是足够的安全,他在以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这是需要成长的地方,但也接纳允许,每个人都有自己成长的过程和阶段。

限制:(一)第一个是职责的限制

咨询师跟来访者的关系很奇妙,是来访者在这个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一般来说咨询到一定阶段,没有比咨询师更熟悉他的一切,他的很多东西都没有办法给别人说,但是他可以给咨询师说。深入到内心的很多的各种各样的没办法启齿的秘密,他都可以给咨询师说,很熟悉,但是又是最陌生的,咨询关系仅限于咨询关系,咨询结束了也就没有关系了,咨询关系不能有双重关系,仅限于咨询关系。所以我们作为咨询师,也只能在我们职责之内来做事,我们只能协助他解决心理问题,并且也是个过程。不能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说来访者没有女朋友,你说“那我帮你介绍一个女朋友吧。”我们不能给他介绍女朋友。他缺钱了,你借他点钱,也是不行的,我们也不能借给他钱,这是职责限制,我们只能做我们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我们咨询师的职责就是在咨询的时间里面好好的陪伴他。你状态不好怎么办?状态不好的话,你就别接,状态好你就接。临时状态不好,就是在24小时内状态不好,你要取消咨询,那你得补给人家一次咨询。要跟人家联系,今天实在是做不了(实在做不了才这样做),那么按照咨询的规则,咱们这个咨询,你看推到下次可以吗?并且另外,要专门额外补给你一次咨询,这才是符合咨询的伦理要求的。时间限制,也就是说咨询只能在咨询的时间里边进行,咨询一次也就是50分钟到一个小时,首次咨询一般可以延长,比如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我们要在咨询的时间里边来做事情,你不要随意的延长时间,随意的延长时间,将会导致来访者他会感觉你的规则是可以随意破环的,也不要随意的调整时间,更不要随意的取消时间。

2.稳定的设置。作为咨询师不要迟到,时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做咨询的时候。除非万不得已,不轻易取消咨询,不随意调整咨询的时间。为啥?保证稳定性,咨询的稳定性至关重要。时间稳定、地点稳定、咨询师稳定、咨询师的状态稳定、咨询关系稳定,一系列的稳定才造就了来访者稳定的成长。虽然中间会有反复,但是他也会更快的调整。有的咨询师随意就给人加时间了,要看一看,发生了什么?这就是可以成长的点,你怎么就对他会延长,怎么对别人就不延长?如果只对他或者是个别的来访者延长时间的话,往往是你卷入了。你很想帮他,或者说来访者给你有压力,然后你就延长时间了,或者你感觉收费了,没有更好的效果,或者你感觉这个来访者跟你以前很像……发生了什么?你不一定能很好地控制住,但是你最起码要知道大概什么情况?发生什么了?你需要去了解的。

3.感情限制,我们不能与来访者有其他的感情,所以我们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你甚至在咨询结束,你都不能老挂念他,如果你在咨询结束老挂念他,你也要去做督导,你要去看一看,我怎么对这个来访者就老挂念,怎么回事儿,我的哪些点可能就卡住了,需要多注意?因为正常情况做完咨询,生活中也就忘掉这个来访者了,然后再做咨询的时候再想起来,大多是这样的,但是有个别的地方能想起来也没关系,也不是说一定有关系,但是还是要去看一看,避免接下来更多的卷入,更多的卷入可能就会导致你没有办法中立,你该让来访者沉默的,你就沉默不了;该让来访者说的,然后你就替他说了;来访者的状态改变慢,你就着急了,这都会导致他的成长遭到破坏,所以我们都要去觉察、去看。

作为咨询师应更好的去审视自己,我们需要很好的去觉察、成长、审视。我们不能跟他交朋友,但他可以认为跟我们关系不错,更不能成为男女朋友,那你说我真的很喜欢他怎么办?按照咨询伦理,一般来说三年以后咨询关系完全结束三年以后可以处朋友。一般是这么说的而已,伦理这么说。

(二)目标限制。我们的目标仅限在咨询的范畴,心理学的范畴,也就是知情行人,这是可以设的目标,但是目标设置不能为接下来他找到女朋友什么之类的。在咨询技能里边还要专门学习目标的特征,我们要专门去学七大特征。

咨询是有限制的,也就是说我们并非一定能帮到他,或者说一定能完全的帮到他,咨询都是帮到什么程度是什么程度,都是看情况走的。所以有的人就感觉好像我们自己学了心理咨询伦理之后,反而有了很多的限制。有了限制,其实并不一定是坏事,限制是保护。

三、心理咨询师应有的心理素质:

1.良好的品格,品格第一。所以强调慎独,永远以来访者的福祉为第1位,当有了人品,再有了好的产品,就能稳扎稳打的,时间越长久,做的越好。不断觉察自己,是否有在更多的这样去做,我是否有在这样去注意。

2.自我平衡的能力。我们需要去很好的去成长自己。因为我们最终是用我们这个人在做咨询,我们是最好的容器,最好的工具,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完善的足够好,平衡足够的好,来访者在我们这足够的安全,他就能更放心、更敞开,能更好的成长。

哪些方式?被咨询,还有约练。如果不是太大问题,通过咱们的约练就可以完成,但如果真的很严重的,需要系统的、深入的咨询的话,最好还是要花钱去做,这是必须的。还有督导,团队的公益督导、高级班、更深入的督导,还是1对1的督导,成长小组,这些都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完善。

3.持续浸泡。为了成长自己,让自己状态更稳定,家庭更幸福,孩子学习更好,这是OK的,当然将来学成了能做点事儿、助人,然后顺便有点报酬,这样是可以的。

4.无条件的接纳。心理咨询师需要做到无条件的接纳,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成功的保障,或者咨询效果的保障。

良好的咨询关系5个方面: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尊重排第一位,尊重就意味着无条件接纳,意味着信任,意味着平等,意味着礼貌,必要的时候转介,这都是尊重。关系至关重要,而关系里边5个点,尊重排第1位,尊重里边好几条,无条件接纳排第1位,要想做到无条件接纳没有经过很多的修,我们很难做到,慢慢练习。第5期的咨询约练挑战计划,尽量的每周要做一次咨询师角色。

5.强烈的责任心。责任心至关重要,作为咨询师没有责任心的话,你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话,不注意可能都会给来访者带来很大的伤害。自知之明,我们能做啥不能做啥都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做的我们不做,能做的我们做,能做的做着做着感觉不是那么ok的话也需要及时的督导,或者说,我们要跟来访者坦诚的、真诚的要说清楚。

二、读书分享

持续每日阅读第396天,有声打卡第392天,专业提升学习第110天

三、健康打卡6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5-12)